焦子潔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743000)
動物突發性疫病具有一定特點,即傳染范圍大、感染性強和危害性大等。 一旦發生不僅影響動物健康,同時威脅國家公共安全,因此,加強對動物疫病的控制非常重要。
隨著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我國動物疾病預防和控制水平得以提高,但在一些地區存在動物疫病。 此外,因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患病動物和人經常接觸,同時在動物防疫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防控技術需要提升,防控技術人員的素質需要提升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我國畜牧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進而導致一些動物疫病的發生和蔓延,嚴重影響畜牧經濟發展的同時不利于社會穩定。 因此,重視動物疫病防治非常重要[1]。
養殖業在發展的同時人和動物之間的接觸越來越多,因此,動物突發性疫病在人類之間的傳播概率大大增加。 從之前發生的人畜共同患病情況來看,該趨勢在不斷提升。 如2003年 “非典” 疫情的發生給我國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嚴重打擊,國際上發生的埃博拉病毒、瘋牛病等都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此外,大量獸藥在治療和預防動物疫病過程中被使用,造成獸藥殘留現象非常嚴重,直接影響人類健康。 因此,強化動物防疫和應急響應機制非常重要[2]。
養殖業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有重要作用,發生突發性動物疫病將增加養殖場風險。 如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受到疫病影響將對養豬業造成嚴重沖擊。 在生豬養殖環節,對突發性動物疫病的預防和控制非常關鍵,可以說建立完善的防控體系能保證養殖業健康發展。
畜牧業養殖在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中有重要作用。 農民在畜牧養殖業中的收入占家庭收入的30%以上,養殖業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但從養殖業發展情況看,突發性動物疫病的發生對養殖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阻礙。 如2005 年發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使養殖戶和養殖產業遭受嚴重打擊。 因此,建設動物防疫工作的應急響應系統來預防疫病的發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國的畜禽總量在世界中有重要的位置,但出口量卻不多,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的突發性疾病的影響。 國際動物衛生組織規定,一些沒有十五類疾病的國家有權利制止進口還存在一些動物疾病國家的動物產品。 因為我國有一些疾病,如豬瘟和禽流感的疾病還沒有得到徹底地解決。 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的出口。 此外,一些獸藥的殘留也是影響我國的畜禽產品出口的重要原因[3]。 因此,加強對動物疫病防控機制的建設非常的重要,應重視對突發性動物疾病和獸藥殘留的控制,為提高我國畜禽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奠定基礎。
(1) 應該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控制常見的疾病和中毒性疾病的防控,同時不斷地完善我國動物防疫工作的相關法律。
(2) 促進動物疾病預防和防控的具體化,向先進的國家和地區借鑒疫病防控的經驗,同時結合我國動物疫病防控的具體手段和措施,采取有針對性的控制計劃,尤其重視對突發性疫病的預防和控制。
(3) 加強我國的動物防控機制和提高監督的力度,在防疫規定過程中堅持分工明確的原則,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堅持一定原則。
應該重視改善動物疾病防控工作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資金投入力度,提高防疫工作的規格。 結合地區發展實際情況和經濟發展能力在地區配備生物安全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和高質量的動物疫病檢測儀器設備等,為預防和控制突發性疾病奠定基礎。 在突發性疫病發生后,應有充足的資金支持。 此外,重視對疾病防控,衛生監督機制和相關管理體系的建設。
在進行動物疾病和預防過程中應堅持預防為主和綜合治理的原則。 在預防過程中堅持一定的原則,將突發性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一旦發現突發性疫病需要分階段檢查、及時上報和采取緊急的措施等。 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加強對疫病的預防,如對疫苗進行嚴格把關,在免疫過程中避免有死角。 對養殖場、屠宰場和飼養環境進行及時消毒處理,將存在的疫病風險扼殺在搖籃中。
我國的防疫技術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還有提升空間,因為動物疫病種類越來越多,而防疫技術和水平也應該隨之提高。 此外相關的工作部門和科研機構應重視技術研究,同時將防疫技術應用到具體的防疫工作中。 在診斷試劑、藥品、疫苗、消毒工具等方面堅持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