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鳳
(廣西柳州市魚峰區里雍水產畜牧獸醫站 545101)
獸藥種類主要有抗生素類、維生素類、驅蟲類等,在畜禽藥物使用過程中,如果選藥不當、藥劑使用量過大等都會可能使畜禽體內積累有害物質,嚴重的還會造成動物身體產生毒害作用,造成禽畜死亡,給養殖戶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 要想促進禽畜業的長遠發展,養殖戶必須要科學合理地使用獸藥,衛生部門要加強禽畜業獸藥使用監管。
目前我國禽畜養殖規模不斷擴大,但標準化程度總體不高,最明顯的就是部分農村養殖戶沒有重視到專業的獸醫技術人員對禽畜養殖的重要作用。 由于聘請專業的獸醫需要一定的費用,只有少數大型禽畜養殖場會聘請執業獸醫,而大多數小規模養殖場和散養戶缺乏專業的獸醫技術人員,養殖人員只憑借自身養殖經驗使用獸藥,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由于小型養殖場的禽畜養殖數量較少,養殖戶對禽畜疾病的認知有限,不主動向專業獸醫請教獸藥使用知識,導致獸藥使用不當的現象層出不窮。 國家專門制定了相關獸藥使用標準,養殖戶應正確認識休藥期、獸藥使用劑量、違禁藥品等知識,不能僅憑借養殖經驗來使用獸藥。
近年來,由于對獸藥的需求增大,不少不良商家為了利益在獸藥制作過程中 “偷工減料”,使部分獸藥產品質量不高。從市面上獸藥抽檢情況來看,部分不合格獸藥的有效劑量低于50%,嚴重誤導獸醫對禽畜疾病的治療。
抗生素類藥物能有效殺死某些微生物,促進禽畜生物的健康生長。 但隨著抗生素類藥物的濫用,微生物繁衍速度極快,某些病原微生物由于變異已逐漸產生 “抗藥性”,出現了一些“超級細菌”。 由于抗生素類藥物的濫用破壞了微生物菌類之間的平衡,使禽畜類疫病防治難度不斷增加。 部分抗生素類藥物殘留在禽畜生物體內,人類食用后便轉移到人體內,嚴重的甚至會誘發人體細胞癌變[1]。
由于衛生部門對獸藥監管有限,市面上還流通著一些劣質獸藥。 部分養殖戶由于 “貪便宜” 的心理,使用非正規廠家生產的劣質獸藥,輕則造成禽畜治療無效,重則促使禽畜病變加重甚至死亡。 如果長時間、大劑量地使用劣質獸藥,將會使其有害物質殘留在禽畜體內,威脅禽畜及其產品的安全。
禽畜類的疾病診斷是十分重要的環節,許多養殖戶在禽畜發生疾病后由于沒有正確、客觀地診斷,憑借自己經驗盲目使用、錯用獸藥,這不利于禽畜疾病治療。 不規范使用獸藥一方面會使禽畜體內積累抗藥性,另一方面會使獸藥里的化學物質積蓄在動物體內,給禽畜及其肉質產品帶來安全隱患[2]。
違禁藥品指的是國家禁止添加在禽畜飼料中的化學物質,私自添加違禁藥品要負法律責任。 部分不良商家為了利益在禽畜飼養過程中添加性激素、精神類藥物等違禁藥品,并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體內,使得人類健康受到威脅。 近年來,我國不斷曝出少年 “性早熟” 的事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食用的食品中含有性激素。 而部分養殖戶為了提高生豬瘦肉率,向生豬飼料中添加 “瘦肉精”,使肥豬發生四肢震顫無力、心肌肥大、心力衰竭等毒副作用。
使用添加劑類獸藥的主要目的是促進禽畜健康、正常生長,但藥物添加劑的使用注意事項較多,一旦出現超劑量使用將會產生一系列的消極影響。 超劑量、長時間使用藥物添加劑一方面會使禽畜體內積累大量微量元素,另一方面部分化學物質會隨著動物糞便進入土壤、空氣、水流中,由于負氧、負氨引起水質、土質惡化。
禽畜類生物接種生物制品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其體內產生抗體,能免疫某些常見的禽畜類疫病。 因此,生物制品的生產、保存、運輸、使用等環節都影響其藥效,如果養殖戶使用生物制品的劑量不準確或使用藥效過低的疫苗都不能有效促使禽畜體內產生抗體。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畜牧業的不斷發展,養殖戶在畜禽飼養過程中對獸藥需求不斷增大,部分養殖人員為了經濟利益違規使用獸藥的行為是極其危險的,這導致不少病菌的變異速度急劇上升,逐漸產生抗藥性。 為保障人類消費畜禽類產品的安全,廣大養殖戶必須要合理、正確地使用獸藥,如此才能促進畜牧業健康、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