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艷
(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畜產品安全監察所 113200)
遼寧地區某養殖場,保育豬發生疫情,發病率20%,病死率100%。 豬場技術員采用氟苯尼考、卡那霉素、恩若沙星、替米考星、頭孢類藥物均無效。 于2017 年9 月來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動物健康養殖研究中心就診。
該場對保育豬進行免疫接種時發現圓環疫苗過期,但仍選擇接種。
保育豬發燒、咳、喘、食欲下降、精神萎靡、消瘦、死亡。
剖檢一頭瀕死保育豬。 肺葉有暗紅色肉變區,多處壞死,肺間質增寬,腸組織粘連,心包積水,脾輕微腫脹,腎表面點狀出血。
(1) 葉暗紅色肉變、壞死; (2) 肺間質增寬; (3) 腸組織粘連; (4) 心包積水; (5) 脾腫脹; (6) 腎表面出點狀出血。
臨床診斷通過對豬場養殖員的詢問和對豬臨床癥狀和剖檢情況的分析高度懷疑豬藍耳與圓環綜合感染。
根據臨床癥狀和剖檢情況分析,有針對性地對疑似疫情進行確診,即豬藍耳與圓環病原檢測。
(1) 藍耳病毒病原檢測,無菌采取患病豬病變明顯器臟,包括肺、淋巴結、脾等。 將以上樣品與送檢病豬血液用OMEGA 試劑盒進行病毒RNA 提取,然后進行RT-PCR 檢測。
(2) 圓環病毒病原檢測,無菌采取患病豬病變明顯器臟,包括肺、淋巴結、脾等。 將以上樣品與送檢病豬血液,用康為世紀試劑盒進行病毒DNA 的提取,然后進行PCR 檢測。
接種疫苗后很快死亡; 接種疫苗后不死亡,無臨床癥狀,體內檢測不到抗體; 接種疫苗后仍感染該病毒; 接種疫苗后不發病,但機體抵抗力低,出現生產性能下降等現象。
(1) 疫苗過期。 本案例中保育豬免疫時發現圓環疫苗過期,但免疫人員仍對保育豬進行疫苗注射,可能導致疫苗失敗。
(2) 疫苗之間的相互作用。 同時接種兩種或兩種以上疫苗或盲目使用多價苗及聯苗時會引起疫苗相互干擾,導致免疫失敗。
(3) 疫苗儲存運輸方式不當。 儲存溫度或方式不正確、密封效果不好、運輸過程中出現高溫暴曬或凍融等情況,均能影響其免疫結果。
(4) 疫苗的選擇。 選擇疫苗時要選用疫苗血清與預防血清型相符,如若疫苗效價不高,將不能達到理想效果。
(5) 疫苗的稀釋使用問題。 應嚴格按照比例調配,使用專業疫苗稀釋液稀釋。 并在2h 內用完,否則可導致免疫失敗。
(6) 使用劣質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疫苗。
(7) 某些細菌病毒的變異導致疫苗保護跟不上變異速度。
(1) 母源抗體的影響。 母源抗體會中和疫苗病毒,對疫苗免疫力產生影響。
(2) 動物自身的免疫機能出現問題可導致免疫失敗。
(3) 免疫接種時,若動物處于發病潛伏期,免疫接種后可誘發病因。
(4) 飼養管理不當時,動物會出現營養不平衡,免疫應答能力降低,免疫失敗。
(1) 免疫間隔時間影響免疫效果。 免疫維持時間不能隨意更改,免疫時間變短或過長都會引起感染發病。
(2) 免疫程序應切合實際,制定相應的免疫程序。
(3) 疫苗接種途徑不正規,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4) 初免時間的影響。 初免過早或過晚都會產生影響。
(1) 未產生免疫應答前不注重外來人員與車輛的管理,造成污染,使動物感染病毒。
(2) 飲水中含有其他消毒劑都會影響免疫。
(3) 接種疫苗前使用抗生素等藥物對免疫效果產生影響。
(4) 動物長時間處于高溫高濕,通風環境不良,或含有有毒氣體的空間內,使其感染病毒,影響接種疫苗。
(1) 選用正規廠家的優質疫苗。
(2) 疫苗應嚴格按照說明書規定貯存和運輸。 使用前進行嚴格檢查。
(3) 結合豬場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
(4) 根據母源抗體情況合理免疫,確定免疫時間。
(5) 使用適合的血清型,購買符合國家標準的正規疫苗。
(6) 在接種疫苗前,接種員應再一次確認其日期,密封性,疫苗劑型是否正確。
(7) 及時淘汰先天免疫缺失的豬。
(8) 確定合適的接種量,用專用的稀釋液進行稀釋。
(9) 接種時動作要輕,避免豬群受到驚嚇,減少應激。
(10) 對難以控制的疫情可合理利用活苗及滅活苗,了解二者的優缺點。
(11) 有計劃的合理用藥,預防疫病。
(1) 嚴格控制環境感染,從源頭抓起。
(2) 加強檢疫消防工作作,消毒隔離。
(3) 注重預防,防大于治。
(1) 了解并關注本地區疫情,制定相應防控措施。
(2) 結合相應的本地區發病史,制定出適合的科學免疫程序。
(3) 根據養殖規模選用疫苗及相應的免疫程序。
(4) 根據不同的疫病選用不同免疫程序及接種途徑。
(5) 充分了解不同疫苗間的干擾作用,異同點和不良反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