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洪玲 張秀娟
(吉林省東豐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136300)
提高母牛受精率是提高產犢率,取得養殖良好經濟效益的關鍵。 受精率低,產犢數量相應減少,母牛空懷時間過長,影響養殖母牛經濟效益。 提高母牛受精率的主要措施有選擇好母牛、掌握利用好優質凍精、科學選配時間等。
精子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母牛受精率,通常情況下,如果精子質量不高,母牛受精率必然較低,而優質凍精則是保證母牛受孕的前提條件,在母牛受精繁殖過程中,要想保證凍精質量,飼養人員需要選擇繁殖能力強的公牛進行凍精。 同時,在凍精過程中,飼養人員要嚴格按照授精操作流程實施各項工作,凍精解凍要做到快開、快取、快投、快融和快輸,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精子解凍后的活力,避免精子在進入母牛生殖道內無法達到規定標準。
舒適的環境是母牛生產性能得以有效保障的基礎所在,也是母牛良好的繁殖性能得到保證的前提,如果母牛養殖環境不佳,母牛健康可能因此受到影響,如有的母牛長期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其生殖器官可能受到感染,還有的母牛可能會因生活環境不佳瘦弱多病,這些都將會對母牛生殖系統產生一定的影響。 所以說,要提高母牛受精率,需盡可能為母牛提供一個相對良好的養殖環境,保證通風良好,牛舍內光線充足,在夏季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母牛因季節交替出現應激反應,由此出現發情癥候不明顯,排卵不正常或不發情等現象。 同時,注意分欄飼養以有利成功授精、沒有授精和準備授精的母牛,避免混合飼養,影響授精效果[1]。
營養是母牛得以成功受精的關鍵所在,在養殖母牛過程中,如果營養不足或各類營養物質攝入過量都將對母牛正常發情、受孕產生影響。 首先,如果營養不足,母牛性成熟時間可能延遲,同時還可能出現性周期障礙或不夠規律等問題,這樣在母牛授精時也難有針對性地對各項情況進行預測,可能導致性機能減弱、胚胎發育受阻及在受精成功母牛孕早期出現流產現象。 而如果母牛飼養期間出現營養過剩的現象可能會導致母牛授精成功后難產或產后發生酮病,這樣也可能導致母牛內分泌失調,對母牛后期成功受精產生不良影響,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母牛不孕,這種情況下母牛受精率自然會大幅度降低。 因此,要想提高母牛受精率,促使養殖場經濟效益最大化,還需保證母牛各類蛋白質、微生物及礦物質的攝入符合規定,而且為了母牛健康著想,在授精工作開展時,需讓母牛保持適當運動,這樣可以有效保證母牛營養,也能提高受精成功率。 在飼養母牛生產期間,需注意如果母牛缺乏某類營養物質,即便保持適當膘情,也可能造成母牛不孕。
母牛受精率不高與飼養管理不當有極為密切的關系,因此,在養殖期間還需加強飼養管理,具體措施如下: 一是要做好牛群發情監測,監測牛群發情情況,第一時間對已發情的母牛進行人工授精,可以有效提高受精率。 監測牛群發情可以確定母牛最為合適的配種時間,然后進行配種受精,這樣可以避免配種遺漏現象。 二要做好牛群繁殖記錄,完整的繁殖記錄可以幫助養殖者掌握母牛生產,可以更加科學的開展受精工作,防止母牛近交,提高受精效果及質量[2]。
母牛養殖期間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式各樣的疾病,如果母牛在配種受精期間出現比較嚴重的疾病,最終的受精率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在母牛配種受精期間還需做好各類疾病防治工作,定期檢疫母牛,接種各類疫苗,及時淘汰病牛及年紀比較大的母牛,保證牛群活力,提高繁殖質量。 同時對于病牛要及時治療,促使其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健康,保證牛舍衛生,防治各類傳染病大規模發生,有效提高母牛受精率。
總之,母牛受精率越高產子率越高,這樣可以為養殖者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有助于我國養殖業的長遠發展,而在實際養殖過程中,影響受精率的因素多種多樣,提高母牛受精率的方法較多,養殖者應結合本場母牛實際情況,多角度綜合性的入手解決母牛受精率低的問題,促使我國養殖業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