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海
(甘肅省臨夏州康樂縣附城鎮畜牧獸醫站 731500)
乳房炎作為牛羊養殖常見病也被稱之為乳癰,患病牛羊乳質量明顯下降,牛羊羔在吸入含有病原菌的母乳后,極大影響生長發育。 因此,防治牛羊乳房炎成為養殖戶解決的一項重要工作。
中西醫對牛羊乳房炎的發病原因持不同觀點,以中醫為例,將乳房炎稱之為 “乳癰”,指的就是養殖戶在日常飼養過程中,由于飼養管理不到位,再加上外邪入侵,導致牛羊出現胃熱、肝郁氣等現象,當大量熱毒長時間積聚在牛羊乳房中,極易導致牛羊乳房經絡受損紊亂,乳汁積聚在乳房中無法及時排出,最終導致乳房炎。 與此同時,牛羊在泌乳期,一旦乳房受到損傷,極易出現紅腫、脹痛現象。 而站在西醫的角度上來說,導致牛羊患乳房炎的主要因素就是感染病原微生物所導致。 在飼養管理過程中,由于環境不健康、飼養管理不當,再加上部分牛羊體質較差,給病原微生物可乘之機,進而導致發病。 除此之外,在擠奶過程中,部分養殖戶操作不當,導致其乳腺受損,出現脹痛及紅腫現象,最終誘發乳房炎。 結合中西醫觀點發現,導致牛羊感染乳房炎的因素非常多,近年來隨著該病發病率的不斷升高,認真做好防治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牛羊在感染乳房炎后,最明顯的癥狀就是乳房堅硬且紅腫,該病多發于泌乳量較高時,或者在產前、產后7~12d 有更高的發病率。 觸摸患病牛羊可發覺其乳房內有明顯腫塊,并且泌乳量明顯下降,嚴重的乳汁中有血絲。 臨床上結合乳房炎癥狀的不同,可以將該病分為兩種,一種是急性乳房炎,患病牛羊乳房出現明顯的充血、變硬現象,觸摸病牛羊乳房發覺有一股熱感,同時發出痛叫聲,淋巴結明顯腫大,泌乳量明顯下降,嚴重的會導致停止泌乳,觀察乳汁可發現其中存在一些絮狀物或凝乳塊。 另一種是慢性乳房炎,慢性牛羊乳房炎的癥狀并不明顯,觸摸患病牛羊的乳房可以發覺其彈性降低,乳房存在硬結,泌乳量明顯下降,病牛羊所分泌的乳汁為黃色,呈黏稠狀。
2019 年7 月份,王某家飼養的臨產牛出現異常,起初發現其乳房出現紅腫現象,觸摸后發覺乳房中有硬結,同時出現高燒、精神萎靡,食欲降低現象,擠壓其乳房會發出慘叫聲,養殖戶隨即前來求診。 結合其臨床癥狀及養殖情況最終診斷為乳房炎,隨即采用下述方法進行治療[1]。
治療過程中,如發現患病牛羊乳房腫脹,首先需要對其進行熱敷,并做好按摩工作,及時擠出殘留乳汁,減輕其癥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按摩,合理控制擠奶時間,發現其乳房腫脹現象消退并出現褶皺即可。
在擠奶、按摩的同時需要做好藥物治療工作。 可以在其乳房中注射雙丁、魚腥草注射液來進行治療,每天兩次,連續注射3d 即可。 如果發現乳汁中帶有少量血絲,應注射適量酚磺乙胺,在完成注射后及時按摩,加快藥物吸收,幫助其更快恢復。
要想降低牛羊乳房炎發病概率,認真做好飼養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在這一過程中,應確保圈舍光照、通風正常,及時清理糞污,避免細菌大量滋生,定期做好墻面、地面及槽具的消毒工作。 同時確保飼料營養均衡,可以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及中草藥,滿足其生長營養需求,提高抵抗力,降低發病率。 禁止喂食一些腐爛、發霉變質的飼料。 除此之外,養殖戶在擠奶過程中要確保操作規范,避免損傷牛羊乳房,在完成擠奶工作后要利用碘伏擦拭乳頭,起到消炎作用。
定時定期做好牛羊乳房檢測工作,及時發現異常,一旦發現患有乳房炎,要及時做好隔離、治療及消毒工作,避免導致傳染。 患病牛羊要單獨喂養、擠奶,做好按摩工作,避免出現惡化現象。 防治過程中可以使用中草藥配方蒲公英散來進行防治,效果較為理想[2]。
認真做好牛羊干乳期預防保健工作能極大的降低乳房炎的發生概率。 如在干乳前可以在其乳頭處注射適量普魯卡因青霉素油劑,能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
綜上所述,由于受到眾多因素影響,近年來牛羊乳房炎發病率逐年上升,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母乳產量及品質。 本文通過分析牛羊乳房炎發病原因及臨床癥狀,探討該病的治療方法及預防對策,希望能為牛羊乳房炎防治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降低乳房炎發病概率,保障牛羊養殖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