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海
(河北省隆化縣農業農村局工作 068150)
奶牛乳房炎作為奶牛4 大疾病之首,在全球范圍內均有感染。 奶牛乳房炎導致奶牛泌乳系統受損,嚴重影響奶牛生產性能,降低奶牛產奶量,給奶牛養殖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是影響奶牛場經營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也影響居民食品安全。
奶牛乳房炎是指乳腺因物理損傷或病原體感染乳房體表導致乳房發炎的疾病[1]。 乳房炎多是因為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引起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有無乳鏈球菌、大腸桿菌、支原體、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病毒等。 這些病原生物主要存活在奶牛乳房皮膚或乳房內,還有一部分生活在環境中,如糞便、泥土、污水、墊料和不時常清潔的擠奶機內襯中。 該病主要是通過乳房口及外傷進入奶牛乳房內引起感染,而擠奶過程中由于擠奶器使用不當造成的機械性損傷以及不嚴格執行擠奶規程造成病原微生物在奶牛間相互傳播的主要原因。 奶牛乳房發炎后表現為紅、腫、分泌膿等,輕者導致奶牛產奶量下降,牛奶質量降低,醫療費用增加,嚴重的導致奶牛被淘汰、死亡。
奶牛感染病原菌主要通過傷口或受到污染的水和飼料,有的牛場及運動場條件差,磚頭鐵絲導致奶牛受傷,傷口未經消毒處理導致病原菌入侵。 因此,牛場和運動場應清理出磚頭等雜物,避免奶牛受傷; 及時清理奶牛棚中的墊料,定期打掃食槽、水槽以及奶牛糞便等,以防病原菌滋生; 保證牛場排水順暢,并定期消毒,殺死有害微生物; 選擇營養豐富、均衡,投喂時要注意用法用量,提高奶牛抗病力; 發現疑似感染奶牛首先要做好隔離工作,縮小感染范圍等。
奶牛場的擠奶工作多是擠奶員手持擠奶器完成。 擠奶工作直接關系到奶牛乳房的健康狀況,操作過程出現任何問題都有可能導致奶牛乳房發炎,規范擠奶工作操作可以規避傷害,降低發病率。 如擠奶前用干凈毛巾清洗乳房周圍的皮膚,也可進行熱敷,以保持乳房充盈; 注意擠奶力度,擠奶力度大會導致乳頭外翻,暴露于空氣中,給病原菌入侵制造添加,此外,因為擠奶造成的機械損傷會導致乳頭紅腫、發炎等; 保持擠奶器清潔,擠奶器是奶牛群中病原菌傳播的媒介,定期清洗和消毒可以減少病原菌數量,減小風險等。 多個擠奶器用同一條毛巾擦洗可能會出現交叉感染,擴大感染范圍,因此,毛巾和其他擠奶器具均要保持干凈和無菌; 注意擠奶次數等[2]。
奶牛自身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至關重要。 可在飼料中添加增強奶牛免疫力的綠色添加劑; 前人研究表明,奶牛乳房炎的發病率與VE和微量元素Se 含量有關,因此,在飼料中添加VE、硒,還可飼喂市場上流通的提高免疫力的產品,如奶寶。除此以外,還可以通過注射疫苗有效預防奶牛乳房炎,如乳房炎金黃色葡萄球菌疫苗,乳房炎鏈球菌疫苗,乳房多聯疫苗和乳房炎大腸桿菌疫苗等。
西藥的作用主要是殺菌和消炎。 我國用于治療奶牛乳房炎的抗菌藥物主要是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鏈霉素、四環素、慶大霉素等,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種類多而復雜,抗生素具有廣譜性強,抗菌效果顯著等優點,但機體容易產生抗性,不同時期的奶牛對抗生素的選擇一定要慎重; 其次還有乳酸環丙沙星、替米考星等。
很多種中藥都被證實治療奶牛乳房炎有效[3]。 可全身用藥的湯劑有蕓苔子,公英皂角刺湯、麻連甘草湯、公英瓜萎湯等; 散劑如乳炎散、大瓜萎散等; 局部注射的有六茜素、乳源康、消炎醒,用于局部藥敷的如紫草膏和902 乳炎康等。 西藥結合中藥的治療方法效果更加顯著。
除西藥療法和中藥療法外,還可用一些輔助手段,提高治療效率。 輔助療法有限水療法: 乳房發生水腫時應適度減少飲水供應量,這樣有利于消除水腫; 按摩療法: 每次擠奶前后用手掌輕柔按摩10~20min,可排除奶牛乳房內炎性物質,減緩奶牛緊張情緒; 溫熱療法: 用溫熱的毛巾敷在乳房局部,用膠帶固定,每次熱敷1h 以內,還可加入75%酒精或其他消毒藥劑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奶牛乳房炎發病率高,產奶量降低,牛奶品質下降,治療昂貴,且難以徹底清除,已成為限制奶牛場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奶牛養殖中,應加強飼養管理,規范擠奶員擠奶過程,保持奶牛乳房衛生,避免病原微生物感染。 目前,主要治療方法為抗生素治療法,中藥治療法和輔助療法等,以期減小奶牛乳房炎造成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