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萍 王偉
(江蘇梅林畜牧有限公司 224151)
豬骨軟病屬于慢性病,常見于仔豬、妊娠母豬及產后母豬。 該病可發生于一年四季,冬春季節有更高的發病率,患病豬會出現明顯的跛行、臥地不起等癥狀,極大影響生豬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因此,養殖戶必須要引起足夠重視。
現階段,農村生豬養殖主要以圈養為主,豬舍光照不充足,運動空間狹小,再加上飼料單一,營養不均衡,無法滿足生豬在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的需求,導致疾病發生。 與此同時,部分養殖戶在生豬養殖過程中濫用添加劑,也極易誘發豬骨軟病。 當前飼料種類越來越多,其中的添加劑成分越來越多,但由于養殖戶飼料選擇不合理,過量、重復搭配使用導致生豬骨、肉生長失去平衡,進而誘發豬骨軟病。
生豬骨骼生長需要適量的鈣磷物質,但如果鈣磷不平衡的情況下會導致生豬骨骼出現鈣化不良的現象,進而出現骨骼變形及骨質疏松等一系列癥狀。 VD的使用能實現對鈣磷比例的有效調節,加快鈣磷物質的吸收速度,同時也能刺激鈣物質在軟骨中的沉著,使生豬骨骼具備更強的堅韌性。 基于此,如果生豬飼料中的鈣磷物質不足、比例不均衡、缺乏VD的情況下會誘發豬骨軟病[1]。
不同品種、年齡、體況的豬在患病后臨床癥狀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實際治療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其狀況來展開對癥治療,促進治療效果。
先天性肢跛型病豬常見于出生仔豬,二腳趾關節出現腫脹現象,并流出膠狀液體,呈黃色,病豬步態不穩,日漸消瘦,同時伴有嘶叫現象。
在治療過程中可以利用三棱針消毒后刺破其腫脹部位皮膚,并將黃色膠狀液體流出。 然后為病豬灌服一粒魚肝油丸,每天服用兩粒,連續服用3d 即可。 該法操作簡單,治療效果明顯。
骨質增生型病豬常見于幼豬,在患病后,病豬不喜站立,驅趕時會發出慘叫聲,觀察其跗關節內側可以發現存在明顯凸出現象。
治療過程中可為其肌肉注射0.5mg VD,每間隔1d 注射1次,連續注射3d 即可。 該法治療成本較低,治愈效果卻較為顯著。
體實肢拽型病豬常見于肥豬及架子豬,患病豬的肌肉非常豐滿,皮毛充滿光澤,兩后肢輪流拖拽,在飲食過程中往往吃半飽就睡,醒后繼續吃。
治療該癥可以為其肌肉注射1mg VD,每間隔1d 注射1 次,連續注射5d。 然后每日服用30g 過磷酸鈣,連續服用半個月,患病豬基本痊愈。
體虛肢拽型病豬常見于架子豬及妊娠母豬,患病豬的皮毛非常粗糙、雜亂,食欲明顯降低,日漸消瘦,糞便干結,不喜站立,臥地發抖,驅趕時會發出尖叫聲,并且四肢顫抖,在跗部略向內彎曲,行走拖拽。
在治療的過程當中,可為其肌肉注射5mg VD+2mgVB12,每間隔1d 注射1 次,連續注射3d 即可。 同時內服50g 骨粉+200g魚粉,連續服用半個月,能有效提升治療效果。
癱瘓型病豬常見于架子豬及產后母豬。 患病豬在飲食時吃半飽就會入睡,在排糞過程中,其后肢負重頻頻換踏。 發病后期病豬臥地不起,食欲廢絕,排泄物呈顆粒狀,消瘦明顯,嚴重的會導致癱瘓。
在治療過程中可為其肌肉注射1mgVD+5mgVB12,每天注射1次,連續注射3d 即可。 與此同時,采用中草藥治療該病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可以使用八珍湯: 15g 川芎、甘草,20g 白芍,25g 黨參、白術,30g 熟地、茯苓、當歸,此為基礎方,如發現患病豬大便干結,可在此方中加入40g 火麻仁,如發現患病豬四肢發冷,可在此方中加入20g 桂枝,如發現患病豬四肢浮腫,可在此方中加入50g 薏米,將中草藥加入適量水煎熬成湯后灌服給患病豬,每天喂食2 次,連續喂食1 周即可痊愈[2]。
最近幾年來,隨著豬骨軟病發病率不斷升高,嚴重威脅生豬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部分養殖戶為了降低養殖成本,喂食單一的飼料,忽略了飼料搭配,再加上濫用添加劑,最終導致該病發病率逐年升高。 由于該病類型眾多,治療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患病豬具體癥狀來進行治療,尤其是體實肢拽型病豬,治療難度較高且時間較長,因此,仍需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當前隨著豬骨軟病發病概率不斷升高,養殖戶要引起足夠重視,并積極做好診斷治療工作。 通過分析豬骨軟病的發病原因、發病機制及臨床癥狀,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豬骨軟病的方法,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旨在幫助病豬更快恢復健康,促進生豬養殖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