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春
(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臥虎溝鄉人民政府,遼寧朝陽 122300)
蔬菜在我國廣泛種植,種類繁多,營養豐富。在生長過程中,施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當前,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蔬菜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對施肥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掌握蔬菜的需肥特點,合理施肥,才能既節約成本,又能獲得高產。韭菜、黃瓜、青椒三種蔬菜在各地種植較為普遍,且產量穩定,銷路理想,能夠為農戶帶來較高的收益。但實際生產中三種蔬菜施肥過程存在很多問題,本文介紹了三種蔬菜的需肥特點,并提出在生產中必須要根據具體蔬菜的需肥特點有針對性的施肥追肥,才能促進蔬菜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
韭菜別名懶人菜、壯陽草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適應性強,抗寒耐熱,分布范圍廣。韭菜適宜在肥力充足的微酸性土壤種植。韭菜喜肥,需肥量大,耐肥能力強。生長期內需要大量的氮、磷、鉀以及鐵、錳、鋅、銅、鈣、鎂、硼等微量元素。因韭菜可多次收割,所以養分消耗量非常多,每次收割后必須及時追肥,才能滿足其生長需要。生產中以有機肥為主,既能補充氮、磷、鉀及多種微量元素,又能改良土壤[1],提高土壤理化性能,促進根系生長發育。
韭菜需肥特點以氮肥為主,再配以適量的磷鉀肥及微量元素。氮肥能夠促進葉片肥厚鮮嫩;磷鉀肥可促進細胞分裂、膨大,加快養分的合成與轉運;鉀肥能夠促進韭菜對氮的吸收,但鉀肥過量,會導致纖維變粗,影響品質。韭菜生長期長,需肥量大,如果需促進開花,采摘韭菜花可在花期前施一些磷肥和鉀肥,如草木灰[2]。
韭菜生育期不同,所需要的養分也有所不同。不宜在近1~2 年種植過蔥蒜類蔬菜的地塊育苗栽培。冬前深耕后澆封凍水,翌春頂凌耙耕以保墑。
1.2.1 苗期
精細整地后施足基肥,每667 m2施用腐熟的有機肥5 000 kg,撒施拌有10~15 kg 干細土的5%辛硫磷顆粒劑2 kg,利于防韭蛆。整地作畦,播種。苗高10 cm 時,結合澆水追施2~3 次苗肥,苗肥以每667 m2追施硫酸銨15 kg 左右或尿素10 kg 或人糞尿1 500 kg 為宜,同時每667 m2配施0.5~1 kg 敵百蟲水溶液,以防治韭蛆等害蟲。定植前每667 m2施1 000 kg 腐熟有機肥[3]。定植后緩苗期結束之后要及時追肥,以尿素或磷酸二銨為宜,每667 m2用量20 kg 左右。韭菜幼苗根部扎土較淺,吸收肥料的能力較弱,如養分不足易出現長勢較差,造成倒伏。尤其是土壤肥力較差、基肥不足的地塊,要及時追施催苗肥,保證韭菜健壯生長。
1.2.2 成株期
成株期應進一步促進根和葉的生長,此期適時追肥是提高產量的重要措施。結合澆水施加尿素,及時中耕培土,促進根部生長。立秋之后,韭菜生長旺盛,要適時適量的供應肥水,以促進分蘗。每667 m2施用硫酸銨15~20 kg,15 d 左右追施一次,連續施用3 次。收割韭菜3 d 后,新葉開始生長,此時追施1 次硫酸銨,每667 m2施15~20 kg。此時不要急于澆水,否則易導致根腐[4]。韭菜可以多次收割,對養分的消耗量很大,因此每次收割后必須及時追肥補肥,以防根系受損,出現早衰現象,從而影響產量。夏季一般不收割韭菜,但此期也需追1 次肥,每667 m2施15~20 kg 硫酸銨,利于安全度夏。
黃瓜屬葫蘆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是國內各地夏季的主要蔬菜品種。黃瓜屬淺根系植物,根群分布在15~25 cm 土壤表層,需肥量大,喜肥而不耐肥[5]。宜在富含有機質、土質疏松、透氣性好的土壤種植,pH 5.5~7.2,但以pH 值6.5 的土壤最好。粘重土壤不利于根系的生長發育,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能平衡黃瓜根系喜肥而不耐肥的矛盾。黃瓜具有多次結實、多次采收的特性。品種不同,需求養分數量和比例也各不相同。黃瓜定植后至生長中期吸氮最多,生殖生長期需磷量劇增,而對氮的需求量略減。
黃瓜的生育周期可分為發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開花結瓜期。生育前期生長速度較慢,養分需求量較小。結瓜期,黃瓜生長旺盛,黃瓜需肥量最多。試驗表明,生產1 000 kg 黃瓜需要吸收純氮2.6 kg、五氧化二磷1.5 kg、氧化鉀3.5 kg[6]。全生育期內需鉀量最多,其次是氮。對磷的吸收量初期較少,果實膨大期和采收期不斷增多。在滿足氮磷鉀肥供應的同時,還要及時補充鈣、鐵、鎂等微肥。黃瓜是喜硝態氮作物,在只施用銨態氮的情況下,會導致葉片小,生長緩慢,降低對鈣、鎂的吸收量,造成減產。
黃瓜不同生育期所需養分有所差異。深耕深翻,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500~750 kg、磷肥15~18 kg、硫酸鉀3~4 kg、尿素4~5 kg。冬季溫室栽培,應起高床,床寬1.2 m、高15 cm。宜采取滴灌或膜下暗灌,地膜覆蓋,也可以先定植后覆膜。苗期如出現養分不足,可噴施0.5%尿素和0.2%磷酸二氫鉀[7]。黃瓜結果期較長,約兩個多月。因此要及時追施坐果肥,每667 m2追施180~230 kg 尿素,配施腐熟有機肥。初瓜期,每667 m2追肥尿素7~8 kg、硫酸鉀5~6 kg。從結瓜期至采摘,需要消耗大量的養分,因此要8~10 d 追施1 次肥。一般每采收2 次,追1 次肥[8],對促進黃瓜膨大、提高產量作用顯著。結瓜盛期,養分消耗速度快,易出現缺肥現象,因此在進行土壤追肥的同時,還要及時進行葉面噴肥,從而更好地滿足黃瓜對磷、鉀、鐵、鈣、鋅、鎂、銅、錳、硼等元素的需求??捎?.5%磷酸二氫鉀、0.1%~0.5%硫酸亞鐵水溶液、0.3%氯化鈣水溶液、0.l%~0.2%硫酸鋅水溶液、0.5%~l.0%硫酸鎂水溶液、0.3%~0.5%硫酸銅水溶液、0.2%~0.3%硫酸錳或氯化錳水溶液、0.1%硼砂等進行葉面噴施。
青椒屬茄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不發達,根量少,入土淺,需肥量較多,喜肥,耐肥能力強。一般每生產1 000 kg 青椒,需氮2 kg、磷1 kg、鉀1.45 kg,青椒需鈣量較多[9]。青椒對土壤要求不是十分嚴格,以土質疏松、土層深厚、養分充足、排水通暢、滲透性好、酸堿度為中性的土壤為宜。生長期內需氮、鉀量較多,需磷量偏少。
青椒生產中應遵循“重施基肥、巧施苗肥、多施勤施促果肥”的施肥原則,為苗健株壯、果實膨大、增加產量奠定基礎。辣椒的全生育期離不開氮,對磷的吸收量雖然較少,但卻隨著生長發育而不斷增加,需磷量約是需氮量的1/5[10]。需鉀量是生育初期少,果實成熟開始采至收時需求量不斷增多,適量的鉀元素,對葉片生長、增加坐果和提高產量都有促進作用。
青椒的生育期可分為發芽期、幼苗期和開花結果期。結合整地重施基肥,每667 m2施2 000~3 000 kg 腐熟有機肥,配施40~50 kg 硝酸磷鉀或磷酸鈣60~70 kg,尿素220 kg[11]。苗期出現缺肥現象,可追施100~200 kg 腐熟有機肥或復合肥,復合肥濃度為0.1%,濃度不易過高,以免燒苗。開花期要控制追肥,此期追肥量不宜過多,避免落花、落葉、落果。坐果后至采收期要及時追肥,以促進幼果膨大,增加產量。可結合澆水每667 m2施10~15 kg 高氮高鉀水溶肥。在盛果初期,每667 m2施150 kg 尿素[12]。
青椒對鋅較為敏感,缺鋅會出現小葉病,可葉面噴施0.1%~0.2%硫酸鋅水溶液;開花期和盛果期,可葉面噴施0.3%~0.5%磷酸二氫鉀水溶液、0.3%磷酸氫鈣或硝酸鈣溶液等,以補充鋅、磷、鉀、鈣等元素。
總之,充分了解韭菜、黃瓜、青椒的需肥特點,在生產中根據這些特點有針對性的施肥追肥,既能充分發揮肥效,又能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對農業生產環境造成的污染,符合生態農業、綠色發展,實現增產增收與生態效益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