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崔方讓
(1.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檢驗檢測中心,山東濰坊 262400;2.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農業農村局,山東濰坊 262400)
草莓結果快、成熟早、風味好、營養價值高,設施栽培延長了草莓的收獲時間,提高了種植者的經濟收益。但近年來不合理的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措施,增加了農戶的管理程序和投入成本,也導致草莓的產量和品質下降,經濟收益降低。本文針對目前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從品種選擇、水肥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的角度,介紹了設施草莓的種植管理技術,以指導農戶進行合理種植,減少人工和農資投入,提高經濟效益。
選擇優質的品種是保證草莓品質的根本[1],也是草莓種植管理的關鍵[2]。設施栽培的草莓主要選擇休眠期短、耐低溫,且有一定自花授粉能力的品種,要求果個中等、果肉色紅、硬度大、開花早、產量高[3];此外,也要結合當地的種植條件,并評估品種的市場前景[4]。濰坊地區較適合種植甜寶、甜查理、豐香、幸香等品種。
草莓屬于淺根系作物,不耐肥,不耐濕,園區應選擇土質較為松軟、平整的地塊,有利于積水排出[5]。種植草莓的大棚一般選擇地面平坦、地勢較高的地方,有利于大棚的搭建[6]。草莓忌重茬,長期連作會導致黃萎病、根腐病、枯萎病等土傳病害發生嚴重,建議草莓移栽前先做好土壤的消毒工作[7]。草莓園的消毒可在6~7 月份進行高溫悶棚處理(用大棚膜和地膜雙層覆蓋,嚴格保持大棚的密閉性),外界氣溫高達30~33 ℃以上,膜下溫度可以達到60~70 ℃,20~30 cm 土層的地溫可以達到40~45 ℃[8],這樣能有效殺死土壤中的病原菌、雜草種子和地下害蟲。
種苗可以選擇母株的匍匐莖,每個母株可以培育50~80 株種苗。建議移栽的種苗具有4~5 片健全的完整三出復葉葉片,莖粗1~1.5 cm,直徑1 mm 以上的健康根系20 條以上,植株矮壯,單株質量約為25~30 g,頂花完成花芽分化[9]。最好采用脫毒苗,不建議選擇生產苗作為種苗進行移栽。
近年來草莓重茬嚴重,土傳病害較多,建議移栽前20~30 d 進行假植育苗,起苗前1 d,給苗圃澆一次水,以防起苗時傷根。選取3~4 片葉的匍匐莖子苗,先摘除老葉、病葉和匍匐莖,只保留三葉一心,然后用500 倍的多菌靈溶液浸根20 min,最后栽入假植圃中,株行距為15 cm×15 cm。移栽當天可采用25%嘧菌酯2 500 倍+30%甲霜惡霉靈3 000 倍+1.8%阿維菌素1 500 倍+腐殖酸劑進行蘸根處理,20 min,拿出來直接栽即可。蘸了藥劑的根部不能脫水,建議邊蘸邊栽,否則容易出現藥害。沒做蘸根處理的最好在澆了定根水以后及時灌藥。
2.4.1 定植時間
草莓種植過程中,定植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草莓的生長情況[10]。濰坊地區溫室建議8 月下旬~9 月上旬定植,小拱棚可以提前到8 月中旬。高壟栽培,一壟雙行,行距35~40 cm,株距20~25 cm。定植深度是草莓成活的關鍵[11],堅持“深不埋心,淺不漏根”的原則,栽植過深,苗心被土埋住,易腐爛;栽植過淺,根莖外露,不易產生新根。同行種植的草莓苗建議統一弓背朝外,這樣花序抽生后落在壟兩側的坡上,方便后期的果實采摘。
2.4.2 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扣棚前草莓要進行花芽分化[12],定植后的主要管理方法是澆定植水,并調整淤心苗和露根苗。根據苗情,進行7~10d 的蹲苗處理,防止草莓徒長,促進花芽分化。
及時扣棚保溫對草莓高產栽培起決定作用[13]。扣棚過早,不利于花芽分化,草莓休眠淺,影響開花數量;扣棚過晚,會導致草莓休眠,植株矮小,發育不良。扣棚的適宜溫度是外界的夜溫降為10~12 ℃(夜溫6~7 ℃是保溫期的臨界溫度)[14]。日光溫室建議10 月上中旬開始覆膜,外部可以覆蓋草苫。大拱棚扣棚保溫時間一般在11 月上旬~12 月上旬,大雪之前進行。小拱棚建議在土壤封凍前覆膜,扣棚前3~5 d,破膜提苗。
草莓根系在5 ℃開始萌動,根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是15~20 ℃,植株最適宜生長溫度是20~25 ℃,花芽分化合適溫度是13~25 ℃,花期控溫15~25 ℃,果實膨大期白天溫度為25~30 ℃,夜溫為8~10 ℃。植株生長期白天溫度應保持在24~30 ℃,超過30 ℃要及時放風降溫,夜間保持在12~18 ℃。現蕾期日溫25~28 ℃,夜溫8~12 ℃[15]。
(1)花期
花期較適宜的日溫是22~28 ℃,夜溫8~10 ℃,開花期溫度如果低于5 ℃產生低溫凍害,會出現花蕊變黑,雄蕊敗育,導致不能正常開花結果[16]。白天棚內溫度高于35 ℃,會導致花粉失去活性,不能正常授粉[17]。
(2)果實膨大期
溫度白天宜保持在20~25 ℃,夜晚為5~10 ℃。如果此時溫度偏高,果實膨大會受到影響,容易造成果實著色快,成熟早,果實小,品質差。溫度過低,導致果實凍害,失去商品性。葉面噴施含有氨基酸或腐殖酸的葉面肥,可以適當提升草莓的抗逆性。
草莓對水分的要求較高,田間最大持水量需要控制在70%~80%,花芽分化期需要控制在50%~60%。建議在保溫的前提下,適時、適量的放風、排濕。
草莓是結果快、成熟早、繁殖易、周期短、效益高的經濟作物,根系淺,對土壤理化性狀要求較嚴,而且對養分非常敏感,施肥過多或不足均會對草莓的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帶來嚴重影響。草莓施肥的原則是“有機無機相結合,適量補充中微量元素”肥。
4.1.1 基肥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或商品肥+有機肥為宜,適當補充氮磷鉀復合肥及緩釋性中微量元素肥料,連年種植的重茬地塊,可以酌情補充復合微生物菌肥,以調整土壤微環境,提高作物吸收利用肥料的能力。
4.1.2 追肥
追肥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建議以水溶肥為主,結合葉面噴施進行營養補充[18]。從扣棚到現蕾,根據苗情10~15 d可以結合氨基酸/腐殖酸類的養根產品,沖施一遍均衡性的水溶肥,滿足開花期植株對營養的需求。果實膨大期,以補充磷、鉀肥為主,建議采用根外追肥的方式,結合病蟲防治葉面補充磷酸二氫鉀。但是花期不能進行葉面施肥,以免影響授粉與坐果。
草莓建議采用膜下滴灌的方式進行灌溉,開花前只要能維持草莓生長即可,從開花期到成熟期,需要保持土壤的濕潤,田間持水量保持在60%~80%較為適宜[19]。
近年來濰坊地區草莓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及紅中柱根腐病等,蟲害主要有薊馬、蚜蟲、白粉虱、紅蜘蛛等[20]。草莓病蟲害的防治應當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防治”的原則,結合綠色農業生產,以生物防治為主,低毒、無殘留的化學藥劑防治為輔。
5.1.1 炭疽病
炭疽病是一種高溫、高濕型病害。草莓苗期是炭疽病的高發期,炭疽病的主要感染源是種苗和土壤,發病時植株的葉片上會出現褐色斑點,隨著病情加劇,斑點擴大;當侵染到莖部后,莖干會逐漸變成暗紅色,甚至枯死[21]。氮肥的不合理施用、連作以及棚內通風不足,都會導致炭疽病發生率升高。
草莓種植前,尤其是重茬土壤在移栽前需要進行土壤消毒,同時注意及時清除枯黃、萎焉葉片,盡量從源頭上切斷病原菌的侵染。防治主要措施是重施有機肥,合理施用氮肥,適當補充磷、鉀肥,控制種植密度[22],避免植株間距過密,造成郁閉。化學防治可以采用含有菌思奇(啶菌噁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成分的藥劑進行預防,建議7~10 d 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3 次。
5.1.2 白粉病
白粉病是草莓常見的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植株的葉片、葉柄,嚴重時會侵染果實。發病初期,葉片背面出現白色粉末,隨著侵染加劇花瓣呈紅色。
白粉病的預防首先需要控制種植密度,保持棚內通風,避免偏施氮肥[23]。棚內溫度高、濕度大時要加大放風量,及時摘除老葉、病葉、枯葉和橫向生長的葉片;并將病果及時清除。白粉病的防控可以采用硫磺熏蒸器,在密閉的棚內熏蒸幾個小時,硫磺可以揮發成氣體,起到預防白粉病的效果。但現有的日光溫室棚內濕度相對較高,缺乏降低濕度的手段,熏蒸時間較長會產生藥害,使用時需要注意[24]。常用的化學藥劑主要有阿米西達(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以及吡噻菌胺等藥物或類似成分的復配藥劑。
5.1.3 灰霉病
灰霉病是一種低溫、高濕型病害,一般多發于植株開花之后,與白粉病相似,侵染的范圍比較廣泛,葉、花、果實都可能被病菌侵染。感染后的葉片出現灰霉,并逐漸萎縮、干枯,最終變成淺褐色,隨著病情的蔓延,短時間可導致花蕾敗育[25]。如果果實膨大期被感染,果實會出現褐色水浸狀病斑,嚴重時覆蓋灰霉層,果實腐爛。如果棚內灌溉后遇到連續的陰雨天會助長灰霉病的發生[26]。
灰霉病的預防需要做好通風、透光工作,控制棚內的濕度小于50%,能有效控制病情蔓延,建議采用地膜覆蓋或地布覆蓋溝和棚頭,降低棚內濕度和地表溫差。可采用啶酰菌胺、異菌脲、咯菌腈等藥劑進行預防,建議7~10 d 噴施一次,連續噴2~3 次。
5.2.1 薊馬和蚜蟲
近年來,薊馬對草莓的危害逐漸加重,危害時草莓葉片變黑,果實籽粒突出、變硬,失去商品性。蚜蟲是草莓近兩年高發的蟲害之一,蚜蟲危害之后的葉片卷縮,植株生長受阻。危害草莓的蚜蟲主要以桃蚜和棉蚜為主,主要聚集在植株的葉片、嫩心和葉柄的位置[27]。
薊馬和蚜蟲的防治尤其是重茬地塊,需要進行有效的土壤消毒或高溫悶棚處理,建議45 ℃高溫保持40 d以上,能有效殺滅蟲卵,減少蟲源基數[28]。需要及時清理大棚周邊的雜草,可以在距離植株20~25 cm 的位置懸掛誘殺板,每棚建議懸掛15~20 塊。預防性藥劑可采用吡蟲啉、噻蟲嗪等藥物,治療性藥劑可以采用撲刻除(阿維·螺蟲乙酯)、氟啶蟲胺腈等,但是薊馬和蚜蟲的繁殖速度較快,極易產生抗藥性,使用單一的化學藥劑防治很難長期奏效,建議防治性藥劑間隔使用。
5.2.2 紅蜘蛛
危害草莓的紅蜘蛛主要是二斑葉螨和朱砂葉螨,紅蜘蛛的體型偏小,主要集中在葉片背面,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紅蜘蛛多發生在植株開花結果的時候,以為害下部老葉為主,果實被紅蜘蛛危害后,會產生畸形果,且果面僵硬,嚴重影響果實產量和品質。
紅蜘蛛的防治需要清除棚內雜草,減少蟲源,及時清除老葉、病葉、蟲葉,帶出棚外集中燒毀。生物防治措施可以采用捕食螨,但是釋放捕食螨后不能用藥,噴霧防治時要避開草莓的開花期,尤其是防治朱砂葉螨的藥物,而且用藥時一定要將蜜蜂搬出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