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磊 喬青華
(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農業農村局 472100)
雞馬立克氏病屬于皰疹病毒引發的一種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該疾病帶有比較突出的傳染性,疾病的癥狀主要是以周邊神經、性腺、肌肉及臟器等多部位的損傷,在患病后會出現大量的單核細胞浸潤,同時還會引發肢體麻木與內臟腫瘤等病變,對于雞養殖工作會呈現出非常嚴重的危害。近些年,隨著養殖技術的不斷發展及相關疾病診治意識與技術的發展,關于雞馬立克氏病的鑒別診斷能力也隨之增強。對此,探討雞馬立克氏病的鑒別診斷與防治方法具備顯著實踐性價值。
雞馬立克氏病主要是按照臨床的表現、運動障礙、肢體麻痹、劈叉姿勢、剖檢病變等進行結合診斷。對于內臟性的馬立克氏病,在病雞生前并沒有明顯的癥狀,死后進行解剖會出現明顯的改變,這也是判斷的主要依據。疾病本身在診療期間很容易和淋巴性白血病混淆,所以需要提高診斷重視度[1]。必要時可以應用實驗室方式診斷,在于其他疾病進行鑒別診斷時,馬立克氏病主要與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和神經性雞新城疫兩種疾病比較相似。
首先,馬立克氏病對細胞性白血病而言,馬立克氏病雞的腿部、翅膀麻痹不全,且虹膜會出現褐色,瞳孔會縮小。而淋巴細胞白血病并沒有上述癥狀,剖檢的病理學檢查結果顯示,馬立克氏病的病雞在腹腔、坐骨神經等存在明顯癥狀,同時皮膚肌肉也有腫瘤存在。但淋巴細胞型白血病解剖時并沒有明顯的癥狀,病變的腫瘤往往處于內臟器官中;其次,馬立克氏病與神經性雞新城疫的鑒別而言,馬立克氏病與新城疫病都是因為病毒感染而導致的發病,但前者有典型的癥狀,如外周神經麻痹無法站立,呼吸道和消化道無明顯的癥狀。但后者有典型癥狀,如頭頸歪斜、呼吸困難、脫水腹瀉等。病變變化前者存在增粗改變的外周神經水腫,內臟中存在多處腫瘤,后者典型病變主要集中在全身黏膜,周邊黏膜出血明顯。對此,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病變比較明顯,相對而言內臟無明顯的腫瘤病變。
當前關于馬立克氏病并沒有治愈性的治療方式,所以都是通過綜合防治性措施進行控制,盡可能降低疾病感染發生率。在具體措施方面有以下幾點:(1)強化飼料管理。因為雞體外寄生蟲的傳播對雞是否易感染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所以為了更好地預防雞體外寄生蟲的傳播,可以適當強化雞對病毒的抵抗能力,從而達到降低感染可能性的目的[2]。在養殖過程中,可以借助給予充足的營養來提升雞群抗病毒能力。養殖場需要實行封閉式的養殖方法,堅持“全進全出” 的原則,在出欄后對雞舍中采取百毒殺等消毒物進行消毒處理;(2)堅持自繁自養。以合理的管理措施為主,引入流行病檢查措施,禁止自病雞場引入雞只,或者是購入種蛋后進行孵化。需要高度重視飼養環境,提升雞群的抗病能力,堅持自繁自養,并在同批雞群完全出欄后徹底清理并進行消毒處理,在空置一定時間后再購買雞苗。在條件允許時應空舍2 周左右。在雞苗購置后需要及時做好免疫接種,并按接種情況養到12 日齡,觀察情況并接種第二次。保證所有雞群保持較強的免疫力。做好預防應激的準備,可以在飼料中加入電解多維與維生素,并控制不良應激反應。控制疾病誘因的同時嚴格落實消毒管理措施,杜絕病原菌的擴散,預防疫情蔓延;(3)需要及時做好免疫管理工作。根據當地獸醫部門提供的信息及建議,制定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同時妥善做好雞體外寄生蟲免疫工作;(4)定期做好雞舍清潔工作。在養殖場入口建設好消毒池,同時對所有進出車輛實行消毒,雞舍需要經常進行衛生處理,及時清除掉雞舍中的糞便和排泄物,對雞舍做好通風處理。經常清理用具,并定期進行消毒處理,定期采取百毒殺、過氧乙酸等消毒劑對養殖場中所有與雞有接觸的物品進行消毒處理。
綜上所述,雞養殖屬于重點經濟途徑,養殖期間需要做好各種疾病防控管理,同時也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對養殖戶有無法替代的價值。對此,相關部門需要不斷強化、改進養殖技術,不斷推廣和普及養殖技術與方法,提高馬立克氏病的防控水平,普及高產飼料種植技術,做好棚舍建設指導與監督工作,提升養殖戶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