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土壤與肥料》2020年第2期《攀枝花杧果幼果黑心病與土壤理化性狀相關性分析》(作者潘宏兵等)報道,為明確杧果幼果黑心病發生與土壤理化性狀的關系,比較黑心和正常幼果礦質營養含量差異,調查幼果黑心病果園土壤pH值和養分豐缺情況,并采用相關分析、逐步回歸分析和通徑分析方法,對發病果園的土壤pH值、土壤養分和幼果黑心病率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表明,黑心病果礦質養分氮、鉀、磷、鎂和鋅含量均顯著高于正常果,其他礦質元素含量差異不顯著;不同黑心病果園土壤pH值、養分的變異系數和豐缺差異較大,近半數果園土壤pH值不適宜杧果生長,土壤有機質嚴重偏低,交換性鎂和有效鐵含量偏高;幼果黑心病率與土壤pH值和有效硼呈現顯著負相關,與土壤堿解氮和有機質分別達顯著和極顯著正相關,與其他土壤養分差異不顯著,篩選出pH值(x1)、有機質(x2)、交換性鎂(x7)及有效硼(x13),對幼果黑心病率(y)的最優回歸方程達到極顯著水平;土壤pH值、交換性鎂和有效硼對幼果黑心病率的影響主要由其直接作用決定,有機質對幼果黑心病率的影響主要由其直接作用和通過pH值間接作用決定。杧果園的土壤酸堿和個別養分豐缺導致幼果礦質元素含量失衡,進而引起幼果黑心病發生,建議通過改良種植土壤和幼果期葉面噴施硼肥等措施防治該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