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靜 孫成國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力衰竭(簡稱AHF)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效果。方法 本研究主體為71例AHF患者。以急救措施為標準,A組行綜合急救措施,B組行常規急救。對比急救效果。結果 A組的總有效率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本組治療前相比較,患者心率、收縮壓與舒張壓、B型腦鈉肽水平皆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A組患者治療后心率、收縮壓與舒張壓、B型腦鈉肽水平要較B組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AHF患者行綜合急救措施可確保治療效果,促進病情好轉。
【關鍵詞】急性心力衰竭;急救措施;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7..02
AHF是心臟病的終末期,病理表現為心臟舒張/收縮功能異常,靜脈回血量難以排出心臟,造成靜脈系統堆積過量血液,使動脈系統無法進行血液灌注,威脅生命安全[1]。該病起病急,需要立即急救,以獲得較佳預后。本研究選取71例AHF患者,以分析其急救措施和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主體為2017年2月~2020年2月來院治療的71例AHF患者。根據急救措施分組后,A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齡45~79歲,平均(61.55±0.74)歲。B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齡44~75歲,平均(61.07±0.41)歲。經假設檢驗并無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B組行常規急救措施,①正確體位:使患者保持半臥位或是端坐位,使患者保持端坐體位,以60~90°角為宜,將床頭輕微抬起,保持雙腿下垂。②利尿劑治療:靜脈推注20~40 mg速尿,每隔4 h靜推1次。③強心劑治療:行西地蘭0.2~0.6 mg靜脈注射治療,并根據患者的心臟功能適度減量。④血管擴張劑治療:將硝普鈉50 mg加入至生理鹽水50 mL中,起始速度設定0.6~1.2 ml/h,行微泵注射治療,間隔3~5 min監測1次血壓與心率,而后追加0.3 mL,至血壓正常。
A組基于B組,加用氧療與鎮靜劑治療:①氧療:進行中心管道供氧治療,若治療1h后無效果,則使用氧氣瓶供氧,氧流量為5~8 L/min。應在濾瓶中加入乙醇溶液(50%),使其進入肺泡,促進肺泡表面的泡沫吸收。②鎮靜劑治療:休克、昏迷與呼吸抑制患者禁用,老年患者適度減量。其余患者可正常注射嗎啡,將10 mg嗎啡加入至10 mL的生理鹽水中,隔15 min注射1次,重復1~3次。若有呼吸抑制表現,應加用納洛酮5 μg/kg,15 min后再次肌注該藥10 μg/kg。
1.3 療效評價標準
顯著療效:癥狀顯著改善,左心衰者尿量增加,可取平臥位;右心衰者肺淤血明顯改善,肺啰音消失;初見療效:癥狀有改善,左心衰者尿潴留改善,可交替取平臥位;右心衰者肺淤血改善,肺啰音有好轉;未見療效:癥狀均無改善[2]。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經由SPSS 21.0軟件完成,計量數據表達是[%],經x2值對比與檢驗,假設校驗有意義的標準為P值不足0.05。
2 結 果
2.1 對比救治效果
A組顯著療效20例(54.05%),初見療效15例(40.54%),未見療效2例(5.41%),總有效率為94.59%(35/37);B組顯著療效15例(44.12%),初見療效11例(32.35%),未見療效8例(23.53%),總有效率為76.47%(26/34)(x2=4.810,P=0.028)。
2.2 對比治療前后臨床有關指標
治療后與本組治療前相比較,患者心率、收縮壓與舒張壓、B型腦鈉肽水平皆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A組患者治療后心率、收縮壓與舒張壓、B型腦鈉肽水平要較B組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AHF發病突然,進展快,具有較高的死亡率,是臨床猝死的主要疾病類型。因其是心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終末期的表現,所以如若能在緊急治療期,及時對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療舉措,才是降低疾病致死率、致殘率的關鍵。常規急救措施的目標是恢復心功能,阻斷疾病進展[3]。其中,端坐體位可減輕心臟負擔,是AHF患者的基礎搶救措施。使用血管擴張劑的主要作用是擴張動脈,降低動脈壓,緩解心臟前負荷過重情況,并能降低心率,恢復心輸出量,改善心功能;同時也是為了預防患者發生一過性血壓升高的問題,通過降低回心血量、提高心排血量。強心劑可抑制鈉,鉀-三磷酸腺苷(Na+,K+-ATP)活性酶,提高鈣離子與鈉離子的交換效率,生成正性肌力,糾正心衰表現。合并水腫病例,建議使用呋塞米等袢利尿劑,糾正電解質紊亂狀態;利尿劑的作用是增加腎臟血流量,降低其血管阻力,改善腎皮質內部的血流分布情況,能夠降低左室充盈壓,緩解肺淤血等癥狀。基于此,應加用氧療與鎮靜劑治療。伴隨病情進展,患者心輸出量、血壓進一步降低,可采用洋地黃等正性肌力藥物;在評估患者的用藥適應癥后,應及時進行鎮靜劑治療,發揮鎮靜、擴張動脈/靜脈血管和降血壓等作用,可預防心率過快等癥狀[4]。充足氧氣可恢復器官功能,需要搶救人員及時用手背檢測氧量的充足性。用藥期間應記錄身體反應,監測呼吸、意識和心律等變化,若有異常表現應立即報告醫生給予對癥急救處理。臥位休息時,保證床頭平面和床腳反向延長線間呈30~90°角,以此來保證患者舒適體位,保持雙腿自然下垂、降低靜脈回流。結果中,A組的總有效率(94.59%)高于B組(76.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治療后與本組治療前相比較,患者心率、收縮壓與舒張壓、B型腦鈉肽水平皆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A組患者治療后心率、收縮壓與舒張壓、B型腦鈉肽水平要較B組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綜合急救措施可改善癥狀,療效理想。
參考文獻
[1] 李 瑤.急性心力衰竭的重癥護理干預措施分析[J].飲食保健,2019,6(28):169.
[2] 趙翠香.急性心力衰竭緊急治療期急救措施特點評價[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12(2):121-122.
[3] 張 妍.優化急救護理措施在5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5):233-234.
[4] 嚴學棋.高血壓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病人的急救策略及護理分析[J].飲食保健,2018,5(52):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