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午申 臧慶輝 王志平


【摘要】目的 探討膿腫切開引流聯合高壓氧治療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的具體療效。方法 篩選出我院2018年~2019年接收的146例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患者,將其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各73例。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方案治療,研究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實施膿腫切開引流聯合高壓氧治療,對比兩組的臨床療效及并發癥率。結果 實驗組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并發癥率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膿腫切開引流聯合高壓氧治療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的臨床效果明顯,有利于降低并發癥率,促使患者盡快恢復,是一個值得推廣的有效治療方案[1]。
【關鍵詞】膿腫切開引流;高壓氧;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
【中圖分類號】R78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7..02
口腔頜面部感染在臨床上是一個常見的疾病,如果臨床治療延誤或治療方案不合理,則會導致病情加重或惡化,通過臨床研究得出,高效、及時、規范地臨床治療能夠大大有效地治療頜面部多間隙感染疾病,對降低其并發癥率具有積極作用。本文著重探討了膿腫切開引流聯合高壓氧的具體治療效果,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篩選出我院2018年~2019年接收的146例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患者,將其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各73例。其中,對照組:男38例,女35例;年齡20~68歲,平均46.8歲;病程5~38 d,平均24.23 d;研究組:男45例,女28例;年齡19~72歲,平均49.72歲;病程6~42 d,平均32.16 d。對比兩組的基礎資料發現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以下研究存在可比性。
篩選原則:①經臨床頸部及頜面部等CT檢查已確診者;②符合切開引流指征標準;③患者頭腦意識清醒,存在自主能力;④自愿參加此次研究,且參與前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篩除原則:①嬰幼兒、感染輻射縱膈部位等患者;②存在心肝腎肺等功能障礙者。③不配合接受臨床治療者[2]。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方案治療,研究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實施膿腫切開引流聯合高壓氧治療。其中,常規治療方案的具體方法是:①靜注一定劑量的廣譜抗菌藥物;②對患者實施激素及營養支持,增強患者的抵抗力;③針對高燒患者來說,需要給予糖皮質激素藥物進行治療。
膿腫切開引流聯合高壓氧治療的具體方法是:①在超聲技術的指導下,確定局部的感染部位,并判斷其是否存在膿腔,然后將膿腫部位切開;②通過超聲聯合穿刺術,并注射過氧化氫、氯化鈉、甲硝唑等注射液對局部病灶進行反復沖洗、消毒等;③留置紗布給予引流處理,確保每日定期更換引流紗條;④實施高壓氧治療(氧濃度85%~99%),1次/日,1 h/次。堅持治療14 d[3]。
1.3 標準評價
對比分析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并發癥率。其中,療效標準包括三個等級:痊愈是指患者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后臨床表現完全不見,病灶部位水腫、滲血、疼痛等不適之癥完全消失,炎癥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好轉是指患者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后臨床表現諸如水腫、疼痛等癥狀得到明顯地好轉,不過炎癥問題并未徹底解決,還存在輕微的炎癥反應;無效是指患者接受一段時間治療后的臨床表現及炎癥問題并沒有得到緩解,甚至存在惡化跡象。
1.4 統計學方法
以上研究數據通過SPSS 24.0統計軟件展開研究,通過(%)說明治療效果及并發癥率的變化等,若P<0.05,則代表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的臨床效果
研究組的臨床總有效率(95.89)超過對照組(82.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可參考表1介紹。
2.2 對比兩組的并發癥率
研究組的并發癥率(2.74%)小于對照組(13.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可參考表2介紹。
3 討 論
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是一個臨床上常見的炎癥,也可以將其稱為“化膿性炎癥”,在該病彌散階段,其會誘發蜂窩織炎,當該病受到控制時,則會引起局部膿腫。通過臨床上針對該病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發現:牙周炎、牙根炎等是誘發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的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牙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等是導致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的核心影響要素,患者的具體病情與其自身的免疫力及抵抗力存在直接的相關性[4]。具體來說,牙齦炎、牙周炎等病原菌能夠利用頜骨與牙齒銜接的部位感染至頜面部蜂窩組織,以此引起口腔頜面部感染等一系列問題。對于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疾病來說,在發病早期一般具有局部疼痛、發熱、紅腫等特點,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患者逐漸會出現高燒、昏迷、意識不清、畏寒等一些相對嚴重的臨床表現。如果患者同時兼有高血糖疾病的話,在具體治療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嚴格控制血糖的變化,避免由于高血糖等造成感染問題不斷加重。如果患者合并嚴重的呼吸道梗阻,則需要結合常規治療方法實施氣管切開術,然后再進行引流、抗感染治療。由此來看,臨床醫生一定要真正地認識到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疾病的治療意義,嚴格遵循準確診斷、有效治療、預防并發癥等原則,這也是促使患者盡快控制病情,得到有效治療的一個重要治療理念。
高銀亮等指出在治療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疾病的過程中,通過膿腫切開引流術的方法進行治療有利于有效地控制壞死病變組織的蔓延,抑制病原菌的擴散,對消除局部感染等發揮積極作用。經臨床數據分析發現,研究組的臨床總有效率(95.89)超過對照組(82.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來看,針對膿腫切開引流聯合高壓氧治療方案來說,其有利于控制局部感染反應、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研究組的并發癥率(2.74%)小于對照組(13.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膿腫切開引流聯合高壓氧治療方案能夠明顯地控制該病的并發癥率,促進患者的盡快恢復及痊愈。
總而言之,在具體的治療過程中,通過膿腫切開引流聯合高壓氧方法對頜面部多間隙感染疾病進行治療,能夠有效地控制感染范圍,降低并發癥率,是一個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及推廣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 戚永花,傅 妮.高壓氧聯合膿腫切開引流術治療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的臨床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5):33-34.
[2] 王娜娜.膿腫切開引流聯合高壓氧治療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的效果[J].臨床醫學,2016,36(7):107-108.
[3] 王芳芳,王在智,任妮娜.膿腫切開引流聯合高壓氧治療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的臨床價值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09):41.
[4] 高銀亮.膿腫切開引流聯合高壓氧治療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效果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5,13(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