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艷秋

【摘要】目的 探究中醫康復護理在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隨機選擇就診于我院2017年6月~2019年2月收治的98例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電腦隨機法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各49例,對照組予以常規康復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輔以中醫康復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包括焦慮狀況、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生活能力、護理滿意度等。結果 護理后,① 研究組SAS評分、CSS評分低于對照組,但Barthel指數較對照組增高,有顯著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醫康復護理對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預后恢復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可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優選。
【關鍵詞】中醫康復護理;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7..02
作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腦卒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致殘率、死亡率,給我國人體健康、生活質量帶來了嚴重不利影響[1-2]。所以,輔以相應的康復護理尤為重要。近些年,我科在中醫治療、護理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發現中醫康復護理在腦卒中護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焦慮狀態及肢體功能,優化生活質量。本文選擇我院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為例,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輔以中醫康復護理,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委員會基本原則,現對我院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開展研究,隨機選擇我院2017年6月~2019年2月收治的98例,按電腦隨機法兩組,各49例,對照組包括男29人,女20人,年齡45~78歲。研究組包括男30人,女19人,年齡46~78歲。經比較,兩組的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無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以上因素對研究數據結果無影響,可比較。
納入標準:①理解、配合能力良好;②經影像學檢查(頭顱CT、MRI等)確診,且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年)》[3];③處于恢復期;④知曉研究,自愿參加。
排除標準:①智力及溝通障礙;②合并心理疾患、惡性腫瘤、肝腎功能不全、嚴重腦萎縮等;③研究途中因個人原因主動退出。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即患者主動溝通,結合患者心理狀態、需求予以適當的疏導,減輕患者心理負擔,提高治療及護理配合度;幫助患者肢體取功能位,反復更換仰臥位、患側臥位、健側臥位,以改善肢體血液循環,避免出現壓瘡、關節畸形;結合患者恢復狀況,安排燒失量運動鍛煉,如肘部、肩部、膝蓋等關節的旋轉、伸展、屈曲等鍛煉,逐漸過渡至床上翻身、坐位、橋式運動等。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輔以中醫康復護理,如下:①情志護理,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情志護理對病情恢復的積極影響意義,并采取移情解惑法、以情勝情法等幫助疏導、排解患者負性情緒,糾正不良心理狀況,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②穴位按摩護理,選擇穴位,包括太沖、足三里、合谷、關元、曲池、涌泉、三陰交等穴位,通過推拿、按揉等方法對每一個穴位予以按摩,時間為2 min;③耳穴貼壓護理,在醫囑指導下,確定患者脾胃、大腸、小腸等部位的穴位,教會患者/家屬進行自行按壓,以患者自覺感到穴位局部輕微發熱為宜,2 min/次,3~5次/d;④艾灸護理,選擇足三里、三陰交、內關、曲池等穴位,予以艾灸治療,針對合并大小便失禁者,輔以艾灸關元穴、氣海穴、神閑穴,0.5 h/次,1次/d;⑤中藥熏洗護理,將丹參、雞藤血、艾葉、桂枝各20 g,冰片10 g,牛膝15 g等中草藥制成湯劑,并在患者晚睡前熏洗患肢,0.5 h/次,1次/d;⑥拔罐護理,選擇梁丘穴、臂蠕穴、華佗夾脊穴,予以拔罐,以皮膚潮紅為宜,5~10 min//次,每隔1 d進行一次。
1.3 觀察指標
①運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中國卒中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Barthel評分表評估兩組護理前后的焦慮狀況、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其中SAS評分以50分為分界值、CSS評分以45分為總分,Barthel指數以100分為滿分,分值越高,焦慮狀況及神經缺損愈重,呈反比;Barthel指數越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高,呈正比[4-5]。
②使用本院設計的《滿意度調查表》評價兩組滿意度,總分為100分,分為十分滿意100~90分、較滿意89~60分、不滿意<60分,滿意度=十分滿意(%)+較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以統計學軟件SPSS 24.0為工具,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有統計學差異。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SAS評分、CSS評分、Barthel指數
兩組護理前SAS評分、CSS評分、Barthel指數比較無差異,但兩組護理后的以上指標評分較護理前改善明顯,且以研究組改善幅度相對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
護理后,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5.92%(47/49),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5.51%(37/49),比較差異有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8.333,P<0.05)。
3 討 論
肢體功能障礙,是腦卒中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影響患者日常活動,降低患者生活質量。
以往研究指出,神經功能缺損是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但人腦具有一定的功能重組及可塑性,所以輔以相應的康復護理,可通過刺激患者的大腦皮質功能,促進其重組作用,達到提高患者肌力,改善肢體功能,修復神經功能缺損等目的,從而增強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使其逐步恢復正常的生活、工作[6]。
中醫康復護理,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根據中醫理論指導,以及疾病中醫特點,提供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個體化、規范性等特點的護理服務過程。研究期間,現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提供穴位按摩護理、艾灸護理、耳穴貼壓護理、中藥熏洗護理、拔罐護理等措施,可達到疏通經絡、祛邪扶正等目的,進一步維持患者機體平衡。另外,輔以情志護理,有助于消除患者負性情緒,樹立健康心理,增強康復信心。結果“表1”指出,研究組SAS評分、CSS評分較對照組,但、Barthel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表示中醫康復護理較常規護理效果應用價值高。究其原因,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對該病患者進行辯證施護,即以患者實際情況為切入點,予以針對性護理干預,如情志護理,較常規護理更加注重患者情緒變化,能夠指導護理人員為其提供更具有個體化的疏導方法,糾正患者不良心理狀態,使其積極配合中醫康復護理;穴位艾灸,可促使藥物在經絡/患處四周起到溫通經絡、調整血氣、溫補元氣等功效,同時輔以中藥熏蒸,能夠進一步改善肌肉張力,以達到強筋健骨、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等目的,改善患者肢體功能,提高生活質量[7]。另外,結果“表2”得出,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高,表示中醫康復護理作為物理康復護理方法,能夠有效保證臨床護理的安全性,從而促進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因此,認為中醫康復護理可以保證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的機體各部功能活動始終處于相對協調及平衡狀態,優化整體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輔以中醫康復護理,可取得理想的護理效果,主要體現在焦慮情緒、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護理滿意度等方面。因此,值得在神經外科大力宣傳、推廣中醫康復護理的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少琴,趙海娟,李 敏.以時效性激勵為基礎的延續護理對腦卒中遺留肢體功能障礙患者康復期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醫刊,2019,54(11):1241-1243.
[2] 李 蕓,陸文艷,晁 群,汪子玲,劉亞紅,劉蓓蓓,丁志清,張愛琴.個案管理康復指導模式對首次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鍛煉的影響[J].東南國防醫藥,2019,21(05):533-535.
[3]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8,51(9):666-682.
[4] 柴雪艷.社區護理在腦卒中后肢體功能障礙伴抑郁狀態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9,51(04):507-509.
[5] 喬潤琴.中醫綜合康復護理服務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情緒狀態、肢體功能、生活質量的影響[J].黑龍江中醫藥,2019,48(03):229-230.
[6] 彭 睿.早期心理康復對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及預后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實用醫技雜志,2019,26(06):796-798.
[7] 戴 娜,李文莉.中醫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肢體功能恢復的作用分析[J].光明中醫,2019,34(05):798-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