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
生物學科是一門自然科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本人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激活學生思維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和積極的嘗試,在此,筆者就如何打造高效的教學模式談談自己的探索成果。
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生物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生物學科是學生認識生物和了解生物生存規律的主要途徑,并且開展生物教學,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生命,珍惜生命,這是所有中學階段學生都需要認識到的思想。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必須要在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使學生可以根據生物知識,對生命的形成以及發展有更加全面的認識,使學生可以真正熱愛大自然、珍惜生命,進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就客觀的層面來看,生物教學的主要陣地是課堂,同時也是滲透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徑。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個體特點等多方面情況進行分析,緊緊圍繞課本內容,在有關知識中滲透生命知識,讓班級每個學生都可以充分了解生命科學知識,以培養學生情感態度為前提,樹立學生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漸漸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不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而且熱愛大自然和社會。在中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做好基礎知識講述,又要從激發學生能動性的角度出發,探究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提高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培養實踐創新能力,更好地提高學習成效。打造高效生物課堂,一方面有助于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提升學生學習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構建良好的互動氛圍。另一方面有助于全面了解和評估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將課堂學習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教師發揮良好的指導作用,在有限課堂時間內引導學生自主安排學習內容,提高理論和實踐融合度,更好地提升生物核心素養,為其他學科學習以及良好學習與行為習慣的養成等奠定基礎。
在傳統的中學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忽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進而導致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教學效果不理想。而在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下的中學生物課堂教學,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中進行高效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問題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例如,在教學“人類染色體與性別決定”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嘮家常的方式進行提問:小紅的媽媽昨天生了一個女孩,小紅的奶奶一心想抱孫子,一直責怪小紅的媽媽沒有生男孩,那么生男生女是小紅奶奶能決定的嗎?然后引導學生探討這一問題,最后學生得出:這個“鍋”不能讓小紅的媽媽背,生男生女是由人類的染色體決定的,而小紅的爸爸的染色體中的X染色體和Y染色體才會決定孩子的性別,因此,這個“鍋”應當是小紅的父親背。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緩解死板、緊張的教學氛圍,同時還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生物知識,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開展探究性活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過程中,生物老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形式,如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構建物理模型的方式、觀看知識點視頻的方式、小組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能為沉悶的中學生物復習增添色彩,活躍氣氛,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開展人教版中學生物“微生物發酵及其應用”這一知識點的復習時,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通過播放微生物發酵在生活中的應用及微生物發酵的影響、原理等,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生物發酵過程,再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微生物發酵在生活中的應用。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他們掌握知識更牢固,而且可以激發他們的科學探究興趣,促使其高效地完成高中生物復習任務。在教學中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可以通過讓學生做一些探究、調查、資料收集等方面的作業,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一是在講到“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時,要求學生回家收集有關人類活動破壞生物圈的例子;二是在講到動物部分的內容時,要求學生課下調查由于人類活動而造成的瀕臨滅絕或數量急劇減少的稀有動物;三是在探究酸雨對幼苗生長的影響的實驗中,指導學生用食醋配置不同濃度的溶液來模擬酸雨培養小麥幼苗,從而觀察到真實的實驗結果,并要求學生以手抄報、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等形式匯報探究成果。這些教學模式既能夠培養學生探究實驗、收集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又能夠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強化環保意識。
教師在課堂上教會學生能夠認識生命、尊重生命,并且學會增加自己生命的質量后,就要幫助學生將這種認知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從而使學生能夠知行合一,將生命教育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學生生命教育的應用,體現在學生對于自然和生物的認識上,對于受傷動物能夠抱有同情,對于自然能夠報以熱愛,對于生命報以尊重。生命教育還可以為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提供幫助,使得學生能夠建立起健康的生命價值觀,正確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從而實現學生整體的良性發展。 比如,在教學“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時,教師必須先介紹嬰兒的誕生,從母親懷孕時開始,通常孕婦的懷孕時間是38周-40周,在母親懷孕時,胎兒是通過母體吸收營養的。由于孕婦懷孕時間越來越長,胎兒很有可能將母體的其他器官擠壓,這樣勢必會增加孕婦的代謝壓力,而且分娩過程中孕婦必須要承擔很大的疼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胎兒的整個形成過程介紹給學生聽,而且利用幻燈片演示胎兒的成長全過程,使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成長過程,使學生可以認識到生命的重要性。
再如,在教學“植物的分類”時,教師必須要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利用視頻或者動畫的方式展示植物的種類,而且利用動畫的方式將一些即將滅絕的植物演示出來,使學生可以了解即將滅絕的植物以及珍稀保護動物有哪些,利用該方法加強學生的生命意識,引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掌握導致這些植物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以加強學生保護植物的意識。因此,中學生物教師在教學中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必須要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生命從誕生到成長的整個過程,使學生認識到時時刻刻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總之,在中學生物復習備考過程中,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積極開展探究性教學活動,運用豐富的教學方式及拓展教材、實驗教學等手段,為學生提供科學的探究條件,努力培養考生的科學研究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