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天驥
(甘肅省秦安縣植保植檢站, 甘肅 秦安 741600)
秦安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屬隴西黃土高原渭北梁峁溝壑山區,海拔1 120~2 020 m,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土層深厚,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大,是全國蘋果最佳優生區之一。該縣蘋果在國內享有很高聲譽,已成為種植戶收入的主要來源和全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截至2018年底,全縣蘋果種植面積4萬hm2以上,總產量70萬t以上,產值突破23億元。由于秦安縣蘋果栽植時間長,品種更新慢,樹體老化,加上部分種植戶管理粗放,使近年來蘋果早期落葉病、黑星病、霉心病、腐爛病、銹病、葉螨等病蟲害呈加重發生趨勢,導致果實產量下降、質量變差、種植戶經濟效益減少。筆者在2019年對秦安縣蘋果病蟲害發生危害情況進行系統調查、分析原因基礎上,提出蘋果病蟲害綜合防控建議措施,以期促進秦安縣蘋果產業持續穩定發展。
選擇位于川水地、半山區地,種植品種為富士、金冠、新紅星的25個蘋果園,每園按照5點取樣法選擇10株蘋果樹,于2019年1—12月,每15 d定點定株調查1次果園常發性、間歇性、危險性病蟲害的發生危害情況,果農對果園的管理情況及病蟲害防治情況等。
從調査結果看,秦安縣蘋果病蟲害發生防治呈現出種類多、危害重、施藥頻繁、投資大、防效差等特點。
調查結果表明,常發性病蟲害如蘋果黑星病在25個蘋果園中,有18個果園嚴重發生,平均受害葉片達35.8%、嚴重的高達80%以上,發病果實完全喪失商品價值和食用性能。蘋果早期落葉病在川水地發病果園達68.4%,平均病葉率52.6%、最高達100%,嚴重的整棵樹落成光桿。蘋果黑點果病在個別富士園果實平均發病率在50%左右,嚴重的達85%以上。蘋果葉螨在山川果園普遍發生,嚴重田塊致葉片枯死與脫落。蘋果樹腐爛病平均病株率達49.2%,嚴重果園病株率高達100%,有的甚至毀園。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果品流通頻率增加,流通范圍和渠道不斷擴大,秦安縣內及周邊臨近縣區果汁廠每年從外地調入大量殘次果品,蘋果蠹蛾等危險性病蟲對秦安縣蘋果產業已構成嚴重威脅。調查發現,二斑葉螨、蘋果綿蚜在魏店鎮、蓮花鎮等果園都有不同程度發生。
調查發現,在25個果園中幾乎所有果園都有金紋細蛾危害,葉片被害率為5.5%~62.6%;蘋果霉心病病果率平均為32.2%,嚴重果園高達58.9%,給果農造成了嚴重經濟損失。蘋果銹病以前只是零星發生,2019年在部分果園平均病葉率達68.8%、病情指數60.5,發病最重的果園檜柏類綠化樹栽植在蘋果園的地埂、水渠及田間人行道上,病葉率達100%。
調查發現,有些果農全年用藥次數在10次以上,平均每次噴藥品種達6個以上,幾乎包括所有目前相對最好的藥劑,既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又得不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促進病蟲產生抗藥性。
2019年春季,秦安縣氣溫持續偏低,物候期比往年推遲5~6 d,4月下旬至5月中旬,持續陰雨,5月下旬氣溫猛然升高,氣溫高、濕度大,多雨高濕、忽冷忽熱的氣候條件為蘋果早期落葉病、腐爛病、蘋果銹病、蘋果黑星病、套袋蘋果霉心病等病害的大發生創造了最適氣候條件。
調查發現,部分果農已養成不見病蟲不防治的傳統習慣,導致病蟲害一發生就比率高、程度重。“重治療,輕預防”,錯過防治的最佳時期,使得用藥時期嚴重滯后,導致連續用藥,加大用藥量,造成防效不佳。
由于一些果農對病蟲種類很難準確識別,對農藥種類、作用對象、機理、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識掌握不多,加之農藥廠家及經銷商竟相宣傳自己產品,夸大防治效果及使用范圍,導致果農選擇最佳藥劑失當,錯過最佳防治適期。個別果農一種農藥在同一果園內連續多次使用或高濃度用藥,誘發病蟲產生抗藥性,并殺傷大量天敵,使生態平衡失調,加劇了農藥濫用的惡性循環,難以達到防治目的。
有些果農對未掛果或掛果少的果園疏于管理,雜草叢生,使原本容易防治的如卷葉蛾、毒蛾等大型害蟲嚴重發生,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另外,同一果園內多種果樹混栽,密度過高,樹冠郁閉,病蟲殘枝落葉大量堆積果園,造成病蟲害交替發生,很難掌握用藥種類和最佳防治時期。一些果園大小年嚴重,樹勢衰弱,造成腐爛病爆發流行,甚至毀園。
由于秦安縣蘋果種植沒有形成規模化、集約化,農戶各自種植比較零碎分散,加之管理部門在人力、物力、財力缺乏等原因,對蘋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推廣力度不足,生產中果農對統防統治的積極性不高,也是造成蘋果病蟲害重發的原因之一。另外,果園種植品種混雜老化,果實套袋中的果袋質量及操作技術等不甚完善,沒有統一標準,致使不少地方套袋果實病害嚴重發生。
植保部門應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或有一定經驗的果農,采取“定人、定點、定時”的系統監測方法,開展病蟲害監測調查,準確掌握病蟲害發生發展動態,開發短信服務系統,及時發布病蟲預報,為廣大農民適時開展防治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做到有的放矢,有助于減少用藥量和提高防治效果。
農業主管部門采取多種形式,開展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宣傳培訓,普及優質高產栽培、高效無公害病蟲綜合防治技術,徹底杜絕部分果農偏重于“治”而忽視于“防”的傳統觀念,轉變一種農藥在同一果園內連續多次使用或高濃度用藥的不良習慣,科學合理使用農藥,積極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及無公害生物農藥,避免濫用化學農藥,不斷更新先進的綜合防治技術。
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確保安全”的防治方針,依法開展植物檢疫,嚴防蘋果蠹蛾等危險性病蟲的侵入和傳播擴散。建議農業主管部門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系統監測調查,確保第一時間發現疫情,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檢疫處置。同時要廣泛開展宣傳培訓,強化果汁廠的責任擔當,提高全民疫情防控意識,增強做好蘋果蠹蛾等疫情防控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疫情監測防控工作變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保障全縣果業生產安全。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突出重點,分類防控,標本兼治,抓住病蟲害防治的最佳適期,統一組織、統一時間、集中連片、統一用藥,積極開展統防統治,既能減少用藥次數,節約人力、財力,又能提高防治效果。探索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技術融合示范,優化集成蘋果病蟲害綠色防控配套技術,建立持續控制的長效機制,有計劃地輪換交替、科學合理使用農藥,以減緩病蟲的抗藥性。
積極開展冬春季清園,降低各種病害初侵菌源和越冬蟲源基數。冬季徹底清掃園內枯枝落葉,揀拾病果,樹干涂白、剪除病枝、病芽,刮除翹皮等,集中帶出園外燒毀或深埋等,在此基礎上選用殺蟲殺菌廣譜、持效力強的藥劑于樹上和地面噴灑。早春芽后及開花前,結合復剪繼續搞好病枝去除工作,樹體噴灑保護性或保護兼治療性殺菌劑,壓低越冬菌源及蟲源數量。
蘋果生長季節,要針對病蟲害發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氣候因素、蘋果生長發育期等條件,重點以監控常發性病蟲害和關注間歇性病蟲害發生動態為主,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防控措施,達到防治指標,及時開展統防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