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輝, 李雪芬
(廣安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廣安 638000)
森林康養旅游是服務的集合,涵蓋休閑和娛樂、假日旅游、醫療保健等。其以森林中優美景色和環境、生態文化、安全健康和綠色環保的森林食物為核心要素,配套適當的理療、康復等服務,滿足現代人對健康生活的向往,是將衛生保健行業與旅游業有機聯系發展起來的旅游業新形式。20世紀30年代,德國首先出現森林浴基地,發展成為原始的“森林健康”原型,類似的還有法國的空氣“負氧離子浴”、韓國的“養生林”模式,形成了自然療法、氣候環境療法、特殊區域療法等[1],對調節人體免疫功能、預防治療疾病,改善身心疲勞、身體機制和保持健康產生了積極作用。隨著時代發展,特別是城市化加速帶來的城市人口劇增,城市承載能力減弱、環境質量下降、工作生活節奏過快等,導致居民亞健康狀況日益嚴重,因此居民對健康長壽的需求較為迫切,加之其對生態環境的認識理解更深入到位,更加關注人與生態、自然的共融共生[2]。而康養旅游的出現正迎合了大眾需求,并在當前旅游業處于轉型提升的階段得到了認可和迅速發展[3]。同時,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正在加速,為休閑康養旅游帶來發展機遇,國家“十三五”規劃中也提出重點開展森林康養體驗項目。現今,康養旅游已成為我國上至中央,下至各旅游景區相關各級各部門的工作重點,成為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方面和新風向標。
華鎣山位于四川省東部丘陵、平行嶺谷的天然界山,而廣安華鎣山是其主要山峰和最高峰。華鎣山自然生態基礎優越,滿足發展森林康養旅游必備條件,但其康養旅游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現有康養旅游產品質量及服務有待提升。為促進廣安華鎣山森林康養旅游產業開發提供參考,根據其區位特征,探討其發展森林康養旅游的各方面優勢,并提出相關對策。
華鎣山森林覆蓋率高且植被豐富多樣,具有典型的亞熱帶落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和常綠林等,同時有人工植被和經濟林、竹林。據不完全統計達1 100余種,其中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630余種,食藥兩用植物約180余種,珍貴藥材約100余種,有國家級、省級珍稀保護植物和重要的經濟樹竹[4]。
華鎣山古屬巴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和風土人情獨特。當地群眾創編的“云童舞”和“巴渝舞”流傳至今,已成為華鎣山地區文化精髓和源泉。同時,華鎣山寶鼎為全國八大佛教圣地,適合發展森林“佛教+康養”旅游項目,在客源市場上具有很大競爭力。另外,新建立了許多現代低碳農業觀光采摘園和綠色康養農業示范園,打造了廣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華鎣山”。此外,華鎣山素有“英雄之山”美譽,20世紀家喻戶曉的《紅巖》即是講述華鎣山地區光榮的革命戰斗歲月,銘留了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20世紀60年代,華鎣山腹地又成為國家“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先后新建、遷入八大軍工企業,隨著社會發展現已外遷,但其遺址已成為全國人民學習“三線精神”的好地方[5]。
依據華鎣山一年四季氣溫、濕度等氣象數據進行人居舒適度分析和推算,該地區氣候環境優越,春暖、夏涼、秋收、冬藏四季均能從事旅游活動。因此,可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結合山地大環境、森林小氣候的特殊性,發展森林康養旅游。
廣安位于成渝城市群核心區塊中,已融入重慶主城經濟圈,川渝地區上億人口的潛在消費力使該地區的旅游市場前景十分廣闊。華鎣山可通過巴廣渝及支線、成南廣、渝鄰廣、達渝、廣瀘等高速公路與成都、重慶周邊大中小城市相連。加之襄渝鐵路、蘭渝鐵路、南高支線鐵路,以及規劃的渝西高鐵、達渝城際鐵路等,與周邊市級城市均有動車往來,出行十分快捷。同時,廣安與重慶江北機場不足100 km公路距離,與國內外大中城市往來具有交通優勢[6]。今后,隨著高速鐵路新建、支線機場建設、高等級公路網絡化,以及這些交通方式的優化與銜接,華鎣山區位交通優勢更加明顯,將為其森林康養旅游發展提供良好基礎和條件。
華鎣山山區地熱資源分布廣泛,具有儲水量大、埋藏地下深、封閉良好等顯著特點,開發利用價值較高。地熱資源可開發符合國家醫用標準的醫療溫泉和有益人體健康的地熱礦泉水,為華鎣山發展溫泉康養旅游提供重要支撐。
首先,廣安市政府應以三個高標準和超前要求,主導制定華鎣山森林康養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各區市縣依照總體規劃,結合本地具體實際出臺專項規劃和相關制度,統籌協調全市華鎣山區域森林康養旅游邁入科學、良性、可持續的發展軌道。
其次,在華鎣山森林康養旅游基地建設的具體實施中,應有總體布局,細化任務和節點。據此,選擇最佳產品、確定康養旅游業為當地重點產業,并提供指導和示范。深入挖掘當地文化,加快森林公園和風景名勝區升級,在原有基礎上努力創建一批國家和省級森林公園以及A級風景名勝區和精品名勝,積極改造申報國家級度假基地和國家級康養基地,培育特色森林康養旅游小鎮、公園和社區等[7];積極規劃、新建一批旅游交通線路,串聯好各個景區、景點,優化好旅游線路。另外,為保障各項工作得到有效落實,應統籌協調各區市縣之間關系,破行政、部門障礙,保障與旅游相關部門協作,出臺地方法規形成合力,調動好各方資源,安排好各自任務,督促好具體落實,成立好專門管理機構,籌建好開發公司,融資好建設保障資金,分批分期按步驟、按要求協同推進。
康養旅游是涵蓋各個領域和各個行業的互動和整合型行業。新時代背景下,華鎣山應借助自身區位和資源等優勢,按照“旅游+”模式,創建出“康養+”融合發展模式,形成森林康養旅游完整產業鏈。通過引進和培育養老企業,支持醫療衛生產業,發展中藥種植產業鏈;建立和改善醫療、康復運動和療養院等服務措施;可依托山區資源,建設特色城鎮,康養文化街、康養主題酒店、旅居社區、康養民宿、養生民居,打造山地健身運動、飲食調理、中醫保健等旅游示范區,成為康養體驗與休閑基地。由此,創建旅游業和旅游城鎮模式,促進產業融合,實現共同提升,打造康養旅游綜合目的地,形成旅游業與健康管理相結合的綜合業態模式[8]。
華鎣山位于四川中東部丘陵、平行嶺谷的天然界山,凸起于四川盆地底部,是典型的平行嶺谷主體山脈。廣安華鎣山是華鎣山的主要山峰和最高峰所在地,但因山區交通通達性差,嚴重制約華鎣山森林康養旅游業發展。因此,政府必須籌集資金增加建設投資,沿主要旅游資源點和風景名勝區建設旅游交通路線,將各重要風景名勝區連接成一條線,形成旅游運輸網絡,提高交通可達性。在此基礎上,帶動沿線旅游資源利用、開發和促進。完善旅游業配套建設,如廣華快速路、港前大道及即將建設的廣鄰快速路美化,以及各區市縣間及其到華鎣山區各鄉鎮、景區、景點的道路加寬、除險、除害、美化工程;以達渝高速廣安段、巴廣渝高速廣安段及支線為基礎,推進沿線國省縣道提升,在其沿線兩側適當區域增設休憩小站、留影平臺區等漫游風景廊道;改善沿路觀景臺、港灣臺、攝影平臺配套設施,添加提示引導標牌系統,休閑步道,驛站基礎設施[9],并在一些風景優美的道路旁增添綠色小徑,融合林間步道、田間小道等康養綠道網。
另外,加強行業專業人員隊伍建設,為森林休康養旅游發展提供人力支持。積極聘請顧問專家,加強對醫護、理療師,治療師、森林導游等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指導,形成完整的培訓和繼續教育體系。
康養旅游產品開發必須始終遵循旅游業發展規律和旅游市場需求,借助資源,優化供給、創新產品、細化旅游業態,把旅游產品科學劃分為高、中、低3個不同層次,滿足不同游客群體需求。各區市縣應依據自身特色和資源稟賦,理清發展思路,科學謀劃,形成整合,推出華鎣山人文休閑之旅、康養休閑之旅等主打路線和品牌,如保健溫泉、森林遠足、森林茶藝館、森林休養等,豐富產品內容并擴大服務范圍。通過加強產品規劃和創新,實現康養旅游多元化、多層次、多維度發展,提高康養旅游的供應能力和水平,促進康養旅游全面發展。
首先,依鄰成渝區位優勢,立足川渝市場,重點打造滿足兩地生活習俗的康養休閑品牌。可通過攝影大賽、美術美景創作大賽及網絡評選等宣傳手段,共推“小平故里行、華鎣山上游”旅游品牌[10],提高“華鎣山上游”品牌知名度、知曉率、廣泛度和美譽度。同時,充分利用華鎣山歷史文化內涵,突顯生態文化、紅色文化和佛教文化等。結合寶鼎佛教文化、川東游擊隊戰斗遺址、紅巖小說革命歷史和三線建設遺址的紅色文化、野生藥用性動植物食材養生文化等,巧妙融合,注入康養概念并形成康養旅游品牌。另外,積極申請建立與旅游、醫療有關的示范區、示范基地等,建設康養旅游小鎮和旅居康養社區。整合康養旅游資源,堅持生態文化優先,紅色文化引領,創設拳頭產品和品牌,以華鎣山旅游區、天意谷旅游區和五華山旅游區為重點,整合周邊鄉村旅游資源,建成多功能、復合型康養旅游目的地[11]。最后,大力舉辦本地特色旅游文化節,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展示華鎣山的魅力。
發展森林康養旅游契合現代游客心理和我國人口結構變化對旅游行業發展提出的新需求,已成為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方面和新風向標。華鎣山優越的自然環境和地理區位,以及特有的人文資源,使其發展森林康養旅游具備天時地利。應在新時代和新形勢下準確定位,做好頂層規劃、借鑒先進經驗,從設計規劃、產品創設、產業推進、品牌推廣等方面多措并舉,讓華鎣山成為川渝地區知名的森林康養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