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冀
(新疆阿克蘇地區農業農村局, 新疆 阿克蘇 843000)
2019年以來,新疆阿克蘇地區結合當前發展水平和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提出“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明確地區所有行政村重點開展改廁、生活垃圾處理、污水治理、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改善庭院環境、清潔村莊環境和巷道等院內院外6件事,已改造戶廁12.6萬戶,實現三區分離23萬戶,建成固定巷道垃圾收集中心2 364個,普及健康教育人數160萬人次,清理垃圾105萬t、畜禽糞污41.5萬噸,105個示范村村莊規劃編制全面完成,33個行政村建立污水管網,建立觀光休閑、民宿為主的旅游示范村35個。現將該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主要做法進行總結,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為完善該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提供參考。
各地以現場會形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力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1.2.1 生活垃圾處理利用 完成垃圾收集點建設村945個,占行政村總數的76%。地膜使用量4.47萬t,地膜回收3.45萬t,回收率77%。
1.2.2 廁所“革命”及糞污利用 累計建成農村衛生戶廁23.1萬戶,廁所糞污得到處理或資源化利用村348個。已投入使用的新建衛生公廁707座,累計農村公廁2 262個,占比100%。推廣秸稈還田75萬hm2,秸稈肥料化利用300.09萬t、飼料化利用138.5萬t、燃料化利用23.08萬t,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5%。
1.2.3 生活污水處理 污水固定渠道直接排放村113個,污水處理后排放村100個,污水自處理村238個,污水處理后循環利用村12個,納入城鎮管網村46個,糞污和雜排水合并處理村114個。
所有行政村開展鄉村公共空間整治活動,935個村實現村內道路基本硬化,行政村綠化面積達1.56萬hm2,占村莊居住面積的25%。主要道路實現亮化村730個,無黑臭水體村938個。結合“富民安居”工程,拆除危舊房屋3.3萬座,清理庭院殘垣斷壁3.9萬處,實施綠化村莊1 186個。
按照“睡覺上床、做飯上灶臺、吃飯上桌、學習上課桌”整治要求,常態化開展“衛生家庭”“美麗庭院”等群眾性評比創建活動,激勵引導農民群眾自覺維護良好生活環境,逐步深化健康衛生意識。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微信等媒介,以冬春大培訓、萬人大宣傳、周一升國旗等活動為載體,扎實開展普及宣傳教育活動,宣傳教育人員達160萬人。
縣鄉村不定期組織農戶開展專題培訓交流,引導農戶自覺發揮主體作用,鼓勵有條件的農村推行適合農村特點的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試點推行垃圾“五分法”處理方式。
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集中投入、各負其責、形成合力”的原則,積極整合農村垃圾、廁所“革命”、道路建設、水利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等涉農資金。2019年全地區累計投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3.798億元,推動48個自治區級示范村實現90%以上農戶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
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村莊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把農村環境衛生清潔管理、衛生文明習慣養成納入村規民約,嚴格實行“門前三包”制度,通過典型引路、示范創建、通報表彰、群眾監督等形式,形成群眾互比互學、互看互評的社會氛圍。
農村青壯年大多在縣城、市區購房、租房居住,普遍對現有農村住房改造、周邊環境整治的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足。
南疆地區農村群眾受長期生活習慣影響,對開展環境綜合治理認識不夠,秸稈禁燒、農膜回收等難度較大,隨意亂排亂倒、亂丟垃圾等現象時有發生,在改善自身居住環境的思想上、認識上、行動上與內地省市、北疆市區農民群眾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涉及面廣、內容多、工作量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垃圾清運、三區分離、農民睡覺上床、吃飯上桌等均需大量經費,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前期工程建設和后期管理維護費用巨大,工作推進緩慢。
部分基層干部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熱情不高,等待上級政策措施,觀望周邊鄉鎮工作動態的意愿較強,有的村組干部工作敷衍塞責,搞形式、走過場,缺乏主動性。
沒有全村“一盤棋”思想,無法達到“環村有林帶、村中有游園、農村像公園、庭院有特點”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目標。
綜合運用各類媒體,廣泛宣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重大意義、重點任務,切實提高廣大群眾的知曉率、參與度,充分激發廣大群眾改善生活環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著力改變農民群眾長期形成的不良生產生活習慣,努力形成“政府引導、群眾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督促各職能部門全力靠前指揮,壓緊壓實縣(市)責任,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健康生活方式培育等年度整治任務。大力提倡“去地毯、改地面、進家具”運動,改變過去“席地而坐、席地而睡、席地而吃”的生活習慣,養成“睡有床、坐有凳、吃飯學習有桌椅”的現代文明生活方式。
積極爭取中央、自治區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專項資金,依托項目解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資金投入不足的困局。強化垃圾收集、貯存、轉運、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努力形成“政府組織引導,社會參與支持、村民自我管理、資金保障投入”的工作機制。
指導村莊把環境保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明確村民維護村莊環境的權利和義務,實行“門前三包”制度,建立健全村莊公共環境保潔制度和村民環境衛生整治互幫互助機制,開展“衛生庭院”“最美家庭”“美麗庭院”評選活動等工作,防止邊整治邊反彈。
發揮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抓總作用,落實好衛健委、住建局、生態環境局、婦聯、團委等部門工作職責,加大指導調研工作力度,督促各級“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發動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