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邦,潘宏兵,李 麗,申萬軍,李貴利
(1.四川省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四川 攀枝花 617061;2.四川省攀枝花康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四川 攀枝花 617200 )
四川攀西地區位于四川省西南端,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云貴高原北緣的金沙江干熱河谷區。該區主要指金沙江、雅礱江、安寧河及其支流兩岸低山地帶,包括攀枝花市全境和涼山州的會理縣、會東縣、寧南縣、雷波縣、金陽縣以及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永仁縣、武定縣、元謀縣,具有得天獨厚的光、熱、水、土等自然資源優勢。攀枝花市全境的金沙江干熱河谷處于攀西南亞熱帶核心地帶,已成為中國“緯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最晚”的芒果主產區。據統計,截止2018年,攀枝花全市芒果種植面積達3.8萬km2,其中1.8萬km2已掛果,年產量23萬t。
攀枝花芒果產業隨著以凱特芒果為代表的晚熟芒果品種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示范,以及控時成熟、花期調控等相關配套栽培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2005年以后,本區域芒果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但限于從事芒果科研推廣人員較少,廣大種植戶無法及時應用栽培技術,重種輕管的現象普遍發生,芒果幼樹整形修剪不及時,導致進入投產后期的芒果大樹冠層過高,主從關系不分明,樹勢不均衡。良好的芒果樹形是豐產穩產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廣大芒果種植戶對芒果大樹如何更新樹冠,缺乏科學的應對措施,采用傳統的方法有:重剪截干[1],重新培養新稍,或者對樹體重剪截干后直接嫁接新品種,該方法易出現樹干裂皮、樹體生長勢減弱且恢復慢,甚至枯死、嫁接成活率低、投產年限增加等一系列問題。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芒果創新團隊圍繞產業發展需求,通過建立芒果科技示范園、芒果種質資源保護四川創新基地,創新了一種芒果樹冠更新方法、新技術。現就具體做法簡要介紹如下。
“十五”期間,四川省啟動了“果樹育種攻關芒果子項”項目,農業農村部南亞辦啟動“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項目和芒果“948”項目,主要開展了引種選育工作,篩選出一些良種在生產中規模發展。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相繼啟動了“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四川攀西特色水果創新團隊”第一、二輪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四川南亞作物創新團隊”第三輪建設等項目為依托項目平臺,從國內外收集、引進了臺農1號、金煌、Keitt、Zill、Kent、Gleen、13-1、bunl、Julon和zillate等芒果品種[2],篩選出早熟品種椰香、貴妃,中熟品種金煌、金白花,晚熟品種凱特、肯特芒果等為代表的不同熟期搭配的優異新品種,為攀枝花晚熟芒果產業發展奠定重要的物質基礎。
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芒果研究團隊為籌建四川芒果種質資源圃,通過多年研究,在30齡大樹上開展樹冠矮化更新改造工作,該技術同傳統方法比較有以下優點:大樹當年不減產、枯死率低、樹勢恢復快、樹干不易被太陽灼燒,第2年即可進行高接換種。具體技術措施如下:
每年4~8月,在芒果根系生長活躍的旺盛時期,結合擴穴改土,挖穴適當斷根,株施腐熟農家肥30~40kg、三元復合肥1~2kg、過磷酸鈣0.50kg、硫酸鉀0.25kg、硅鈣肥0.40kg、硼鋅肥配方肥0.10kg,沿樹冠滴水線內側施入,同時澆水灌足。
2.2.1 環剝原理 環剝時間與環剝目的有關,生產上傳統的做法是為促進花芽分化,在花芽分化前進行環剝,還有是為提高座果率,則在花期前后進行。本方法是為了誘導環剝口以下部位抽生新芽,重新長出新稍,環剝的時間選擇在盛夏,芒果樹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均旺盛的時期進行,環剝處理后,切斷了有機物上下運輸,根系累積的有機物質集中在環剝口附近,同時環剝切口附近的導管中產生的傷害充塞體,阻礙了礦質營養元素和水分向上運輸[3],因此根系累積的有機物和無機鹽集中在環剝口以下傷口附近,有利于潛伏芽的萌動和生長。
2.2.2 樹干環剝的具體方法和要點 每年5~8月份,在芒果大樹主干分支的主枝光滑處進行環剝,環剝寬度為枝直徑的1/8左右,深度切至木質部,環剝后,用傷口涂抹靈均勻涂抹傷口。環剝對象必須選擇生長勢壯旺的大樹,弱小的樹環剝后易死亡;環剝時間必須在夏季,環剝時間太早易抽生花序,太晚則環剝口以下難于抽生新芽;環剝寬度不可過寬或過窄,太寬傷口長期不能愈合,導致死亡,太窄,或者韌皮部有殘留,愈合過早,達不到環剝目的[3]。
枝干環剝后激活了附近的隱芽,隱芽開始生長抽生成枝,選留生長勢較好、空間分布合理的枝梢3~5根,作為新冠的主枝,構建未來樹冠的骨架,疏除其余多余的枝梢,新稍的選留盡量不要在一個水平線上,最好是上下錯開。
當新稍伸長到40~50cm時進行短截,促使二次分枝,各主枝選留3條分布均勻的小枝作副主枝(二級骨干枝),待伸長至50~60cm時再行斷頂,以促發側枝,每副主枝上選留2~3條側枝。環剝口以下的新稍生長,正值雨季,在新稍抽生直至老熟過程中,重點防治葉癭蚊、切葉象甲、薊馬等害蟲,新稍嫩葉長至3~5cm時,選用功夫菊酯乳油、樂果乳油、敵百蟲乳劑、啶蟲脒、吡蟲林等藥劑交替噴灑使用,加入0.3%的磷酸二氫鉀葉面肥,每間隔7~10d噴施1次,連續噴施3次,直至新稍完全老熟。
環剝口附近新抽生的枝梢經60~90d的生長,抽生2~3蓬稍,徑粗達2cm以上,待翌年農歷春季1月下旬至2月中旬,用鋸子鋸除環剝口以上的樹冠,環剝口以上的樹冠太大,可以分層修剪,務必保護好環剝口處的傷口,環剝口處用傷口涂抹靈均勻涂抹傷口橫截面,同時進行樹干涂白,采用生石灰10份、硫酸銅0.5份、水25份和加入少量的食鹽、動物油脂的比例進行配制。先用適量熱水將硫酸銅溶解,然后加水稀釋,再將生石灰加水化開,調成乳狀,去掉石塊,隨后將稀釋硫酸銅緩慢地倒入石灰乳中,邊倒邊攪拌,直至充分攪拌冷卻后即可使用,涂白要突出涂,而不是刷,要求涂抹均勻,切忌來回刷。涂白前清除樹干翹皮,樹干涂白以后,有效保護了主干遭受強光的灼燒,能夠使40%~70%的光照強度被反射,涂白也可殺菌、防止病菌感染,并加速傷口愈合。
環剝以下抽出的新稍,徑粗達2cm以上即可達到嫁接要求,可更換為新的芒果品種。嫁接最佳時間選擇在每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嫁接方法采用劈接或枝接中的切接法,接穗選擇樹體中上部樹冠枝梢的腋芽飽滿芽,嫁接后15d檢查成活率,未成活的及時進行補接,嫁接后60~90d即可解綁。枝接后嫁接口以下的砧木容易抽生蘗芽,須及時除去,接穗新抽的枝梢如上述方法及時定稍,注意防風或立支柱。
鋸除原有樹冠后,鋸口以下到地面的樹干即為中心干,由中心干和抽出的新稍培養成新的樹冠,他們獲得最大的光熱能,將快速生長,最核心的任務是迅速擴大樹冠,增加枝量、樹冠覆蓋率和葉面積指數。新稍同主干之間的角度,由于原來樹冠的遮擋,鋸口下抽出的新稍生長勢受到抑制,生長方向不當,需矯正前面所述的主枝角度,使主枝基角介于45°~60°之間,腰角介于60°~70°之間,過小或過大的新稍采用撐、拉、吊、甩的方法矯正。稍角可不作要求。通過1~2年,使新樹冠培養成樹高2.5~3.0m,冠幅3.5~4.5m,形狀為自然圓頭形或自然開心形的樹形[4]。
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區具有蒙新高原和青藏高原的陽光充足、日照強、晝夜溫差大等特點,在高溫日灼低濕條件下,果實和樹干容易發生日灼[5]。國家產業技術體系四川南亞作物創新團隊發明的芒果樹冠更新技術,適用于金沙江干熱河谷區域,該技術率先在四川芒果種質資源圃高齡芒果樹上集中展示,大樹樹冠實現快速更新矮化,種質資源有效妥善保存,該方法解決了干熱河谷區域芒果大樹更新樹冠和品種帶來樹勢衰弱和死亡的問題,對攀枝花晚熟芒果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