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唐
浙江省杭州市國興蠶蛹有限公司
家蠶是一種經濟昆蟲,屬鱗翅目,大香蛾科。蠶蛹是蠶吐絲做繭后在繭中變成的蛹蟲。蠶蛹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是極寶貴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更是提取多種化學藥品的原料。我國蠶業歷史悠久,由于蠶蛹是蠶絲的主要副產品,我國每年可產鮮蠶50萬t以上。但是因為技術欠缺,相當一段時期內蠶蛹基本上都被用作飼料,導致了一定的資源浪費。蠶蛹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功能。那么在養殖蠶蛹的過程中需要些什么技術呢?
在種好桑葉的基礎上,準備好蠶室、蠶具;養蠶前7 d,用1%的強氯精噴灑消毒,噴后密封24 h 以上,同時,應將蠶房周圍環境噴藥消毒。
蠶種出庫第8 d,可見到蠶卵一端有一小黑點,叫點青,一張蠶種有20%卵點青,就用黑布遮光,從點青之日算起,第3 d早上5點鐘就除去黑布,開燈感光孵化。
感光3~4 h后,春蠶在上午9時,夏秋蠶在早上7—8時即可收蟻。收蟻的方法:用桑樹第一展開葉切成0.5 cm小方塊,用葉量為蟻量的5倍左右,撒在墊有塑料薄膜的簸箕上,一手拿蠶種紙,一手拿蠶筷,均勻拍打蠶種紙背,使蟻蠶掉落簸箕上,然后用鵝毛掃蟻蠶,整理成圓形即可。
溫度、濕度調節:1~3齡稱為小蠶,小蠶要求的環境為高溫多濕。1~2齡適宜溫度26~27℃,相對濕度90%,因此1~2 齡蠶采用全防干育,即上蓋下墊塑料膜;3 齡用半防干育,即只蓋不墊塑料膜,保持溫度在26~27℃,相對濕度85%。
1齡用桑樹自頂芽下第3葉,葉色黃中帶綠,一張蠶種的蠶,用葉1 kg;2齡用自頂芽下第4葉,葉色綠中帶黃,一張蠶用葉3 kg;3 齡用自頂芽數下第5~6 葉,葉色嫩綠色,有光澤,一張蠶用葉10~12 kg;1齡和2齡蠶將桑葉切成蠶體長1.5倍的小方塊,3 齡蠶桑葉粗切成三角形喂食,每次的給桑量應掌握在下次給桑前蠶座上略留少量殘桑為適度。
每天喂4 次,時間分別為:7 點、11 點、16 點、22點;小蠶生長發育快,每次喂桑要結合擴座。
在養蠶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的是養殖時間的問題,蠶的生長習性是比較偏愛溫暖的季節,因此,春夏季節養殖蠶最為合適。另外蠶蛹也要跟隨桑葉的生長情況去確定養殖,保證他們的飼料能供應上。
在溫度方面,4~5齡蠶適宜在20℃以上的室內養殖環境,切勿在高溫和高濕的環境下進行養殖,這樣不利于蠶蛹的生長發育。等發現蠶卵身上的小點占到身體的20%時,就要用黑布蓋上,在第3 d早上的時候就要將黑布揭開,然后再將蠶種包起來,等待它們孵化。另外,幼齡期的蠶蛹需要的營養較多,因此這一時期需要加大飼料喂養,而同時蠶蛹的排泄量也很大,要額外注意養殖室內的通風和清潔工作。
當蠶蛹生長到大蠶階段,此時的飼養工作可以直接將它們放到蠶樹上,當然這期間有一段時間的適應期,適應后蠶就會自行在蠶樹上啃食桑葉,進行自然生長。另外,如果發現蠶樹上幾乎沒有桑葉可供蠶啃食的話,則需要將蠶樹上的蠶一個一個撿下來放到盆中,然后分運到桑葉豐富的位置。
蠶蛾產卵有三種情況。兩三天變褐色或更深顏色的就是明年出的滯育卵;幾天不變色,或者變粉變紅大概8 d 點青,隨后出蟻蠶的是非滯育卵;一直都不變色,隨后干癟的是未受精卵,也就是死卵。
滯育卵的保存分為常溫保存和冷藏保存。冷藏保存的方法是在產卵10 d以后,確認蠶卵已經變深色滯育后,將蠶卵放入5℃的冰箱冷藏。需要注意的是,蠶卵要保持干燥,不能出現水珠;也不能放置于制冷位置,防止結冰。
蠶蛹不需要去飼養,只需要在蠶結繭后,靜置在一處,成蟲變成蛾后便會自行出來,遵循本能去產下后代。
蠶飼料配方主要是用桑葉、復合維生素、復合氨基酸經過次氯酸鈉消毒后制作出來的。幼蠶很容易接受并取食,不僅節約了養殖成本,而且大大縮短了養蠶時間,提高經濟效益。目前一些養殖戶也會提取桑葉中的物質,然后制成專用的蠶飼料,能夠幫助蠶健康生長。蠶可分為桑蠶、柞蠶、天蠶和琥珀蠶等幾種,不同種類的蠶吃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
桑葉是蠶最喜歡的食物。因為桑葉中含有很多蛋白質,在吃下它之后,蠶吐出的絲會非常堅韌。而且桑葉中含有一種可以提取出來的、具有揮發性的物質,這種氣味很容易讓蠶辨別出來,即使相隔很遠,它們也會向有這種氣味的位置爬來。除了桑葉以外,蠶還可以吃生菜葉、萵苣葉、榆樹葉等。這些樹葉之中也含有蛋白質,能夠為蠶提供養分。不過,有些幼蠶并不喜歡吃這些樹葉,它們最喜歡的食物還是桑葉。
柞蠶以殼斗科櫟屬植物如尖柞、蒙古柞、槲等植物的葉子為食料,也能取食蒿柳、山定子、栗、楓、梨、蘋果等植物的葉子。
天蠶以殼斗科柞屬植物的葉如遼東柞、蒙古柞、拴皮柞、尖柞等樹葉為食料。
琥珀蠶能食數種植物的葉子,主食楠木葉,也食茜草科、虎刺等常綠樹葉子,以及含笑屬、樟屬等植物的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