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縣雞鳴鄉所在的大巴山區,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重慶市精準識別出18 個深度貧困鄉鎮,雞鳴鄉名列其中。從地圖上來看,雞鳴鄉地形就像一個“V”字,雞鳴鄉87 km2的土地上,其中坡度25°以上的陡峭坡耕地占比高達70%以上。長期以來,因自然條件惡劣,雞鳴鄉貧困發生率遠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教育扶貧成為全鄉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
為了讓這里的中小學生們享受到城市最好的科技教育資源,堅定脫貧之志,增長致富之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2018年1月、7月和2019年2月,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先后舉辦3 期全市深度貧困鄉鎮中小學生科技營(以下簡稱科技營),來自18 個深度貧困鄉鎮的162 名中小學生和54 名科技輔導員參加了科技營。城口縣雞鳴鄉中心小學教師劉時科參加首期科技營后,感慨地說:“對參加科技營的科技輔導教師們來說,這就是一堂生動、振奮人心的科技課。”
科技營的誕生,正好為深度貧困鄉鎮的孩子們打開了一扇了解外界的窗戶。從他們走出家門,坐上動車、長途汽車的那一刻起,就在接受最直觀生動的科技教育。
為了讓更多貧困中小學生從小種上立志脫貧的種子,2019年5月,共享科技館順利在雞鳴鄉中心小學開館。共享科技館建筑面積77 m2,總投資20余萬元,館內設有基礎體驗展品,展品涵蓋聲、光、電磁、力與機械等多項學科領域,展品共計18套。雞鳴鄉中心小學將科技館作為學生素質培養的載體,把科技融入教學中。學生在共享科技館內,可以盡情體驗VR(虛擬現實)騎行、光電球、液壓能量轉化等科普新創意。
六年級二班的李陽說:“以前我只能在電視上看其他學生在市里的科技館參觀,現在學校有科技館,我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來這里參觀學習,這對我們的學習非常有幫助。”
“雞鳴鄉共享科技館是城口縣首個共享科技館,接下來更多的共享科技館會陸續建成。”縣科協相關負責人介紹。共享科技館是市科協“六個一”工程科技助力深度貧困鄉鎮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之一,相信通過這一平臺會讓更多群眾享受到優質科技資源,也讓青少年有機會參與科技教育創新,為助力脫貧攻堅貢獻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