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徐州市銅山區統計局 江蘇徐州 221116
如何借助中心城市發展機遇,加快建設“南部主城區、第一商業副中心”,打造城市核心功能區,把“虹吸”變“溢出”,提升擴大消費吸引力和規模,是當前銅山區服務類企業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
僅從工業企業和居民消費需求來看,銅山服務需求達245.31億元,而同口徑納入統計的規上服務類企業供給僅為78.46億元,供給缺口達166.85億元。鼓樓、云龍、泉山三個主城區規上服務業企業合計供給高達208億元,體量是銅山的16.7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92億元,體量是銅山的7.21倍。服務類企業發展緩慢、服務外流現象嚴重,加快銅山服務類企業發展迫在眉睫。
從對全區100家規上工業企業成本費用調查來看,我區工業服務類支出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9.20%,其中納入統計的比例為8.5%(保險、通信等未納入統計)。按照此比例計算,全區2019年全年工業應稅銷售收入937億元的體量納入統計的服務體量可達86.5億元。同口徑規上服務類企業供給僅為20.57億元,缺口達65.93億元。供需明細如下表1所示:
表1 銅山企業服務供需情況表(億元)
從參與調查的200戶樣本單位來看,人均服務支出16079元,占總支出的比重為87.5%。我區105萬常住人口對服務的消費需求體量(不含餐飲)為158.84億元,服務供給體量(不含餐飲)僅為57.86億元,缺口達100.95億元。供需明細如下表2所示:
(1)服務業規模較小。我區服務業發展起步較晚,服務類企業檔次普遍較低,仍以傳統的物流、商貿類企業為主。
(2)企事業單位購買服務外流。區內企事業單位采購時,僅從價格、企業規模、企業信譽等方面作比較,未能綜合考慮稅收返還、用工等社會效益方面的因素,認為主城區供給充足、服務全面,對本土企業排斥在外,造成服務外流。
表2 銅山居民服務供需明細表(億元)
(3)缺少特色服務業產業園區。銅山商業綜合體均為近年來新建,各商業綜合體起步晚,沒有特色功能定位,未能形成集群效應,因供給面窄,供給者不敢冒然擴大規模、提供各種高端服務,只會根據周邊消費能力提供適當服務[1]。
今年我區服務類企業增長面臨較大壓力,一是受疫情影響,一季度我區規上貿易、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大幅度下降;二是“四大行業”整治波及服務企業。我區3家鋼鐵和2家焦化企業今年下半年面臨著政策性關停;三是統計口徑改變加大服務企業增長壓力。今年貿易統計口徑由同口徑變成全口徑,行業類型重新界定致使全區零售額影響較大。總影響年零售額可達50億元。
(1)推進企業個轉企。鼓勵規模大且發展好的個體工商戶轉為企業。加大審核力度,并做好區級和鎮級的雙層監管,為有條件的大個體轉企業在財稅優惠、社保扶持、金融支持、準入便捷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讓達規模標準的個體戶打消顧慮,自愿、自主轉企,培育規上企業。
(2)推進企業主輔分離。積極摸排規模相對較大、生產最終消費品的工業企業及其他類企業,將非核心的輔助業務獨立出來,形成新的三產企業,并按照新增企業制度要求審核入庫,以此推動制造業創新商業模式、延伸產業鏈,實現由產品制造為核心向產品加服務、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變[2]。
(3)推進產活單位轉企。鼓勵現有規模較大的分支機構、分公司等產業活動單位新注冊法人單位或者法人單位總部搬遷到銅山經營。
一是鼓勵政府采購等政府消費政策性傾斜。鼓勵我區財政出資購買服務、財政配套的基建項目等優先考慮本土法人企業,或者要求中標方需要在銅注冊法人公司,與之配套的評估、監理、審計等服務優先使用本地法人企業。不但增加現有服務的消費量,還可吸引其他服務類企業安寨扎營。
二是加強企業互動。政府搭建本土企業服務平臺,各相關企業及時發布供需和各類宣傳信息,強化企業間的對接合作,努力實現本土企業間服務交易與共享,出臺相關文件鼓勵企事業單位及社會組織在銅消費,力求我區服務需求留在銅山。
三是加強部門聯動。積極拓寬企業經營情況數據來源,統計連同稅務、發改、商務等相關單位形成有效的數據資源庫,多渠道掌握企業經營情況,努力做到數據、資源共享,做到即達標即入庫即統計。
利用環抱主城區、交通便利等優勢發展有別于主城區的特色服務類產業。
(1)加快建立完善“333”現代服務業體系,全面承接市區服務業轉移。使教育、醫療、商貿、科技、人才等各類資源要素加速向銅山集聚,抓住淮海國際陸港、大許高鐵物流等一批重大服務業項目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特色物流、零售服務業園區,為服務業發展提供強勁有力的拉動和支撐。
(2)發揮后發優勢,全面提升城市功能。銅山交通便捷、地域廣闊,具備得天獨厚的發展潛力和發展條件,市立醫院正式運營,萬達、萬科、怡和廣場等商業綜合體入駐,著力打造一批有品質、有檔次的商業街,加快城區人氣集聚[3]。
(3)依托優勢,發展新型服務業態。依托呂梁園博園、張集方特樂園等重大項目,漢王紫山、柳泉北村等特色田園鄉村,呂梁金杏采摘、漢王花田花海等打造休閑觀光旅游、養老服務等特色服務業。借助“互聯網+”,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大數據產業,不斷滿足信息化時代消費需求。
銅山經濟的發展日新月異,工業企業規模日漸壯大,居民消費不斷升級,而與此配套的服務供給卻遠遠不夠。本文通過統計數據研究,對此提出了改進對策,包括積極推進各類服務企業改革;搭建平臺,出臺政策,促進本地企業間的消費;打造銅山獨特核心功能區等,旨在推進銅山區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