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寧波60多歲的周先生得了一場重病,這讓他想早點安排好財產。周先生名下有兩套房,其中一套面積98平方米,房產證是6年前取得的,他想把這套房子傳給女兒。以怎樣的方式將房子留給女兒最劃算呢?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民法典》對于房產繼承、贈與、買賣等法定要求有部分調整。在新規定下,究竟如何繼承最劃算?
增設了遺產管理人制度
《民法典》出臺前,不論是法定繼承還是遺囑繼承,要經歷的必要程序是到公證處辦理繼承權公證后再辦理房產過戶手續,或直接到不動產中心辦理繼承過戶。
《民法典》生效后,在進行遺產繼承時需要安排遺產管理人,房主可以在遺囑中確定遺囑執行人,繼承開始后,遺囑執行人自動成為遺產管理人;房主未確定遺囑執行人,繼承人在繼承房產時,也需要推選或共同擔任遺產管理人。遺產管理人不僅要制作財產清單,還要處理被繼承人的生前債權債務。此時,若被繼承人的房產需要用來抵債,或房產涉及抵押擔保,房產繼承就可能出現滯后或失敗的情況。此外,《民法典》確認了打印遺囑、錄像遺囑的合法性,取消了公證遺囑的特殊地位,以時間最新的遺囑為準。
三種方式各有利弊
房產傳給子女的方式有三種:買賣、贈與、繼承。
以周先生為例。以買賣的方式來看,他的女兒需要交納的是契稅。若她名下已有一套房,契稅按3%交;如果她名下沒有房產,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下按照1%征收,超過90平方米按1.5%征收。以贈與方式來看,女兒作為受贈人,需交納3%的契稅及核定價格0.05%的印花稅。以繼承方式來看,法定繼承人不用交稅。但法定繼承需要進行公證,這樣就涉及繼承的公證費用。非法定繼承人,根據遺囑繼承房產權屬的,屬于受贈行為,按3%的稅率征收契稅。這樣看來,周先生女兒采用法定繼承的方式,成本和費用最低。
所得房產再售,稅費大不同
再次轉讓房產的成本不可忽視。繼承房產再出讓時已滿5年且是家庭唯一住房的,可免征個人所得稅,如果不是則要征收個稅。贈與房產再出售,個稅只能按照轉讓受贈房屋收入減去原購買成本及相關費用的差額的20%征收。
按繼承方式過戶,繼承人名下沒有房產的,再轉賣繼承房產,只要房產滿5年,不需交個稅,這種情況下繼承過戶最劃算。繼承人名下有房產,再轉賣就要繳納房產全值1%或差額20%的個稅。如果房價變動不大,繼承仍是劃算的方式。如果只能按差價20%交稅,且房價漲幅較大,買賣過戶則更劃算。子女獲得房產如果是長期居住,建議通過贈與或繼承的方式。如考慮將房產出售,房產買賣的方式則能夠在未來再次出售時省下一筆稅費。
業內人士表示,房產繼承除了涉及繼承權公證、過戶登記、遺產管理人等流程之外,還涉及一定的稅費成本。在一些城市,增值空間較高的核心地段房產可以繼續持有,而對于升值空間較小甚至存在價值下降風險的房產,則可以考慮出售換成金融資產,繼承成本會相應降低。在目前的情況下,建議可對手頭的房產進行梳理和處理。
摘編自《廣州日報》《寧波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