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珉



關鍵詞:傳統手工藝;漆器;保護與傳承
當今社會已經步入多元化時代,社會的諸多元素,如文化、經濟、科技等在不斷影響著傳統手工藝,我國的傳統工藝(如漆藝等)存在著一步步走向失傳風險。本文以傳統手工藝中的漆藝為例,分析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審美特點、現狀,并就其保護與傳承提出建議。
一、傳統手工藝的審美特點
中國傳統手工藝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其產品具有多重特點。概括地說,其具有實用性和審美性、生活性和社會性、物質性和文化性的特點。
(一)實用性和審美性
實用性是漆器工藝的核心,傳統漆器以用為主,并不是為了純粹觀賞而制作。比如夏代的木胎漆器不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的儀式,并常用朱、黑二色來髹涂。但傳統手工藝也包含著藝術審美的因素,因為除了具有實用功能之外,它還具有美化、裝飾的功能。
(二)生活性和社會性
傳統手工藝具有生活性和社會性并存的特點。它的價值體現在能夠滿足人們的現實生活需求。它是地域民俗文化、禮樂倫理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聯系社會的紐帶,是積累社會資本的重要媒介,也是構建社會關系的特殊載體。比如在唐代,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各種因素促使傳統手工藝高度發展,在藝術、技術以及生產上,都遠超前代。漆器在唐朝也大放異彩,呈現出華麗的風格,漆器制作技術也朝著富麗方向發展,金銀平脫、螺鈿、雕漆等技法在當時極為盛行。
(三)物質性和文化性
傳統手工藝以一種物化的形態為我們所使用,同時也寄托了我們的精神需求,是我們情感表達的載體。它所具有的文化特質,不知不覺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審美情趣和情感表達,在一代代傳統手藝人的努力下,不斷傳承和創新,綿延著傳統的核心文脈。如今,漆器仍是傳統民間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名的漆器,如福州脫胎漆器、廈門髹金漆絲漆器、廣東暈金漆器、揚州螺鈿漆器、稷山螺鈿漆器、平遙推光漆器、成都銀片罩花漆器、屯溪犀皮漆器、北京剔紅漆器等一直為人們所用,并在傳承中不斷推陳出新,為中華文化注入活力,展現出傳統手工藝的生機。
二、傳統手工藝的生存現狀
在與自然對話的過程中,勞動人民創造了豐富的傳統手工藝文化瑰寶,成為祖國文化史上燦爛的篇章。在經歷了時代與社會的深刻變革后,伴隨著現代化、市場化、全球化浪潮的逐步高漲,從20世紀初開始到當代的100多年間,我國的傳統手工藝產品由鼎盛逐漸走向衰微,20世紀末至當代,甚至可以說已經衰退到了歷史的最低點,出現了保護乏力、后繼無人的嚴重問題,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絢爛多彩的傳統手工藝正在逐步淡出人們的生活[1]。
比如用漆涂飾器物的工藝。中國古代所用漆,是漆樹分泌的一種汁液,經日曬脫水后,即成為可做涂料的熟漆。另外,人們常在漆中加入桐油一類干性植物油。制作漆器時,以木、竹篾、麻布等為胎骨,然后以漆涂其外表,干燥后即可使用。也可在漆中調色,以便涂飾花紋,繪制圖案。這些工序構成了成熟的傳統手工藝門類,它們是在大眾生活需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工業文明的發展打破了這一生態系統,一些漆藝傳統手工藝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
但是,并不是說沒有讓包括漆藝在內的傳統手工藝在當代煥發生機的可能性。傳統手工藝以手工勞動者為創作主體,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藝術性,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范疇。事實證明,在現代社會,傳統手工藝要經過與現代要素的重新組合,才能融入工業化的環境中,從而獲得再生。要留住傳統的精髓,更是要時時創新,傳統手工藝契合新時代的要求,才能避免“博物館”式的結局。以傳統漆藝為例,其手工藝看似簡單,實則工藝繁復,原料難尋。目前有很多組織致力于手工藝的發展,比如友成基金會、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樂創益等公益組織。手工藝的組織越來越多。傳統手工技藝的傳承一般都有嚴格的限制,手工藝人大多希望將自己的技藝傳給自己的后人或是嚴格把關的徒弟。這種習慣讓工藝的規范性得到繼承,但過于保守使一些經典工藝逐漸失傳。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結合現代教育機制培養手工藝人才是手工藝產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因此,地方政府應給予傳統手工業產業更多的重視,政府可以牽頭建立專業的產品研發中心,針對企業進行訂制服務。這些研發中心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創新性,能為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科學合理地研發傳統手工藝的新內容、新形式,為企業減少了設計方面的開支,因為廣泛吸收社會的專業力量而實現雙贏。如今,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全面開展,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投入其中。2014年2月,《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明確提出“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等新型、高端服務業發展,促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助力。
三、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傳承
傳統手工藝的衰落是現代社會轉型的必然產物,因而手工藝的復興必須面對現實,適應時代需求,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不斷推陳出新;國家重視并扶持傳統手工技藝的發展,在學校開設相應課程或專業,培養后繼人才;提高民間手工藝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保障;對于傳統手工藝產品,應該加大推廣宣傳力度。
(一)加速孵化,讓創意落地
創意不能僅僅停留在創意階段,更要轉化為產品。好的創意可以讓創投買單,資本讓夢想插上騰飛的翅膀,讓文化創客實現創業夢想。傳統手工藝具有機械化產品無法取代的獨特性,不僅可以滿足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也會對旅游產業和其他文化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加強各類傳統工藝的基地建設,加強從事傳統手工藝設計與制作的高水準傳承人與高等院校的合作,充分利用工藝美術基地開展與傳統手工藝相關的活動,讓年輕學生了解傳統手工藝的歷史、文化內涵及技術工藝,通過這些活動讓更多的年輕人對傳統手工藝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跨行業資源整合
傳統手工藝主要的制作途徑是通過從業者和傳承人的技藝賦予產品文化價值,從而產生經濟價值,能源需求和環境污染較少,符合中央綠色發展的理念。但是目前大多數傳統手工藝企業和從業者還處于單兵作戰的狀態,缺乏有力度的行業整合和指導。傳統手工藝能在歷史上有生存之地是因為它曾經是常態化的生產方式之一,是人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的體現。反觀我們現在對于這些傳統手工藝的保護,是被動、有意識的刻意保護,沒有市場和創造價值的保護對行業以及從業者來說同樣難以得到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培養傳統手工藝人才需要拓寬口徑。傳統手工藝生產要和旅游產品、市場相結合,利用旅游資源帶動其發展,挖掘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具備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和體驗特性,體現地域文化的特點,而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所在。這些決定了傳統手工藝產品有資格成為旅游產業鏈的關鍵環節。
(三)以傳統技術和藝術為核心的衍生品開發設計
傳統漆藝文化可以為文創衍生品提供創意靈感和設計語言。以漆器為基礎的文創衍生品大致有現代家居類、日常生活用品類等,這些具有漆藝文化符號和審美特點的衍生品出現在各個知名景點,在帶動旅游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保護和傳承了漆藝。這種發展策略使傳統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意成為地方產業發展的共生環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可以拉近民眾與文化的距離,提升生活品質,通過文化、藝術和產業的結合,拓展民眾參與文化的廣度。
傳統手工藝集中體現了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結合,同時也具備較多的傳統文化或地方文化元素。我們需要保留傳統手工藝,使其發揚光大;同時要緊跟時代,更新設計理念和工藝,生產出兼具傳統文化與時代特色的產品。推廣、改良傳統手工藝與材料產業的生產模式并使其成為城市產業結構調整的一部分,使傳統手工藝產品在現代文化產業中占據更大比重,是文化藝術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