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加蘭 郭曉莉



摘? ?要:本文選取了2013-2017年陜西秦巴山區19個縣的面板數據,從宏觀金融視角出發,利用時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構建了陜西秦巴山區縣域金融效率評價指標體系,基于帕加諾模型研究縣域金融效率對縣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結果表明:陜西秦巴山區縣域金融效率對縣域經濟增長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其中,儲蓄投資轉化率對農村經濟增長影響較為顯著;資本邊際效率是農村金融資源配置中較為薄弱的環節。若想促進農村經濟增長,要在關注儲蓄投資轉化的同時,兼顧金融資源的投向問題。
關鍵詞:縣域金融;陜西秦巴山區;區域經濟
中圖分類號:F831.5?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B?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017-2020(8)-0082-06
一、引言與文獻綜述
縣域經濟是指在縣域范圍內以城鎮為中心、農村為基礎,由各種經濟成分有機構成的一種區域性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和重要組成部分。縣域金融作為重要的資源配置機制,對縣域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金融效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一直是理論界關注的重點,金融效率指金融資源的配置狀態,即金融資源投入對單個經濟體甚至對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結果的影響。
西方大部分學者是基于傳統的金融傳導機制來研究金融效率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他們認為,金融機構作用于經濟增長的路徑主要是通過提高儲蓄率,進而擴大可投入經濟運作的資本量。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間,Goldsmith (1969) 最先提出金融效率理論,隨后Shaw.Edward.S. (1973)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論認為健全的金融體制能夠促進儲蓄率的提高并進而將資金引導到生產性投資上,拉動投資增長,同時用Mekionnon指標(即M2/GDP)來衡量一國金融發展水平,該理論表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存在相互影響的關系。Akinci Gonul Yuce等人(2014)通過對國際上30余年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發現金融效率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Khan(2014)通過對多個國家進行研究,發現金融效率與經濟增長之間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是因國家而異的;在經濟發達的國家中二者呈雙向促進作用;在經濟水平一般的國家中通常只存在金融效率對經濟增長的單向作用;而在經濟欠發達的國家中,二者并無相互關系。Samargandi等(2015)研究了中等收入國家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在長期內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與國外研究相比,國內學者由于在金融效率含義上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因此在金融效率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上得出的結論也差異較大。康蕾(2000)認為宏觀金融效率的提高對經濟增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云鶴等(2012)通過構建集成型經濟增長模型,發現資金轉化效率和消費—資本比的改善對提高經濟增長會產生顯著的正向作用。李政為(2013)對全國31個省市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結果表明:過高的居民存款儲蓄率抑制了經濟增長,而資本邊際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最大。趙夏輝(2019)對我國中東部地區金融發展效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金融發展效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程度在地區之間存在差異。王亞萍(2019)利用VAR模型對國家層面上金融效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并通過構建多元回歸模型研究了各省市、自治區金融效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結果表明市場金融效率與實體金融效率在東、中、西部的差異較大。
結合已有文獻,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大多數外國文獻都是基于傳統的金融傳導機制來研究金融效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的。(2)國內研究由于在金融效率上的定義并不統一,且我國不同地區間的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因此在不同地區所得出的結論差異較大。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本文選取了陜西秦巴山區19個縣2013-2017年的面板數據,運用時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構建了陜西秦巴山區縣域金融效率評價指標體系,并基于帕加諾模型研究了縣域金融效率對縣域經濟增長的影響。
二、縣域金融效率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確定評價方法
現有效率評價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數據包絡法(孫玉榮和陳奇,2013),即根據多項投入指標和多項產出指標,利用線性規劃的方法對具有可比性的同類型單位進行相對有效性評價。二是回歸分析法(唐青生、周明怡,2009),包括固定效應面板數據回歸和VAR模型。三是財務指標分析法(馮永琦和嚴萍,2015),通過分析金融機構的財務指標來衡量微觀金融效率。基于考察相關文獻研究方法的基礎上,本文運用時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對縣域金融效率進行評價。
(二)基于時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評價方法
時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通過建立時序立體數據表,在傳統的主成分分析的基礎上對指標、空間、時間三維時序立體數據進行分析,避免了對每張數據表分別進行主成分分析時造成數據無法比較的缺陷,保證了系統分析的統一性、整體性與可比性。
2.指標選取
金融效率的高低與儲蓄、貸款、投資等因素息息相關。結合陜西秦巴山區縣域金融市場發展現狀,本文在周國富和胡慧敏(2007)與龍榮、彭珊和張佳麗(2018)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剔除與補充,最終確定了縣域金融效率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如表1所示:
3.樣本選擇說明
基于樣本數據可得性與代表性,本文將樣本區間定為2013-2017年,從30個縣(區)中選取了19個縣(如表2)。其中,各縣地區生產總值、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及貸款余額等數據來源于《中國縣域統計年鑒》;各縣農戶投資額數據由各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與《政府工作報告》相關數據計算得來。
4.構建過程
時序全局主成分分析的具體步驟包括建立時序立體數據表、利用全序列法將數據標準化、計算協方差矩陣、求協方差矩陣的特征向量、計算主成分及方差貢獻率、求指標的主成分系數、求因子載荷矩陣。利用SPSS25.0進行數據分析后,所得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中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Comp.1在存貸比X2與貸款率X7上作用明顯,因此定義公共因子1為儲蓄投資轉化效率;第二主成分Comp.2集中在儲蓄率X1和儲蓄生產效率X6上,因此定義其為儲蓄動員效率;第三主成分Comp.3在投資生產效率X5上值最大,因而定義公共因子3為投資投向效率。
(三)測算結果及結論分析
根據構建過程中得到的指標權重對表3中所得指標擁有的三個主成分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得到各因素在綜合得分模型中的系數。據此計算出2013-2017年各個地區的綜合得分情況,具體結果如表4所示。
根據測算結果,可以發現:
第一,從時間維度來看,金融效率與時間增長并非呈正相關關系。在2015年,所選的19個樣本的綜合得分總計16.46,在五年內排名第一。而在之后的兩年內,總得分具有遞減趨勢。
第二,從空間維度來看,各地區在不同年度內排名均較為穩定。勉縣、佛坪縣、旬陽縣三縣在2013-2017年間的年度排名均在前五,而城固縣、鎮平縣、丹鳳縣三縣在2013-2017年間的年度排名均在后五。以勉縣為例,該縣在2015年與2016年均排名第一,在2013年、2014年、2017年均排名第三,在所有縣的綜合排名最靠前且最穩定。2016年,勉縣較早地拉開了“扶貧小額貼息貸款入股分紅模式”的序幕,采取貧困戶“帶資入股、收益分紅”的方式,由政府牽頭,選擇“有發展前景、有資金需求、信用良好、愿意幫助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企業、合作社,作為貧困戶帶資入股企業,使貧困戶的小額貼息貸款資金實現了無風險、穩定收益,極大地提高了該縣金融效率。
第三,綜合來看,2013-2017年間,各地區五年綜合得分之和的極差較大,說明各縣的金融效率差異較大。五年內勉縣的綜合得分最高,為5.4分,城固縣的綜合得分最低,為3.02分,兩地相差2.38分。較大的極差說明了秦巴山區縣域金融效率的不平衡狀態。
三、縣域金融效率對縣域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一)回歸模型建立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經濟學家們重視經濟增長的內生性,以Romer、Lucas為代表的一批經濟學家致力于技術進步的內生化研究,研究經濟增長的內生機制,由此產生了內生經濟增長模型。本文基于帕加諾模型研究縣域金融效率對縣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帕加諾模型將金融因素加入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的基本模型——AK模型,研究了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的方式。
假設一個只有居民和廠商的封閉經濟,人口規模不變,只生產一種產品可以用于消費或投資,如果被用于投資不計折舊,總產出是總資本存量的線性函數:
其中,Y為產出,A為資本的邊際生產率,K為資本存量,t為時刻,I為投資,S為儲蓄,s為儲蓄率。
由(1)、(2)式整理得:
在我國農村地區,尤其在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資金外流現象非常嚴重。在這些地區,儲蓄是大于投資的。所以,帕加諾在加入金融部門的內生增長模型中,放棄了原有模型中總儲蓄等于總投資的均衡條件,加入了儲蓄投資轉化率,故在S=I的均衡條件下有:
其中,S為儲蓄,θ為儲蓄向投資的轉化率,由(3)、(4)、(5)式得:
其中,g為經濟增長率,s為儲蓄率。
等式(6)為內生經濟增長理論中AK模型的表達式,它反映了影響均衡的經濟增長因素有資本邊際生產率A、儲蓄率s以及總儲蓄向投資的轉化率。
對上式兩邊取對數可以得到:
據此模型可知,金融效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通過改變儲蓄率(s)影響經濟增長;第二,通過改變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比例(θ)影響經濟增長;第三,通過改變資本配置的效率(A)影響經濟增長。
(二)模型指標確定
本文通過研究三大分解效率與農村GDP增長率的相關性,選取相關性最強的指標代入回歸模型。根據表5、表6、表7中的相關性分析結果,本文選取存貸比作為儲蓄投資轉化率(θ)的替代指標,貸款生產效率作為資本邊際生產率A的替代指標,并直接使用儲蓄率(s)數據,得到如下結果:
(三)實證結果分析
根據2013-2017年陜西秦巴山區19個縣的數據,利用stata16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得到如下結果:
ln g=1.143ln A+1.152ln θ+1.147ln S+0.326
(54.41)? ? ?(30.68)? ? (21.43)? ?(6.88)? ? ? ? ? ? ? ? ? ?(8)
R2=0.9709
由回歸結果得到如下結論:(1)縣域金融效率對縣域經濟增長具有正向促進作用。資產邊際效率、儲蓄投資轉化率和儲蓄率的系數均為正,且差異較小。(2)儲蓄投資轉化率對縣域經濟增長的相對影響較大。從系數大小來看,存貸比對于縣域GDP的增長影響較突出,其系數為1.152,而存貸比反映的是儲蓄投資轉化率,因此,儲蓄投資轉化率在縣域經濟的增長中較為關鍵。(3)資本邊際效率對縣域經濟增長的相對影響較小。從系數大小來看,貸款生產效率對縣域GDP增長的回歸系數為1.143,反映的是資本邊際效率。因此,該效率在縣域金融資源配置中是較為薄弱的環節。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一是陜西秦巴山區的宏觀縣域金融效率并非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分析原因,一方面宏觀金融效率并未考慮微觀個體的變化趨勢;另一方面該結論受所選取的測評指標影響。二是陜西秦巴山區內各縣金融效率水平差異較大,且差異在2013-2017年間較為穩定,這說明了各縣之間通過加強交流與相互學習來促進經濟增長的必要性。三是陜西秦巴山區縣域金融效率對縣域經濟增長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四是儲蓄投轉化率對縣域經濟增長的相對影響較大,在縣域經濟的增長中較為關鍵。五是資本邊際效率對縣域經濟增長的相對影響較小,在縣域金融資源配置中是較為薄弱的環節。
(二)政策建議
1.健全縣域金融支農組織體系
效率高的金融組織體系是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首先,拓展政策性銀行的職能定位,強化政策性金融支農作用;其次,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在服務縣域金融中的主力軍作用;最后,對于縣域中發展較好、盈利高的農村信用社可以將其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從而在提高金融支農效率的同時健全縣域金融服務體系。
2.創新金融支農產品和服務
數字技術具有顯著提升金融服務效率的優勢,政府部門與金融機構應充分發揮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作用,探索開發新型信用類金融支農產品和服務,全面激活農村金融服務鏈條。在融資方面,應積極探索利用量化的農村集體資產股權的融資方式,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支持農業企業依托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壯大。在服務模式方面,應積極引導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和移動終端提供普惠金融服務,促進金融科技與農村金融規范發展,提高金融支農效率。
3.完善金融支農激勵政策
政府可通過獎勵、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工具來提高縣域金融支農效率,從而促進縣域經濟的增長與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第一,通過加大對金融支持農村振興的信貸補貼比例,使得縣域貸款在保持總量增加的同時,不斷向“三農”傾斜;第二,考慮對支農貸款不良率按一定比率進行風險補償;第三,利用減免稅收等方式引導商業性保險機構開展農業保險業務。綜上,地方政府應積極落實相關政策,降低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成本與風險,從而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支持鄉村振興,拉動縣域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Akinci Gonul Yuce, Akinci Meter Yilmaz.Financial Development Economic Growth Nexus:A Panel Data Analysis upon??OECD Countries[J].Hitotsubashi Journal of Economices,2014,(01):33-50.
[2]Goldsmith,R.N.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M].Yale University Press,New Haven,1969:256-284.
[3]Kha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J].Macroeconomic Dynamics, 2014,(06):24-32.
[4]Samargandi,N,Fidrmuc.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Monotonic? [J].World?Development,2015,(68):66-81.
[5]Shaw.Edward.S.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24-38.
[6]馮永琦,嚴萍.農村金融效率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基于金融生態環境的分析[J].經濟視角,2015,(2):1-4.
[7]黃懿.陜西秦巴山區精準扶貧研究[R].西北藍皮書,B13:193.
[8]康蕾.試論宏觀金融效率與經濟增長[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0,(12):72-74.
[9]龍榮,彭珊,張佳麗.農村金融支持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以江西省為例[J].金融與經濟,2018,(1):86-89.
[10]李政為.我國金融效率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金融經濟,2013,(8):89-91.
[11]孫玉榮,陳奇.基于DEA模型的我國農村金融效率測算分析[J].特區經濟,2013,(2):113-114.
[12]唐青生,周明怡.西部地區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實證研究——基于主成分法的分析[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09,(4):116-122.
[13]王亞萍.金融效率對地區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D].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19.
[14]王敏慧.陜西省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0.
[15]易平濤,張丹寧,郭亞軍,高立群.動態綜合評價中的無量綱化方法[J].東北大學學報,2009,(6):889-892.
[16]雍紅月,李松林.區域經濟動態發展水平的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J].內蒙古大學學報,2005,(1):21-25.
[17]云鶴,胡劍鋒,呂品.金融效率與經濟增長[J].經濟學(季刊),2012,(2):595-612.
[18]趙夏輝.金融發展規模、效率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我國中東部的比較分析[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9.
[19]周國富,胡慧敏.金融效率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7,(8):15-18.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County Financial Efficiency on County
Economic Growth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 Case Study of 19 Counties in Qin-Ba Mountain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
PANG Jialan1, GUO Xiaoli2
(1,2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710128,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panel data of 19 counties in Qin-Ba Mountains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 in 2013-2017, from a macro financial perspective, using sequential glob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GPCA) to construct the financial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Qin-Ba Mountains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 based on Pagano model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unty financial efficiency of the county economy grow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unty financial efficiency in Qin-Ba Mountain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 has positive effect on county economic growth. Specifically, the saving-investment transformation rat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rural economic growth. Capital marginal efficiency is a weak link in the allocation of rural financial resources. If we want to promote rural economic growth,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aving-investment transformation rate, and at the same time focus on the investment of financial resources.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county financial efficiency; Qin-Ba Mountain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
責任編輯、校對:謝紅苗
收稿日期:2020-07
作者簡介:龐加蘭(1972-),女,山西晉中人,碩士生導師,教授,現供職于西安外國語大學經濟金融學院。
郭曉莉(1999-),女,山西太原人,碩士研究生,現就讀于西安外國語大學經濟金融學院。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新形勢背景下非法集資的處置效果及處置防范機制研究”(18AJY028);陜西省社科屆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2019Z114);陜西省統計科學研究項目(2019TJ044);西安外國語大學重點項目(18XWA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