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冬梅
(徐州天虹銀聯紡織有限公司,江蘇 徐州 221004)
近幾年,在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下,超細滌綸纖維取得了良好的發展,該纖維具有蓬松感、懸垂性和保暖性,在羊毛精梳針織內衣紗開發領域體現出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為了進一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滿足人們個性化、輕薄化的穿著需求,在超細滌綸纖維的應用背景下,如何科學地開發羊毛精梳針織內衣紗是技術人員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在超細滌綸纖維的應用背景下,通過結合羊毛混紡方式,實現對針織內衣紗的科學開發。本次開發中,針織內衣紗作為一種設計產品,用到的超細滌綸纖維型號為0.89 dtex,該類型纖維在平均長度、斷裂強度和初始模量等相關參數上都遠遠超過了羊毛的性能[1]。但是,通過超細滌綸纖維與羊毛混紡的有效結合,纖維細度離散值不斷下降,可紡織性能變差,增大了針織內衣紗梳理控制的難度。
在超細滌綸纖維的應用背景下,技術人員要將該纖維的型號控制為0.89 dtex,直徑設置為毛型洗滌的1/4長度即可。但是,傳統的羊毛精紡工藝系統無法對毛粒進行有效的清除和控制,造成條干均勻度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現嚴重的紡線粗細節失衡等問題。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以上問題,在使用傳統毛精紡工藝系統的基礎上,對超細滌綸纖維紡織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然后,對工藝路線進行改革和創新,從而降低梳理強度,以達到優化混條的目的;還要根據精梳相關工藝要求,采用改造工序設備的方式,對實驗流程進行不斷優化和完善,從而形成系統、科學的工藝路線。
設計紡線主要用于針織內衣紗的制作和開發,通過羊毛混紡方式與超細滌綸纖維的有效結合,提高針織內衣紗的可紡性和適用性。針織內衣紗在開發過程中用到的紡線成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滌綸,另一種是羊毛。通過以上工藝流程,在有效結合工藝參數的基礎上,完成對相關工藝參數的科學設置。
2.3.1 超細滌綸梳理制條
在梳毛機的應用背景下,通過充分利用0.89 dtex超細滌綸纖維,實現對單獨制條的科學設置。同時,為了進一步確保纖維具有較高的光滑度、低靜電性,技術人員需要采用梳理的方式不斷控制和清除毛粒。在和毛這一時期,技術人員還要充分利用0.89 dtex的超細滌綸纖維,采用逐層噴灑的方式,提高油劑的利用率[2],以實現對回溯率的科學控制。在這個過程中,技術人員可以將工藝重新配置和優化,最終形成的工藝為:分別將和毛油、抗靜電劑和噴水回溯率設置為0.4%、1.3%和1.6%,還要將時間控制在12 h內。為了充分利用和發揮梳毛制條工序的應用價值,技術人員要充分結合超細滌綸纖維的特征,在嚴格遵循工序原則的基礎上,提高針織內衣紗的開發效率和效果。另外,技術人員還要重視對梳毛工藝相關參數的設置,將喂毛棍、胸錫林、工作棍和道夫的旋轉速度設置分別為0.6、36.0、7.0和76.0 r/min,以充分發揮超細滌綸纖維的應用優勢,從而極大地提高針織內衣紗的開發質量和效率。應用超細滌綸纖維時,技術人員禁止使用梳毛機,應采用單獨制條的方式[3],完成相應的開發工作。因此,技術人員在實際的開發工作中,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充分利用B272梳毛機,對針織內衣紗的設計流程進行不斷修改、優化和完善,達到改造針織內衣紗的目的。(1)根據開發工作的實際需求,對錫林針布的密度進行科學控制和人為調節,將錫林針布的密度從原始的20 g/cm3調整為26 g/cm3,充分發揮梳理的應用優勢,以達到有效延伸超細滌綸纖維的目的。(2)采用降低錫林轉速和工作輥轉速的方式,將超細滌綸纖維纏繞程度盡可能縮小,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道夫與各個級別工作棍之間的轉速比[4],從而為最大限度地提高各個設備的轉移效率和效果,創造良好的條件,避免因梳理操作過于繁瑣和復雜而形成大量的毛粒。
2.3.2 混條
在混條這一環節,技術人員要充分利用兩道針梳的應用優勢,嚴格按照工藝操作相關標準和要求,利用針梳機對各個梳理元件進行系統化處理,實現對梳理元件的科學改造,使得針板式的梳理機轉換為旋轉式的梳理機,進而充分發揮和利用梳理機的旋轉作用,保證針織內衣紗開發的輕柔性和舒服性,從而避免頻繁上下運動的針板與超細滌綸纖維相互摩擦而產生靜電。為了提高梳理效率和效果,技術人員還要充分利用前牽皮棍,采用運動方式,對超細滌綸纖維進行順直處理,以實現對超細滌綸纖維內部毛粒數量的有效控制和清除,為確保毛條具有均勻的條干發揮重要作用。此外,技術人員在應用混條工序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將和毛油、抗靜電劑、飽和劑和控制回溯率分別設置為0.30%、0.40%、0.16%和17.00%,只有這樣,才能在超細滌綸纖維的應用背景下,充分發揮和利用混條工序的優勢,提高針織內衣紗的開發效率和效果。
2.3.3 精梳
為了實現對針織內衣紗的有效精梳,技術人員要在超細滌綸纖維的應用背景下,嚴格按照相關工藝標準和要求,不斷提高毛網的質量和數量,以達到科學開發針織內衣紗的目的。此外,為了充分發揮和利用超細滌綸纖維的應用優勢,技術人員要根據超細滌綸纖維的使用特征,采用梳理部件的方式,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對針織內衣紗進行二次改造。(1)改造圓梳針布,使其成為螺旋式針布。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梳針式的針布,對超細滌綸纖維進行預處理操作,確保超細滌綸纖維處于拉直的狀態,然后發揮和利用螺旋式針布的應用優勢,最大限度地提高毛粒的自動化控制程度,實現對毛粒的全面清除。(2)技術人員可以采用增加頂梳片的方式,對雙頂進行梳理操作,達到全面清除和控制毛粒的目的。
2.3.4 粗紗
在粗紗這一環節,技術人員可以采用控制超細滌綸纖維細度離散值的方式,對粗細節進行預處理,避免因牽引力過大而導致條干出現嚴重的不均勻現象。為了保證粗紗的處理效率和效果,技術人員還要充分利用分布牽伸的方式,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要求,對粗紗工序進行科學應用,充分發揮粗紗工序的應用價值,不斷提高超細滌綸纖維的光滑度,確保條干變得更加勻稱,為更好地梳理超細滌綸纖維、提高超細滌綸纖維的抱合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2.3.5 細紗
在細紗這一環節,為了充分發揮和利用細沙工序的應用價值,技術人員要采用均勻處理條干的方式,充分借助上機工藝的應用優勢,在嚴格遵守相關工藝原則的基礎上,對針織內衣紗進行科學開發,保證針織內衣紗的制作質量和開發水平。為了避免出現細沙成堆擺放現象,技術人員要將中皮棍的深度設置為2 mm,保證超細滌綸纖維在拉伸的過程中能夠保持自身性能的穩定。總之,為了充分發揮細紗工序的應用價值,技術人員要嚴格按照以上步驟和措施,提高針織內衣紗的開發水平。
在超細滌綸纖維的應用背景下,采用羊毛混紡的方式對41.68 tex的針織內衣紗進行開發和生產,提高了內衣的保暖性、貼身性、舒適性。為了更好地驗證針織內衣紗的質量,技術人員要嚴格按照精紡毛針織紗線的相關標準和要求,對最終開發的產品進行質量測試。超細滌綸羊毛精梳針織內衣紗性能指標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通過以上工藝,良好地實現了針織內衣紗的開發,不僅有效地控制了毛粒的數量,還能確保針織內衣紗性能滿足織造的相關標準和要求,進一步保證了針織內衣紗的光滑手感,給消費者帶來了良好的穿著體驗。

表1 超細滌綸羊毛精梳針織內衣紗性能指標測試結果
在超細滌綸纖維的應用背景下,采用羊毛混紡的方式,極大地提高了針織內衣紗的舒適性、透氣性和耐磨性。將超細滌綸纖維與羊毛兩種不同的原料有效結合,使得兩者相得益彰、優勢互補,充分發揮超細滌綸纖維在針織內衣紗開發領域的應用價值。同時,采用工藝控制的方式,根據超細滌綸纖維的特點,對毛粒進行去除和控制,達到提高紗線條干均勻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