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羅軍偉,王森林 *,王宏年
(1.菏澤市林業局,山東 菏澤 274000;2.山東省林業監測規劃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森林資源監測是對森林資源數量、質量、空間分布以及利用現狀進行周期性調查、分析和評價的工作。目前,山東省已形成連續清查及林地變更調查、森林資源動態監測、國家級公益林落界、省級公益林落界和森林督查“五林一圖”的森林資源動態監測體系,但仍然存在數據之間銜接困難和數據無法協調一致等問題,高科技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將加快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的建設進程。
山東省同其他林業大省相比森林資源保有量較少,但類型多、分布廣、作用大。目前山東省森林資源監測體系涵蓋全國森林資源一類清查和山東省森林資源二類清查兩種定期清查體系以及林地變更調查、森林資源動態監測、國家級公益林落界、省級公益林落界和森林督查五種森林資源動態監測體系。全國森林資源一類清查為5年1次的全國性樣地調查,調查精度高,調查成果適合國家及省級范圍內使用。山東省共設置9646個固定樣地,森林資源一類清查是山東省林業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其調查成果可全面反映全省森林資源與生態現狀及其動態變化趨勢,對制定和調整林業方針政策、規劃、計劃,監督檢查領導干部實行森林資源消長任期目標責任制,深化林業改革,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科學發展的都具有重要作用。山東省森林資源二類清查是10年一次的全省性調查,清查工作具體到每一個小班,是最為詳細、全面的普查,能夠徹底摸清全省的森林資源家底,為制定林業發展規劃提供科學依據,也是建立森林資源動態監測體系的基礎性工作,其相關信息是確定林業建設重要指標,實施林地保護和管理,安排國家和省區域重點林業工程,進行各類檢查驗收的重要依據。山東省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年度更新在林地“一張圖”年度更新的基礎上,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相關文件精神,升級為每個自然年度的常規性工作,包含林地變更調查、森林資源動態監測、國家級公益林落界、省級公益林落界和森林督查五大類,基本調查單位為每一個圖斑,將森林資源數據全面更新,為全省社會經濟發展考核、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自然資源負債表編制等工作提供及時準確的基礎數據,為全省建設項目使用林地行政許可和林地保護行政執法、生態公益林保護管理等提供執法依據,為各級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科學決策、規范管理森林資源提供基礎支持[1]。
山東省森林資源監測體系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礎。林地“一張圖”工作于2010年10月啟動,2012年底全面建成。從2013~2016年,完成第一次山東省林地變更調查工作。2017年,山東省以縣為單位開展年度更新,自2019年開始,開展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更新工作[2]。山東省林業監測規劃院作為統籌全省森林資源監測體系發展建設技術指導單位,不斷完善監測技術和軟件系統應用,全省16個市(原來17個市)和137個縣區林業主管部門,在各級財政的大力支持下,從2012年起陸續購置大量的專業森林資源調查監測電子化設備,培養了大批業務能力強、軟件操作熟練的專業技術人才。截止到2019年底,每個縣(市、區)都有2~3名可以熟練掌握軟件系統運行的技術人員,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成果質量得到保證,形成了統一標準、統一坐標系的全國林地一張圖數據管理平臺,實現了全國林地由過去的以“數”管地,到以“數與圖”相結合的精準管理的技術支撐,林地與森林資源管理發生了質的飛躍。
森林資源監測調查從最初人工制圖和手工記錄形式,逐步向電子化、信息化轉變,“無紙化”辦公成為新常態,便攜式定位平板、專業數據處理計算機、高性能數據采集器和先進的GPS系統在森林資源監測調查調查工作中成為常規配置。從2012年林地保護工作開展以來,山東省林業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尤其是以“3S”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技術在林業系統內被廣泛應用。隨著森林資源監測調查軟件不斷研發與應用,矢量數據地理坐標系統由1980年國家大地坐標系逐步向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轉換,與國土調查數據銜接更便捷。同時,各類林業矢量專題圖制作,為林地管理提供了更加直觀的數據支持;全省相繼建成森林資源動態監測、林地變更、沙化荒漠化監測、國家級公益林、省級公益林和森林督查等完善的基礎數據庫,為我省不斷提升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和發展水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3.1.1 全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與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數據銜接
全國森林資源一類清查為固定樣地調查,林木胸徑和蓄積量等多項指標精度,要高于其他形式的調查監測數據。由于一類清查和“一張圖”更新調查方式和手段的特殊性。目前,二者成果數據不能有效銜接,市、縣(區)也無法對全國森林資源一類清查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影響了全國森林資源一類清查數據在市、縣(區)一級的應用和推廣。
3.1.2 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數據與森林督查數據銜接
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數據現階段已經實現山東省森林資源二類清查、森林資源動態監測、林地變更、國家級公益林和省級公益林五套數據使用“一張圖”、“一套數”、“一個體系”監測、“一個平臺”管理,而森林督查工作從2018年開展以來,主要目的為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利用規劃,加大對破壞森林資源案件的發現和查處力度,打擊遏制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由于其圖斑的分散程度和人為區劃差異,使其無法與上述四類數據進行融合。現階段采用森林督查先行調查核實,后期對照最新遙感影像進行人工上圖,工作量大,效率低,數據吻合程度不理想。
3.1.3 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與國土三調數據銜接
要實現自然資源管理“一張圖”,首先要解決林業與國土之間數據銜接問題?!耙粡垐D”更強調林地資源專項調查,國土調查是全域性的國情國力調查,是全面查實查清國土資源的重要手段,內容更細,數據量更大,涉及面更廣,同時,二者的行業標準也存在較大差異,調查方式和調查手段存在本質上的不同,推翻數據銜接壁壘,才能真正實現數據之間的互聯互通。
3.1.4 數據整合利用及時效性
現有森林資源系統中不包含濕地、林場、森林公園、沙化荒漠化等數據庫,濕地、林場、森林公園、沙化荒漠化等管理部門的數據也無法與森林資源數據進行有效融合,造成各類型資源數據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F階段調查采取年度更新模式,每年新增或減少的資源到下一年工作開展時,才能更新到資源調查部門的數據庫中,時效性大打折扣。
3.2.1 充分銜接各類數據
可以將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矢量數據作為基礎本底,通過ArcGIS軟件的融合功能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下,將全國森林資源一類清查數據、森林督查數據、國土三調、沙化荒漠化等矢量數據分別與之融合,融合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細碎圖斑,需后期經過人工復檢核實,利用合并功能進行細碎圖斑的消除,保證圖斑邊界的吻合。同時,為了保證融合后數據的繼承,可以通過矢量面轉點功能,保留矢量數據的屬性因子,根據點要素分布位置,將其屬性因子掛靠在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對應圖斑上。
3.2.2 加強各部門互聯互通
濕地、林場、森林公園、沙化荒漠化等管理部門,可以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情況下進行資源共享,強化各部門之間的交流,一些先進的工作方式方法互學互鑒,共同提高工作業務水平。利用自然資源管理“一張圖”發展建設的契機,打破各部門之間“信息孤島”的現狀。
3.2.3 森林資源實時監測
現階段調查采取的年度更新模式改為自然年度上報形式,每年新增或減少的資源及時更新到本年度資源調查部門的數據庫中,待下一年度更新工作開始前,上報“一張圖”數據成果,既保障了數據的時效性,又加強了各部門對資源變化的監督管理。
全國性的機構改革對森林資源監測指明新方向,林地、森林作為自然資源和生態空間重要部分,納入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國土用途管制是大勢所趨。下一步,統一土地分類標準、自然資源統一調查與專項監測、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國土空間規劃與林地專項規劃、行政審批的量與空間雙重控制、監督執法、空間調查數據及其更新是工作重心[3],在現有林地“一張圖”基礎上,完善森林資源、國家級公益林等信息,整合形成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數據庫;采用林地地類或林相變化遙感判讀、森林資源檔案核實、現地核實等手段,對“一張圖”數據庫進行更新;推進構建森林資源管理信息平臺,實現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常態化、動態化管理。整合并更新國家級公益林區劃落界成果與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數據庫,對國家級公益林范圍、質量、生態狀況、生態功能及其動態變化進行監測評價。推進基于ArcGIS的森林資源檔案動態管理,逐步建立省級森林資源檔案矢量化數據庫。同步開展森林督查工作,督促落實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繼續強化和完善與國土三調數據銜接手段。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大我省對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夯實森林資源管理基礎,全面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在整合森林督查檢查考核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統籌森林督查和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年度更新、國家級公益林建設成效監測等工作,實現共用一套遙感數據、一次判讀區劃、一次驗證核實、一次現地復核。全面整合現有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林地“一張圖”、國家級公益落界等成果,實現國家、省、市、縣森林資源“一張圖”、“一套數”、“一個體系”監測、“一個平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