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秀琴,蔣 玄
(桂林理工大學旅游與風景園林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風景園林對建設美麗中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都對風景園林實踐以及風景園林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風景園林教育的關鍵問題是培養學生不斷獲取知識和思維的潛質,并為其注入能力,使其成為未來優秀的風景園林師[1]。《園林設計初步》課程作為培養園林專業人才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該課程是整個風景園林設計類課程的起點,對學生今后專業設計類課程的學習乃至對其整個職業生涯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課程設置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專業規范性及專業興趣,掌握園林設計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3],引導學生由理論向設計表達過渡,由一般抽象邏輯思維向專業形象思維轉變,全面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4]。然而目前園林設計初步課程在教學設計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課程的教學設計不能滿足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5]。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飛速發展,風景園林從外延到內涵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園林表達方式由最初的手繪表達到現在的數字景觀,園林設計初步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學科發展的需求[6]。園林設計初步課程傳統教學模式以老師理論授課主,學生被動聽課,課后布置大量的臨摹作業,學生對授課內容缺少直觀的感知和實際操作。以桂林理工大學園林設計初步課程為例,在具體授課時教師講授大量的繪圖技能以及對學生進行繪圖技能的訓練,缺少對造園要素的理性理解和對實際空間的尺度感受,學生對于繪圖技能的理解和尺度的把握僅僅停留在書本的理論知識。因此,在傳統的“滿堂灌”和“一刀切”教學模式下學生難以在有限的課時內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較低[7]。
桂林理工大學園林設計初步課程開設在大一的第2個學期,是學生真正接觸本專業的第一門專業設計課程,是后續所有風景園林專業設計類課程學習的基礎。而園林設計初步課程目前以類型化教學模式為主,如以繪圖工具的使用,園林制圖規范、園林制圖基礎知識、平面構成、園林規劃設計步驟等為模塊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以本課程的內容為主缺乏與其他專業課程的聯系。比如同一學期開設了構成的相關課程以及后續的風景園林設計類課程,不同教師在不同課程授課過程中只關注本門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沒有很好地將本課程教學目標與專業培養目標有效地聯系,因此學生在具體學習過程中不能融會貫通,無法將園林設計初步課程所學內容融入到其他專業課程中,不能很好的達到本課程的教學目標。
目前園林設計初步課程對環境認知方面內容的教學需要引入大量的案例教學。案例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素材,是學生學習、模仿和創新思路的重要來源[8]。作為教學用的案例要求場地特征典型,圖像清晰富于動態化和立體化,這就需要專業人員運用各種專業軟件進行制作。專業性要求導致教師自己制作需要消耗大量時間和精力,同時還會存在一定技術性困難,因此很多案例基本上是沿用已有課件或在借鑒相關課件基礎上結合自己課程需要進行適當修改,實用性和提高教學效果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同時,案例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講述和放映圖片的方式容易導致學生視覺和聽覺疲勞,溜號和開小差等問題出現,教學效果不佳。
在課程考核中,缺少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關于該課程的考核項目、考核方式、考核內容和考核成績的劃分等環節上缺乏整體構思和設計[9]。目前,大部分高校園林設計初步課程的最終成績由30%的平時成績和70%的課程設計成績組成。反映在成績評定上,更多地注重期末的設計作品成績,而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創新思維、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團隊合作精神和實際動手能力不能很好地在最后的考核成績中得以體現。
基于翻轉課堂理念,圍繞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和課后復習三個環節[10],針對學校開設園林設計初步課程的相關專業(城市規劃、建筑學等專業)開展以專業規范性問題為導向的園林設計初步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注重學生思考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網絡教學平臺可以有效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如在線討論交流、教學內容提前發布和教學資源分享等。目前,桂林理工大學教務處已經建立了網絡教學平臺,數字化教學已經得到廣泛認可。園林設計初步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通過教育在線的課程管理、教學資源、教學活動、課程建設等模塊可以有效的實現。教師可以事先在教育在線發布課程教學大綱、教學重點和難點,在課前及時發布教學視頻、教學課件和學習任務單以備學生進行課前學習。通過教育在線中的教學活動模塊下方的答疑討論區組織學生就課程中的重要知識點進行討論,并進行在線答疑。
園林設計初步課程共有64個學時,共設計“風景園林專業制圖基礎知識”、“平面構成”、“園林設計基本方法”、“小型園林測繪”、“小型綠地園林設計”共5個教學主體內容,圍繞課前知識傳遞、課堂知識內化和課后檢測鞏固3個環節實施翻轉課堂教學設計[11](表 1)。

表1 《園林設計初步》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為了具體呈現《園林設計初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以應用性強的第5部分內容“小型綠地的園林設計中的場地現狀調研分析”為例進行翻轉課堂模式教學,詳細的實施步驟如下:
2.2.1 教學資料準備和課前自主學習
優質的教學資源是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學資源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包括PPT、視頻、圖片或知識鏈接等形式,主要是方便學生更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內涵。結合翻轉課堂的教學要求和園林設計初步課程教學目的,擬給學生提供2部分學習材料,第1部分為現狀調查內容的講解小視頻,結合PPT展示和Flash動畫向學生講解場地現狀調研的內容包括地形、氣候、土壤、植被、水體、構筑物等。每一個知識點的講解力求直觀明了,時長控制在10min左右,便于學生合理安排課前時間進行自學。第2部分學習材料為涉及到對場地現狀調研內容的分析,以及現狀分析圖的繪制。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用一個具體的案例對前面的兩部分內容進行補充,案例著重展示方案前期調查分析部分,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一些專業的網站,提高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
同時,發布學習任務單,以桂林理工大學雁山校區致遠樓中庭為例進行現狀調研分析,學習任務單的內容為:掌握現狀調研的內容和步驟;場地現狀分析圖紙的繪制;現狀調查報告的撰寫。讓學生帶著目的去學習,促進學生思考,教師在線對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答疑交流。此外,把“場地現狀分析圖”這部分教學內容作為課堂討論進行拓展學習,設計2小組個討論選題:(1)場地現狀的情況介紹;(2)調查場地所存在的問題;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單后進行討論選題后,然后進行小組討論,搜集資料,為課堂討論的有序開展做鋪墊。
2.2.2 課堂知識內化
教師通過課堂提問考查學生對場地現狀調查分析基本步驟和基本內容等知識的掌握程度。如在“場地分析”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通過對致遠樓現狀調研場地中存在的問題是什么?在確定學生已經掌握場地調查分析的基本步驟和基本內容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現狀分析圖紙的繪制來分析場地現有的情況以及場地中所存在的問題,為后續致遠樓景觀設計做好鋪墊。課堂討論圍繞課前布置的討論選題展開,討論環節要求2個小組分別派代表就調查報告和現狀分析圖進行匯報,其他小組學生對其觀點和證據進行質疑提問,該小組成員進行答辯,然后由教師點評討論過程中的問題、觀點和論據的科學性,總結場地現狀調查的內容、步驟和問題分析。最后,教師通過學生現狀調研分析的情況進行提問:致遠樓的場地屬性是什么?可以從主要服務的人群、場地的地域特征、場地的優點、場地的缺點等幾個方面來展開。通過這個環節協助學生更好構建知識體系以及完成知識的內化。
2.2.3 課后檢測鞏固
教師及時對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總結,歸納課堂實施階段出現和發現的新思路、新方法,對教學資料進行完善并重新發布到網絡平臺[12],供有需求的同學反復學習,達到循環、拓展和拔高的效果。具體到“現狀分析圖繪制”這部分內容,就是把現狀分析圖繪制過程中的疑點難點進一步凝練,重新發布到《教育在線》。同時從完備學生知識體系結構的角度出發,結合前面所學知識內容以及為后續的課程做鋪墊布置綜合性思考題,如果要對致遠樓中庭進行景觀改造你打算如何做,(1)如何體現場地的屬性?(2)如何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3)如何發揚場地的優點,解決場地的缺點?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在網絡平臺積極思考討論,有助于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后,對學生在翻轉課堂課前、課內和課后每個環節的表現進行評價,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評價、個人自評、小組互評等[13]。最后綜合學生的結課作業和翻轉課堂的評價結果給出園林設計初步課程的最終成績。
作為風景園林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園林設計初步,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尤為重要,課程教學改革越來越凸顯出其緊迫性和重要性。授課教師必須積極嘗試新型教學模式,在有限的教學課時內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參與度,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創新能力[14]。利用翻轉課堂的優勢,對園林設計初步的教學模式進行設計,使學生充分地利用課堂時間完成知識內化及掌握知識應用,可以有效地解決目前園林設計初步教學中存在的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參與度低和學生創新能力差等問題,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探究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的專業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園林設計初步課程的教學效果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