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亞平
思維導圖就是表達形象思維的一種工具,具有操作簡單、容易應用和理解等諸多特點。應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亟待解決,下面我將針對這些問題談談具體運用策略。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有著大量的知識點需要學生進行相關的記錄和學習,伴隨著課堂筆記記錄量的增大,學生的記憶難免會出現紊亂的現象。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記筆記時有效地運用思維導圖,將具體的課堂知識點變成相應的圖形結構。這在無形之中提高了記筆記的效率,也使得學生對于教師的講解更加專心致志。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學生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效率會得到有效的提高,而這也正是思維導圖的應用初衷之一。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過程之中,雖然會記錄大量的筆記,然而如果沒有運用思維導圖,可能會出現復習困難、記憶困難的現象。學生在課后復習階段,可以運用思維導圖總結每一課、每一章節、每單元甚至是每本書的知識點,將其知識點填入到相應的圖表框架之中,融入重要的考試節點,例如: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的復習階段,一些教師鼓勵學生合理使用思維導圖,使得道德與法治知識點的記憶效率得到提高,并且開發相應的記憶方法。在某位道德與法治教師的課堂上,在帶領學生進行期末復習的過程之中,將相應的課本內容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表達出來,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程度用線段長短來進行形象的表示,從而將知識點之間的整體關系用圖表的形式展現出來,真正做到了宏觀與微觀的結合、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才取得良好的復習效果,學生的課后復習效率和考試復習效率也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學生節省了大量的復習時間,還理清了道德與法治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講授法治知識和道德知識的過程之中,學生面對干巴巴的理論內容和教師枯燥乏味的說教感到無可奈何,并且對于這些內容也難以及時了解,在課堂上和教師之間缺乏相應的互動,課堂氛圍死氣沉沉,甚至有部分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上做其他科目的作業,看其他科目的課本,道德與法治課堂時間在無形之中浪費掉了。因此,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引用思維導圖,將相應的法律知識和道德知識進行圖表的比對、內容的比較,加強二者之間的聯系,建立相應的思維導圖模式,促進相應知識的講解,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提高,使得學生真正明白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并不是為了應付相應的考試和相關的檢查,抑或是學校的政治任務,而是為學生帶來道德知識與法治知識的洗禮,使學生在春風化雨般的諄諄教導之下,收獲更多的知識,培養自己的道德素養并且提高自己的法律水平,而這也正是思維導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目的。
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運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要明確思維導圖式教學工具并不能代替教師的作用,不能夠阻礙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的發揮,在進行運用的過程中,首先要進行相關的教學實驗,可以在若干班級中開展相應的教學實踐活動,在取得相應成效之后再進行推廣和使用。在運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使其加強對于道德與法治知識點的記憶效率和記憶效果,在滿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礎之上,更好地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在運用思維導圖時,教師要明白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思維的時間很長,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貪多求快、更不能違背相應的客觀規律,要注重循序漸進,先在教學活動中運用簡單的思維導圖,然后逐漸加深難度,使得思維導圖可以被有效利用、高效利用,從而促進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
思維導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應用原則有:首先,要在課堂前的準備階段中,教師通過軟件工具繪制思維導圖,以更清晰地展現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思路;其次,學生在預習筆記中可以使用思維導圖,使學生在課前就清楚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從而有效降低了課堂學習的難度;再次,課堂中通過案例分析等方式,教師引領學生共同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使教學內容更加清晰明了;最后,在課后復習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記憶道德與法治的課堂內容,幫助學生把課堂中的知識點與實踐生活相結合,實現在微觀和宏觀上的雙重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