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萍
如何破解作文之難?眾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文學理論家等,都進行了切實的研究,也有了很多成果。但我以為,要真正解決作文之難的問題,首先必須解決思想問題。思想問題不解決,就不可能將作文教學之策落地,提升學生作文的水平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思想問題的解決,自然是弄清楚作文教學的最為基本的原則,只有在堅持這些基本原則的基礎之上的教學才有意義,最終才富有成效,也才能使作文教學“歸正”“行正”“守正”,為學生成長做好奠基工作。
那么,作文教學需要堅持哪些基本原則呢?
學生作文絕不僅僅是寫的事情,寫作水平最終是由綜合水平與能力所決定,特別是由語文之聽說讀寫四大能力的綜合水平決定。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必須將聽、說、讀與寫的能力有機地融合,讓聽、說、讀共同作用于寫,這就讓寫顯得不單調,富有內涵。
學生作文也決不僅僅是語文之事,寫作水平的高低與其他功課的學習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數學中有寫作,物理中有寫作,化學中有寫作,英語中也有寫作。如果學好了其他功課,學生就能在作文中有機地滲透與融合這些相關的學習內容,使文章富有特色、更具精彩;反過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對這些功課的學習也有反作用力。
學生作文也決不僅是作文之事,它反映了做人之事。所以,作文即做人。因此,作文必須與做人融合。與做人融合,就是高度重視學生平日的成長,使學生學會做人,讓學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事實上,人做到什么程度,作文的思想、境界就能到什么程度,作文是做人的反映,做人的高度決定了作文的高度。可謂“言為心聲”。這就要求學校、教師和家長三方配合,共同作用,讓學生的做人品質得到更大的發展。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凡事都有序,都必須循序漸進。
教育就是慢的藝術,只能是一個不斷推進的生態化的過程。作文亦然,其有著自己的過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揮而成的。作文必須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低到高,由學到用,由仿到創的序列,慢慢進行,逐漸成形。
一是學段寫作的序。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個學段,學生的作文基礎是不一樣的,必須遵循各自的共序。雖然學生之間的作文基礎不一樣,但總的序列是相同的,不可跨越,不能亂序。
二是文體教學的序。小學教學必須由說話到寫話,必須由形象到抽象,必須由寫實到寫虛;初中教學必須由記敘文到說明文,由說明文到議論文,而記敘文必須由寫一人、一事到幾人、幾事;高中教學則是由單一方法到綜合方法。
三是學以致用的序。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雙翼。閱讀的目的有二,一是提高認識,二是積累素材。兩者都與寫作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故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讀而仿成為寫作的一個簡單序列。在仿的基礎之上,還必須走出來,進行創造,這就是仿而創。讀——仿——創,成為寫作教學的一個重要序列。
作文是寫不完的,是不可能窮盡一切內容的。但作文又是訓練出來的,沒有訓練,作文水平是不能提高的。作文訓練是有限的,這就需要學生做到寫一篇會一類,即達到“篇篇清”。
所謂“篇篇清”,不是指寫一篇是一篇,會一篇,而是跳出本篇,會寫類似的、同類的,由一篇會一類,由此及彼。“篇篇清”不僅是指寫作主題的清,還指寫作方法的清,學習某一典型的寫作方法,必須對此方法有深入透徹的理解,并能對此方法有較為嫻熟的應用與拓展。“篇篇清”原則,要求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貪大求全,追求數量,而是要追求質量,追求達成,讓學生真正的掌握。
寫作教學的三大基本原則,是筆者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摸索出來的,是實踐經驗的總結。事實上,堅持了這三大基本原則,學生不僅喜愛作文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學生作文好了,語文學習成績也在不斷提高;學生語文成績提高了,反過來能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換言之,堅持寫作教學的三大基本原則,使寫作教學“歸正”“行正”“守正”,促進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普遍提高,對學生的整體素質與素養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與價值,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