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林峰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株洲 412004)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農村飼料養殖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我國農村飼料養殖業的發展情況發生了一系列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大型養殖場出現,帶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極大的改善了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目前,我國農村養殖業形成了小型散養、中型專業化和大型規模化養殖的發展模式,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會向著集中化的方向發展,能夠滿足我國對畜產品的市場需求(李超顯,2019)。但集中化的養殖趨勢必會帶來環境污染的問題。根據相關調查發現,農村飼料養殖業的污染問題已經成為我國農業類第一大污染源(宣夢等,2018)。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農村地區的發展不均衡,在飼料養殖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從而使我國對于治理農村飼料養殖的環境污染問題沒有統一的標準,另外,農村飼料養殖業的大多數從業者文化水平不高,環保意識不強,這也加大了環境污染的程度。因此,本文首先找出造成我國農村飼料養殖業污染的源頭,然后針對環境污染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對農村飼料養殖業在未來的發展中提出相應的指導措施,為進一步發展我國農村飼料養殖行業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農村飼料養殖業的興起,給當地的農戶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既解決了農村就業難的問題,也促進了農村地區產業結構的改變。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環保意識的淡薄,對當地的環境以及居民的生活都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從整個發展過程來看,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對水體、大氣、土壤造成的污染以及造成了疫病的傳播。
1.1 水質污染 眾所周知,在養殖的過程中,用水量是非常巨大的,在飼料的使用、牲畜的飲用水以及處理養殖廠房等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水,水質的污染是農村飼料養殖中對環境污染最大的一個方面。在農村飼料養殖中,很多養殖戶直接把未經過處理的牲畜排泄物排放到河流中,會消耗水體中大量的氧氣,造成水體逐漸發臭變黑,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水體污染。牲畜糞便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會造成水中生物的逐漸死亡,水體的污染導致河流的正常使用功能喪失。養殖的污水也逐漸滲透到地下水中,導致日常飲用水水質惡化,影響農村居民的正常用水。水作為生命之源,一旦被污染將會產生一系列的反應,也會成為阻礙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
1.2 大氣污染 在農村飼料養殖的過程中,大部分養殖者都會把未經處理的氣體排放到大氣中,牲畜的糞便經過發酵后釋放的有害氣體會擴散到大氣中,造成大氣中含有大量的氨氮、糞溴素、硫化氫以及甲烷等有害氣體(趙祥華等,2016),從而影響養殖者以及周圍農戶的正常生活,給身體健康帶來危害。同時,養殖的牲畜吸入這些氣體后同樣會造成傷害,產出的畜產品質量下降,給人類的身體再次帶來傷害。畜產品質量的下降也會影響畜產品的市場需求,對整個養殖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1.3 土壤污染 農村飼料養殖戶把未經處理的牲畜糞便出售給農戶作為有機肥料使用。一方面,糞便的出售會給農村飼料養殖者帶來額外的收益,有機肥的使用也會給農戶帶來一定的收益,另外,還能促進農作物的生長,減少化肥的使用量。然而,這些未經處理的糞便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屬和抗生素,并且牲畜身上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蟲也會殘存在糞便中,如果使用了這些未經處理的糞便,會造成土壤的污染,影響土地的再生產能力,使農作物產量減少,這些重金屬以及寄生蟲也會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楊玉清,2018)。土壤一旦被污染,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夠恢復,作為農業大國,這將給我國農業的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
1.4 滋生疫病 牲畜自身已經所產生的排泄物會帶有大量的細菌,是很多人畜疫病的傳染源,對牲畜的養殖和人類的身體健康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陳振恒等,2018)。在疫病的傳播過程中,大多數都是由牲畜的糞便作為載體傳播,這些未經處理的糞便成為傳播的源頭,不僅造成養殖戶的損失,還會造成大規模疫病的發生,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財產安全。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國農村飼料養殖主要污染源有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以及滋生疫病四種情況。通過對農村飼料養殖的主要污染源進行分析,對我國農村飼料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1 養殖廠建設規劃不合理 隨著養殖業在我國農村逐漸興起,養殖業的規模發展逐漸變大,各類養殖業的規劃遠遠沒有跟上養殖業的發展,很多養殖戶為了自身的便利,把養殖廠建到河流以及居住地附近,沒有合理的距離規劃,對河流以及居民的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給污染治理也造成了很大的難度(王春富,2018)。此外,我國養殖廠的內部建設也沒有統一的標準,養殖戶為了節約成本,在設備使用上配置較低,圈舍的建設簡陋,沒有配備相應的糞便、尿液處理池,以及相應的氣體循環設施,造成了嚴重環境污染的問題(吳艷平,2018)。
2.2 飼料使用不當 農村飼料養殖戶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對于飼料的使用量沒有精準的把握,造成一定成本浪費的同時,同時也造成一定環境污染。過多的飼料使用量使牲畜無法吸收,隨糞便排出體外,從而造成土壤的污染;飼料的使用量過少,會使牲畜的產出下降,肉類質量下降,影響養殖戶的效益。因此,飼料使用不當也是環境污染的原因之一。
2.3 牲畜糞便處理不當 經過分析可知,牲畜的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會嚴重污染土壤,也造成疫病的傳播。一頭牲畜的糞便量跟自身的體重有關,大約為自身體重的5%到9%。根據這個比例估算可知,我國一年牲畜的排泄量非常巨大(王祖力等,2011)。處理糞便對養殖戶來說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并且需要配備專業化的設備以及專業的技術。但是,目前來看,我國農村飼料養殖戶還達不到這一要求,沒有建立完善的糞便處理設施,導致糞便對環境的污染增大,影響養殖戶以及居民的身體健康(王青,2016)。
2.4 農村養殖戶環保意識不強 一直以來,注重經濟的增長忽視環境的保護是養殖戶以及地區領導都缺少的意識。注重經濟效益就會加快養殖的規模,在這一過程中環境意識和基礎設施都達不到相應的要求,糞便的處理能力不高,只能通過水沖的方式解決,不僅造成養殖廠的除污難度增大,也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養殖成本增大(張慶東等,2013)。
2.5 污染治理費用過高 養殖場的環境保護工程是系統性的工程,需要綜合運用各種設施進行防治,在這一過程中成本的花費是巨大的。既需要養殖廠協調政府部分,協商建廠的規模以及地址,也需要專業技術人員對其進行培訓。但很多農村飼料養殖戶無法投入大量的資金完成這套完備處理系統的建設,牲畜糞便的排泄量得不到有效的處理,產生的廢氣也無法進行有效的處理。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導致對環境的污染更加嚴重。根據以上分析,造成我國農村飼料養殖行業污染的原因有很多,為了讓農村飼料養殖業可持續發展,在找出原因后需要采取相應的對策,使我國農村飼料養殖有更好的發展。
農村飼料養殖確實給我們的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我們不能只看到不好的一面就全面抹殺農村飼料養殖為我國帶來的經濟效益。找到農村飼料養殖的污染源以及污染的原因,針對污染源和原因具體分析,找到每一個問題的解決辦法,通過政府和養殖戶的通力協作,共同為農村飼料養殖未來的發展之路找準方向。
3.1 合理規劃養殖廠規模及正確選址 農村飼料養殖戶在選址時應該有全局的意識,政府在批準建設時也要充分考慮對環境的污染情況,建廠地址應該選擇距離水源和居民區合理的位置。在河流、居民區以及古建筑的附近區域禁止建立養殖廠,農村飼料養殖廠也要盡可能的建立在一起,可以專門劃分養殖區域,這樣能夠利用規模優勢,在建立除污系統時可以節約成本。同時,養殖廠也盡可能的與果園、農田建立在一起,建設一套生態可循環系統,讓果園和農田充分利用經過處理的有機肥料,在降低環境污染的同時,最大限度的利用處理后的糞便,為養殖戶和農戶帶來更大的效益。
對于養殖廠的基礎設施,政府等相關部門應該做好評估,督促養殖戶建立完備的基礎設施,對于沒有完善處理系統的養殖廠要督促盡快建立,更換設施陳舊的設備。對于選址不當和整改不合格的養殖廠應依法關閉,讓農村飼料養殖業在綠色環境下進行生產。
3.2 完善糞便處理設施 牲畜糞便的排泄量非常巨大,這就要求相應的糞便處理措施要跟上。在我國農村飼料養殖業快速發展的階段,擴大養殖規模成為各個養殖戶的必然選擇,追求利益的同時忽視了環境污染的問題。我國糞便處理系統發展也比較緩慢,處理技術比較落后(宣夢,2018)。此外,養殖戶對于糞便的處理也不重視,盲目的處理手段加大了對環境的污染,即使擁有糞便的處理設備,養殖戶也沒有充分利用,效率低下。因此,我國農村飼料養殖業在建立糞便處理設備時,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與養殖戶的接受程度、規模大小以及生產方式相適應,充分利用糞便處理設備,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牲畜糞便的處理能力。
3.3 加強養殖戶及當地政府的環保意識 農村飼料養殖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一部分原因是環保意識不強,在過去農村飼料養殖戶那里沒有糞便處理的意識,當地政府對環保意識的宣傳也不到位。環保意識的解決對于整個行業的污染問題將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決,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我們自身也開始意識到以環境污染為代價的經濟增長不可持續,最終會遭到沉重的打擊。習近平總書記說過,“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這也充分說明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因此,當地政府應該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可以通過給農村飼料養殖戶進行學習培訓,發放相關的學習手冊,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減少農村飼料養殖業給環境造成的污染。
此外,我們也應注重畜牧業相關人才的培訓,在農村地區配備養殖業的技術人員,對于養殖戶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對于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及時給予制止和指導,從而提高養殖業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更好的解決農村飼料養殖業給環境造成污染的問題。
3.4 盡快建立行業統一標準及完善專項補貼 我國也應該盡快建立農村飼料養殖業的統一標準,進一步對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治理,促進我國農村飼料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國相關的法律部門要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條款,使養殖戶的日常生產符合法律的規定,對于超出法律規定的養殖戶要進行整改和停業,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
由于養殖業的除污系統成本非常高,如果一味的要求養殖戶加大除污設施的更新,養殖戶的成本壓力非常大,利潤得不到保障,可能使養殖戶退出養殖業,不利用養殖業的健康發展,也不利于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因此,政府應該考慮農村飼料養殖的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對于農村飼料養殖戶除污系統的建立也應給予相應的補貼,提高養殖戶建設基礎設施的積極性,減輕養殖戶的成本壓力,將會促進農村飼料養殖行業的健康發展。
3.5 制定科學的飼料使用方案 飼料的使用不當也會給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在養殖的過程中應有科學的飼養方法。對于牲畜的飼料配比以及用量都要進行控制,做到飼料吸收的最大化,牲畜的排泄量最小化(謝佐宏,2019)。在這樣的科學配比過程中不僅有利于節約成本,也減少了糞便的處理,減輕對環境造成的壓力。科學的飼料使用方案也要根據農村飼料養殖的現實情況,不能不切實際的制定方案,根據不同的牲畜以及不同的時期,都需要有不同的方案,在方案的制定上需要有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如果指定的飼料方案不合適,可能會造成相反的結果,帶來更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因此,科學的飼料使用方案要謹慎制定,前期可以小規模使用,建立試驗區,根據效果的好壞在進行大規模的使用。
隨著我國農村飼料養殖業的大力發展,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也解決了我國農村勞動力就業難的現實問題,但是也造成了環境污染的問題。在傳統的養殖過程中,很容易造成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以及疾病的傳播,這些都會阻礙我國農村飼料養殖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造成這些污染的有養殖場的規模不合理、飼料使用不當、牲畜糞便處理不當、環保意識不強以及治理污染的費用過高等因素,因此,為了解決我國農村飼料養殖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這些問題,需要養殖戶和政府進行通力合作,通過合理規劃養殖廠的規模及選址,在源頭上控制造成污染的原因,然后加強養殖戶的環保意識,使他們認識到效益和環境同樣重要,污染環境會對自己的效益造成很大的影響,同時對于除污基礎設施的建設政府應給予相應的指導和補貼,提高養殖戶建立除污系統的積極性,在做好這些的同時,政府也應該出臺一定的法律規范進行約束,從法律和思想共同解決出現的問題,并且對飼料的科學使用提供方案,供養殖戶參考,從而更加有效的解決農村飼料養殖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問題,推動我國農村飼料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