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金紅
(甘肅省民勤縣水務局,甘肅民勤733399)
工程質量的優劣不但決定了工程的使用壽命,而且關乎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所以,如何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實現合同質量目標,是工程建設各方主體在項目管理中不得不深研探討的課題。影響工程質量的因素很多,人的因素、物的狀態、施工工藝及施工環境等,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將對工程質量產生重大影響,其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只有管控好全體參建人員的質量行為,才可能保證工程實體質量。
項目法人質量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對參建各方監管不足;質量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抓落實的力度不夠;個別建設單位依然存在工程建設不符合基建程序要求的現象。
設計代表常駐工地指導現場施工不能貫徹始終;工程設計變更程序不規范、設計圖紙和技術要求提供不及時等現象依然存在。
投入施工現場的監理人員數量不足,人員資質和素質與投標文件的要求不符,有時還存在無證上崗的情況;監理規劃編制不規范,監理實施細則針對性不強,質量控制措施不具體,監管不到位;旁站監理不能善終;沒有按規范要求進行平行檢測,甚至存在漏項和頻次不夠等現象;單元工程質量評定還存在不規范、數據不真實的情況。
施工組織設計針對性不強,施工技術措施不細、不具體,可操作性不強,新技術、新工藝未進行工藝性生產試驗;施工單位質量保證體系不完善,質量管理制度不健全,抓落實的力度不夠;現場管理人員不足,存在與投標文件不相符的現象,甚至存在無證上崗現象;“三檢制”落實不能善始善終,過程控制不嚴格,施工過程和施工紀錄無可追溯性;單元工程質量評定與工程施工不同步、質檢表格填寫不規范的現象依然存在。
個別施工單位由于利益驅動,依然我行我素,置國家的法律法規于不顧,將主體工程“隱形轉包”于沒有同類資質的單位或個人,導致所建工程存在潛在的質量隱患。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時為了搶工期,無形中降低了對工程質量的要求,導致施工程序混亂,對施工的具體工藝要求不徹底、不善終,從而引發質量問題。
2.1.1 全面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項目法人對工程建設質量負總責 項目開工前,項目法人必須設置專門的質量管理機構,按工程建設需要配備足額的工程質量管理人員,明確質量責任和質量獎懲措施,對工程項目建設全過程實施質量監管。項目實施過程中,必須嚴格履行工程質量監管責任,認真組織技術交底,對項目參建各方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質量行為和實效質量進行監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將質量隱患消滅在萌芽階段,確保項目法人各項質量監管責任落到實處,從源頭上、制度上杜絕質量事故的發生。項目完工后,及時組織有關單位對分部工程、單位工程等進行驗收,督促施工單位做好質保期內工程質量的跟蹤回訪和維修維護工作。
2.1.2 嚴格落實勘察、設計單位對工程勘察、設計的質量管理責任 勘察、設計單位對工程勘察、設計的質量負責,必須做到精心設計,認真做好設計交底,及時向施工單位提供施工圖紙,設計代表常駐工地,認真做好施工過程中的設計服務,按規定參加相關項目的質量評定和驗收,并對施工質量是否滿足設計要求提出評價意見。
2.1.3 強化施工單位對工程施工質量的管理責任施工單位是項目實施的具體實踐者和操作者,工程開工前必須按規定向監理單位報批相關合同工程開工資料,對項目實施中采用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必須做現場工藝實驗,只有在得到業主和監理單位的認可后方可使用。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必須設置現場施工質量管理機構,配備足額的與施工合同文件一致的質量管理人員,嚴格按施工質量保證體系的要求進行施工過程質量控制;嚴格材料準入清出制度,對進場的原材料、中間產品、設備等進行取樣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嚴格工序質量管理,認真落實“三檢制”,上道工序質量未經監理工程師簽字確認為合格的,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嚴格履行質檢資料與工程施工同步制度,做到質檢資料現場檢測、現場填寫、現場簽證,從源頭上杜絕質檢資料弄虛作假,與工程實體質量不相符的現象發生。
2.1.4 嚴格落實監理單位對工程質量的監控責任監理單位必須按合同要求,配備足額的與合同要求一致的監理人員和監理設備,編制切實可行且具針對性、可操作性的監理規劃和監理實施細則,對工程質量按照旁站、巡視、跟蹤檢測、平行檢測等方法實行全程監控。對工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按照事前檢查、事中監督、事后驗收的流程進行管控,確保工程質量全程得到監控。
施工、監理單位應根據工程特點,針對不同工序(工種)設置工序質量控制點,在過程質量控制中,加大質量檢查力度和檢測頻率,并將其作為重點檢控環節進行質量監控。
強化工序質量管理,嚴把工序質量關。工程質量的評定是由工序—單元工程—分部工程—單位工程逐級評定的,其中工序是工程質量評定中最基礎、最小的單元,同時也是質量管理的源頭和關鍵環節。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參建單位必須從工序質量抓起,嚴格“三檢制”和工序簽證制,嚴把工序質量關,上道工序不合格決不允許進入下道工序,以工序的高質量確保工程的高質量。
2.4.1 加強政府質量監督 質量監督機構要切實履行質量監督的責任,依法對項目參建單位實施工程質量全程監督,要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現場,對項目實施全過程進行檢查監督,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保證項目參建各方嚴格履行和落實各自的質量管理責任。
2.4.2 加強質量風險管理 質量監督機構要督促項目參建單位制定質量事故應急預案,加大工程質量隱患整治力度,對質量風險要做到早發現、早研判、早預警、早處置,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質量事故的危害,將工程質量風險降到最低。
2.4.3 嚴肅查處質量違規違法行為 質量監督機構要嚴厲打擊危害工程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質量違法行為,對項目施工過程中存在的人員不到位、工作失職瀆職、造成工程質量事故、將不合格工程按照合格工程驗收等違規違法行為,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對質量事故的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原則,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不隱瞞,不袒護。
2.4.4 加大輿論監督,形成全社會監督的震懾力充分利用現代輿論工具,對項目概況和項目參建各方信息在全社會進行公示,積極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形成一種社會、政府、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齊抓共管的質量管理格局。對在工程質量管理中失職的單位和個人在新聞媒體上公開曝光,以輿論監督的震懾力來約束全體參建單位和人員的質量行為,增強其質量意識,提升其自覺抓好工程質量的能力。
2.5.1 加快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 加快建設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數據庫,實現全國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共享。
2.5.2 建立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加大失信懲戒力度 建立誠信紅黑名單制度,并將信用評價結果引入招投標活動之中。對失信市場主體列入水利建設市場主體失信黑名單,實行市場禁入。
2.5.3 全面推行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信用評價一票否決制 凡在市場經營活動中發生出借、借用資質證書進行投標或承接工程的;圍標、串標的;轉包或違法分包所承攬工程的;有行賄、受賄違法記錄的;對重(特)大質量事故、生產安全事故負有直接責任的;公開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等嚴重失信行為的市場主體給予一定時期內不得晉升資質等級、降低資質等級直至吊銷企業資質的處罰。
加大對重點水利項目和重點民生水利工程的稽察、審計、監察力度,嚴厲打擊工程領域里的違規、違紀等腐敗行為。通過拓寬案源渠道,向全社會公布專項治理電話和網站,發動群眾參與等方式,認真查處工程建設領域里的違規、違紀等腐敗案件,營造一個風清氣正、擔當作為的工程建設環境。
水利工程質量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要各參建單位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嚴格按照國家現行法律、規范性文件和技術標準規定,認真履行各自的質量管理責任,規范全體參建人員的質量行為,加快推進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建設,不斷改進工程質量檢測手段和方法,積極引進工程質量管理新技術和新方法,不斷完善質量管理制度,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加大各項質量監管措施落實力度,對工程建設實行全過程質量監管,就一定能夠確保工程質量達標創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