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榮成市俚島畜牧獸醫站 264300)
雞有9 個氣囊,是重要的儲存空氣的組織,氣囊通過與雞的上呼吸道、肺部以及骨骼相互連通,參與肉雞的呼吸及體溫調節等生理過程。但是這樣的結構特點容易造成雞群大面積爆發氣囊炎,嚴重影響肉雞養殖業的經濟效益。因此,養殖業者需高度重視肉雞氣囊炎的診斷與防治工作。
引起肉雞氣囊炎的病原很多,主要有大腸桿菌、曲霉菌、鼻氣管鳥桿菌、衣原體、流感病毒和支原體等。雞群氣囊炎的爆發通常并非受到單一病原菌感染,而是常伴隨復雜的多個病原菌同時感染。
病原菌侵入肉雞氣囊并引發氣囊炎的主要原因是養殖場管理環境惡劣及管理不良。肉雞氣囊炎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但多發在每年的冬春季節。冬春季節的環境氣溫較低,為了保證雞舍溫度,通常會采取減少通風和增加養殖密度的方法,造成密閉環境中病原菌滋生與繁殖,進而危害肉雞呼吸系統的功能,引發氣囊炎。雛雞接受正常的免疫接種后通常會出現咳嗽應激反應,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也會引起氣囊炎。
肉雞患有氣囊炎的具體表現為:精神沉郁,低頭縮頸,羽毛松亂、垂翅、流淚、腫眼、甩鼻,少數病雞張口呼吸、有啰音,拉白色、黃綠色稀糞,個別雞嗉囊內有積液。引起氣囊炎的各種疾病在氣囊上有不同表現,解剖病雞時應注意氣囊的薄厚,有無結節、干酪物、霉菌斑等。大腸桿菌引起的氣囊炎,雞的氣囊壁增厚,上有白色或黃色干酪物;支原體型氣囊炎的氣囊壁增厚,氣囊形成小泡,副氣囊中有大量白色泡沫,眼睛流淚。
肉雞氣囊炎的有效方法是提前預防,做好預防工作是減小損失的重點之一。一旦出現氣囊炎感染癥狀,也要對肉雞的發病規律及解剖癥狀對氣囊炎進行準確判斷。
養殖場需改善養殖模式,“全進全出”得飼養模式更為科學化,應積極采用。此外,對病死雞進行嚴格處理,暴發疾病的雞舍需嚴格消毒,可采用甲醛熏蒸。同時也要把好飼料關,防止飼料被霉菌污染,用不被霉菌污染的飼料和原料喂雞。
雛雞(6~7 日齡)需要通過點眼方式接種新支120 二聯苗,同時頸部皮下注射新支流三聯滅活疫苗。對幼雞提早建立機體免疫體系,可以提高其對氣囊炎等疫病提高防御能力。做好疫苗接種后,也做好抗支原體藥物和黃芪多糖、糖萜素、雙黃連等增加抗體的藥物投喂工作,防止過度應激反應,提高雞群免疫力。
雞的氣囊壁很薄,血管很少,不利于藥物的血行性運輸、吸收、代謝。因此,肉雞氣囊炎一旦發生,一般性抗菌藥物對該疾病的療效都很微弱。所以,在治療氣囊炎時所選擇的藥物要求是穿透力強、血液深度高、敏感程度高。通常可以選擇阿奇霉素、林可霉素、多西環素等。氟苯尼考等藥物也是舒緩氣囊炎的有效藥物。如果病雞的肌、腺胃炎癥明顯,配合使用脫霉劑也可對氣囊炎的治療達到最佳療效。同時利用麻杏石甘散等純中藥制劑可以緩解病雞呼吸道癥狀。
畜牧養殖行業中,畜禽的每一種疾病的暴發都將于養殖場的飼養管理有一定的關系,因此,應加強養殖行業的管理水平,畜禽出現流行疾病的時候,應嚴格提高選用藥物的準確性,避免“病急亂投醫”現象的出現,以對氣囊炎做到早發現、早控制、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