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奶業發展辦公室 068350)
奶業發展的根本在于奶牛養殖,河北省作為我國奶牛養殖大省,整個奶牛養殖產業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我國奶業發展進程。隨著河北省奶牛養殖逐漸朝規模化方向發展,越來越多奶牛養殖小區不斷升級為規模化奶牛牧場,在養殖過程中面對的問題也有一定變化,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對當前規模化養殖背景下河北省奶牛養殖對策展開探討。
目前我國奶業逐漸朝全球化方向發展,但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壓力大。相較于奶業發達國家,我們奶牛養殖成本整體偏高,在規模化養殖模式下,牛奶生產成本約為3.6 元/kg,盡管尚有盈利空間,但相對于奶業發達國家的2.5 元/kg 來講并無優勢,成本偏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場競爭力[1]。
從實際情況來看,河北省有許多養殖規模及基礎設施配備程度相接近的奶牛養殖場,但在盈利方面表現出巨大差異,究其原因就在養殖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在規模化養殖背景下,要重視牧場管理工作,但河北省眾多牧場缺乏專業人才,但無法產出高質高產的奶產品。
河北省奶牛糞污處理主要采取還田與制作沼氣的方式,還有少部分養牛場將糞污用作蚯蚓養殖、蘑菇種植等方面。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河北省在利用養殖糞污制作沼氣方面效果不佳,為解決糞污處理還采取出售、干濕分離等各種處理方式,帶來高昂的處理成本,難以根治環境污染問題。
隨著河北省奶牛養殖逐漸向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為了解決養殖管理水平不足,局限奶牛養殖產業發展問題,政府相關部門及機構企業都應重視為各大規模化奶牛養殖場提供人員培訓機會,助力養殖場不斷提升養殖管理水平。調查研究發現,絕大多數奶牛養殖場贊同培訓對提升管理水平的做法,所以要不斷擴散奶牛養殖的精細化管理技術,重點提高剛剛從養殖小區轉變為規模化養殖牧場的管理水平[2]。
當前河北省有超過98%的奶牛養殖牧場所用牧草為苜蓿,這一牧草主要以進口為主,這也是飼料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這方面成本高達奶牛養殖總成本的70%左右。因此,要充分認識國際奶業的發展形勢,因地制宜去采用地方性農作物飼養奶牛,降低養殖成本。同時,還要抓好“苜蓿發展行動”,極力提高本土苜蓿的生產能力,在推動飼草產業健康發展的同時,也能不斷縮減養殖飼料成本。
現階段河北省奶業組織形式基本上以“企業+農戶”為主,這種單一模式導致了企業對奶價的壟斷,盡管有合作社的存在,但其發揮作用并未凸顯。此外,河北省奶牛養殖品種較為單一,有九成以上為荷斯坦牛,其余品種不足一成。面對當前奶價市場的波動及全球化競爭,筆者認為,要想降低奶牛養殖風險,要考慮發展多元化養殖,如加大乳肉兼用牛的養殖比例。當然,還要在奶牛品種多元發展的同時,對奶業產品進行多元化發展,面對當前河北省奶牛養殖產業同質化嚴重的生鮮乳產品,還要多對現代人消費需求進行調研,推行生態養殖,推出更多符合市場規律的產品。
大部分國外奶業發達的國家對奶牛養殖糞污處理的方式為因地制宜,如德國奶牛養殖場會采取利用糞便與秸稈進行高溫發酵的沼氣制作工藝去處理糞污;荷蘭由于國土面積小,所以奶牛養殖場采取糞污循環利用的“篩分固體壓塊”工藝去處理糞污;法國則很少采取沼氣發酵的方式,更多將糞污作成有機肥投入農業生產[3]。當然,不管哪種處理方式,最終都是土地對廢液完全吸收。結合河北省的奶牛養殖現狀來看,大部分奶牛養殖農戶同時也從事種植業,所以,應推廣種養結合模式,考慮直接還田的方式,就算是部分奶牛養殖場利用糞便制作沼氣,最終產生的沼液同樣可以還田處理。
綜上所述,當前河北省奶牛養殖已進入規模化養殖時代,并且養殖水平也有了穩步提升,但從現狀來看,在奶牛規模化養殖的養殖成本、養殖管理、環境污染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因此,今后我們不僅要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對策,還需要改變河北省奶業產業鏈過于單一的現狀,推行種養結合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共同助力河北省奶牛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