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市阿葦灘鎮草原監理所 836502)
新疆阿勒泰地區是依靠牧草發展畜牧業的重點區域,這里的草原成為農民增收和確保畜牧業發展的主要資源。隨著畜牧業規?;l展,農民的收入日益增長,但卻與草原這一重要生態屏障形成巨大矛盾,致使草原退化嚴重、氣候變化無常、土地沙化等問題,阻礙畜牧業的有序發展。為了促進草原盡快恢復原狀,科學發展畜牧業生產,當地政府和畜牧業管理人員應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達到畜牧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效果[1]。
畜牧工作者在日常生產中應將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高、繁殖能力強的羊只和牛只選留下來,交給育種工作站進行培育,促使遺傳育種工作得到快速進展。羊群和牛群等的生產性能也得到極大提高,不僅生長速度加快、飼料利用率高、產仔數量多,而且肉質鮮美、奶品質量高,為當地牧民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還可以節約大量的牧草成本,為保護草原做出應有貢獻[2]。
畜牧管理者應根據品種、氣候條件、飼養方式和飼草資源等來科學配制飼料配方,通過合理搭配飼喂或放牧飼養,保證飼料和飼草營養全價平衡,這樣可以促使畜牧動物快速生長和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飼草成本和提高養殖效益。在牛羊攝入營養均衡和充足的情況下,才能正常的生長發育,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3]。
原來的新疆阿勒泰草原牧區漫山遍野到處都可以看到放牧的羊群或牛群,牧民沒有固定的居住地點,追隨著水源和牧草游牧,春季青草剛剛露出嫩芽開始放牧,致使牧草受到損傷,羊群或牛群在春季和冬季體質瘦弱,只有在夏季和秋季才膘肥體壯。整個草原植被稀疏、土地沙化和土地流失,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并且牧民飼養家畜沒有規劃,肆意擴大或縮小規模,整個畜牧業處于無序發展狀態[3]。
建議在政府的正確引導下大力推出易地扶貧、搬遷等政策,促使許多牧民定居生活,進行舍內飼養和放牧結合的飼養方式,同時大量推廣種植牧草,極大豐富了畜牧業對飼草的需求,秋季收割季節對牧草或秸稈進行青貯、保存,為畜牧冬季飼草提供便利,從而促使畜牧業從粗放型養殖向規模化、集約化管理轉變,確保畜牧業的良性、健康發展。
加大農民種植牧草的積極性,制定多勞多得的獎勵制度,鼓勵牧民退牧還草,增加草原牧場種植面積,達到養殖與牧草平衡的良好局面。在秋天進入牧草收割季節時,將牧草收割起來晾曬保存,或者進行青貯發酵,為冬季家畜生產儲備食草,促進新疆草原恢復和畜牧業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樣通過擴大牧草種植面積,不僅能滿足牧民飼養家畜對飼草的需要,節約了大量的飼料成本,并提高了養殖效益。同時還可以幫助草原盡快恢復,保護草原生態環境處于良好的平衡狀態[4]。
如果需要進行逐水草而放牧時,應嚴格根據政府制定的草畜平衡管理方案,按照當地牧草面積確定飼養羊群和牛群等畜牧動物的數量,嚴格按照牧草來核定載畜量,這樣在飼養畜牧動物合理的基礎上再到牧場進行放牧。不僅可以保證畜牧飼草豐富、家畜健康生長和發育,最重要的是還能確保當地牧草植被茂盛,起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目的[4]。
總而言之,近年來新疆阿勒泰地區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當地畜牧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不僅對畜牧品種進行改良,并配制科學合理的飼料,做到舍飼和放牧有機結合,并鼓勵當地牧民積極擴大牧草種植面積,按照牧草來科學繁殖飼養畜牧,做到畜群畜種結構合理,逐步提升傳統畜牧業,開拓創新成現代畜牧業,逐步走向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