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霞
(山東省臨朐縣畜牧事業發展中心 262600)
仔豬水腫病是斷奶仔豬的一種常見急性高度致死性、散發性傳染疾病。本病主要是仔豬斷奶后飼養管理條件突然改變,環境應激引發腸道內特殊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腸桿菌產生毒索腸毒血癥,是危害仔豬生產較大的疾病。
仔豬水腫病主要是因為病原性大腸桿菌產生毒素所引發的,屬于仔豬斷奶后多發的一種急性腸毒血癥。該疾病的臨床特點主要表現為事前毫無征兆、突然發病,頭部出現明顯水腫,運動不協調,發病后仔豬容易出現驚厥或麻痹等癥狀,進入發病后期治愈難度大。同時,體型肥胖的仔豬更容易出現該疾病,該病的發生與氣候、飼料環境等因素的變化都存在一定的關聯。該病的致死率比較高,通常來說,發病1~2d 后仔豬會死亡[1]。
剖檢時將水腫部位切開,伴有大量透明或泛黃的液體流出。在仔豬胃大彎部區域水腫最為明顯,同時大腸及腸系膜等部位也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腫,水腫多呈白色透明膠凍狀。部分死亡病豬的體表淋巴結及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同時伴有一定量的胸腔和腹腔積液。還有部分死亡病豬的脊髓、大腦皮層及腦干部位也存在非炎性水腫。
在診斷病豬病情時,主要需結合臨床癥狀、病理剖檢變化及該疾病的流行性特點進行分析,而在對本次所選擇的1 例仔豬水腫病進行分析時發現,其是由大腸桿菌引發的。
仔豬水腫病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治,可能會導致仔豬大量死亡,給養殖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在具體防治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做好病豬與健康仔豬的管理工作,在生豬養殖期間,如果發現有仔豬出現水腫病,要第一時間分離健康仔豬與病豬,同時使用專業的消毒劑對所有豬群進行消毒,提高豬群抗病能力。此外,還需加強對健康仔豬緊急預防工作,如可以在仔豬飼料中按照比例拌入青霉素、葡萄糖等飼喂仔豬,同時還可以每天給仔豬喂食20g 左右的熟大蒜,連續飼喂3d,大蒜具有消毒滅菌作用,可以較好地抵抗病菌[2]。
(2)在飼養管理期間,要控制食物攝入量,飼料雖然是豬只健康生長不可或缺的能量元素,但在飼喂豬只時要注意喂食量不宜過大,不能讓仔豬吃得太飽,避免仔豬過于肥胖,太過肥胖的仔豬更容易患水腫病。而且,養殖期間還應加強養殖環境的溫濕度控制,盡可能保證仔豬生長在一個比較良好的環境中。
(3)針已發病的仔豬來說,緊急救治最為關鍵。一旦仔豬確診后要立即為其肌肉注射豬水腫病高免血清、硫酸丁胺卡那霉、地塞米松等藥物,結合仔豬實際病情,合理配置藥物劑量,每天注射相關藥物2 次,在注射治療3d 后觀察治療效果,如果治療沒有任何功效,則需盡快調整治療方案。如果仔豬病情趨于穩定,可適當減少藥物使用劑量,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放松警惕,依然需要持續性的觀察病豬情況,保證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生豬更加健康的成長及發育。而治療期間針對發病時間長,治療時間晚,治療效果不明顯的仔豬則需盡早做好無公害處理工作[3]。
當前臨床中針對仔豬水腫病治療的方法和藥物很多,病情并不十分嚴重的仔豬應用藥物治療在短期可得到有效控制。但也有許多仔豬由于發現病情的時間比較晚,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給養殖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對仔豬水腫病進行治療時,首先要對該疾病的發病特點及原因有充分了解和分析,然后才能對癥下藥,找到最為合適的治療方法。同時,為了降低仔豬水腫病的消極影響。在疾病治療期間不能一味地應用治療藥物及治療方法,還需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強管理,明確有那些因素可能會導致仔豬出現水腫病,有針對性的預防。在預防過程中,養殖人員應重點思考該如何做好相關工作,對疫病進行控制。如在給仔豬斷奶時不能貿然進行,而是要給其一個過渡期,不能隨意改變飼料原料,否則也可能會影響飼料效果。只有堅持防與治并重的原則才能真正降低水腫病產生的消極影響。
總之,致使仔豬水腫病出現的原因可謂是多種多樣,在治療該疾病時,必須要結合具體發病原因對癥下藥,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藥物治療效果,幫助仔豬更快的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