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河池市宜州區安馬鄉水產畜牧獸醫站 546311)
所謂生物安全,簡單來講就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原在畜群間傳播。關于非洲豬瘟生物安全防控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為外部防控,防止病毒進入豬場,另一方面為內部防控,降低豬場內部傳播可能性,而以往采用的生物安全防控不適用于非洲豬瘟防控,因此,只有不斷升級才能真正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
非洲豬瘟與其他病毒存在很多不同之處,具有危害大、發病急、致死率高等特征,當前并沒有專門用于非洲豬瘟的有效疫苗,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非洲豬瘟防控難度。使得我國很多養豬場減少生豬飼養量,對于大型養豬場而言,因養殖規模比較大,存在的風險也非常大,所以,要真正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確非洲豬瘟防控要點,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做好豬場生物安全防控工作[1]。
以豬場為防控單位進行風險評估,具體可分為兩個方向進行,其一,橫向評估,具體指的是分析非洲豬瘟病毒進入豬場后可能存在的風險,這部分要求所有人員都參與其中,主要目的在于全方位查找豬場中可能存在管理盲區和漏洞,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以上問題;其二,縱向評估,具體指的是執行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后的防控成效反饋,主要對上一期豬場生物安全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相應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提出反饋,并對管理制度進行相應的修改,之后再根據修改后的防控工作落實情況進行下一期評估工作。
在豬場養殖中,其核心管理之處在于人員管理,同時這也是豬場養殖過程中的最高風險,只有做好人員管理才能真正落實豬場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從而防控非洲豬瘟病毒。其一,豬場中相關工作人員應從思想上對非洲豬瘟給予一定的重視,進行人員培訓,以此來提升工作人員對非洲豬瘟的認知及對豬場生物安全防控的意識;其二,根據豬場養殖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生物安全防控制度,要求豬場和相關工作人員嚴格執行制度中的規定,對違反或未落實制度的給予相應處罰;其三,豬場中人員管理制度應不斷創新,制度中要明確管理要點,關于人員出入應明確外來人員嚴禁進入豬場,內部人員應減少進出頻率,明確任何人員進入豬場應做好登記、消毒、更衣等準備工作,另外,還要對收豬人、運輸司機等相關人員給予一定的關注;其四,生豬銷售、商販和其他外來人員只能通過視頻觀看生豬動態。
在豬場生物安全防控工作中,其基礎就在于環境管理,需要對豬場周邊非洲豬瘟病毒流行環境給予高度重視。同時還要加強豬場內部洗消工作,合理使用消毒藥,在進行圈舍消毒工作前應做好相應的清洗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對昆蟲、鳥類進行防控,如安裝放鳥網、紗窗等。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不隨意丟棄、屠宰、銷售),萬一發現疫情,應早報告,早隔離,早處理。
明確豬場養殖過程中所需的飼料、藥物等物料的來源可靠性,在選擇飼料時,主要選擇熟化全價料,不要使用含有豬血成分的飼料,飼料選用質量過硬的大廠家飼料,最好選用經高溫膨化處理過的,存在個別中小豬場使用泔水喂豬,這種行為要嚴令禁止。另外,對于每批次物料都要進行非洲豬瘟病原檢測,同時對養殖過程中的水源也要進行定期檢測,物料進入豬場前應進行消毒處理。
就當前我國生豬養殖現狀來講,不論是生豬還是繁殖母豬存欄數量都在不斷下降,為有效保證市場豬肉供應,需要進行復養和補欄工作,但不可盲目進行,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明確空欄時間;做好豬場中豬圈及周邊環境洗消工作;在進行復養前做好豬場全方位的環境監測工作;復養前必須進行全面徹底消毒,補欄盡可能以自繁自養為主,如需引入種豬,必須搞好檢疫檢測,隔離觀察45d 才能合群;科學評估豬場及周邊環境情況;確保豬場中哨兵豬檢測符合要求;嚴格落實豬場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綜上所述,從整體上講,我國對非洲豬瘟的防控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防控工作需要有序進行,規模比較大的豬場更要給予重視,采取各種措施防控非洲豬瘟,嚴格落實非洲豬瘟防控工作,這樣才能真正推動我國養豬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