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朐縣畜牧事業發展中心 262600)
近年來,我國養豬業持續發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隨著養豬規模的擴大,疫情越來越復雜,需要在實踐工作中采取措施加以應對。
豬場疫病防治工作是規模化豬場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一個成熟的規模化豬場必定有自己完善的防治疫病體系。豬場疫病大多發生于夏季,出現此問題的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夏季比較炎熱,空氣濕度較大,豬舍內的溫度較高,生豬很容易發生應激反應,甚至還會中暑,降低自身免疫力,從而極易感染各種疾病。二是夏季存在較多蚊蟲,且活動比較頻繁,蚊蟲叮咬會導致豬只出現疾病問題。三是養殖管理不科學,當前生豬養殖規模不斷擴大,但養殖人員卻不具備高水平的專業技能,沒有重視豬舍環境管理工作,以致引發多種疾病的發生。
2.1.1 特點
豬鏈球病主要由鏈球菌引起,會導致豬體出現不同的臨床癥狀,包括敗血癥型鏈球菌病、腦膜炎型鏈球菌病及關節炎型鏈球菌病等。傷口屬于鏈球菌病主要的傳染途徑,且對不同日齡的豬體具備不同的感染性,其中成年公豬感染性較強,主要因公豬好斗,很容易出現傷口。由此看出,豬鏈球菌疾病對豬場的破壞力較大,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1]。
2.1.2 預防措施
傷口感染屬于豬鏈球菌病主要的感染途徑,因此,養殖人員應充分做好注射管理工作,保證安全清潔。期間應重點管理豬舍內易使生豬產生傷口的部位,包括固定的鐵絲、尖銳的欄桿拐角及其他尖銳的物品等。生豬個體差異性較大,養殖人員應強化管護精力旺盛的生豬,必要時還可以進行單獨養殖。
2.1.3 治療方法
養殖人員應利用西藥治療豬鏈球菌疾病,肌肉注射青霉素與鏈霉素藥物,或者靜脈注射紅霉素藥物,以保證有效的治療效果。同時,還應采用中獸醫治療方法,在飼料中攪拌五味消毒飲,但需要注意中藥治療比較適合小規模的豬鏈球菌疾病,見效慢但不易復發,養殖人員應有針對性的選用[2]。
2.2.1 特點
豬附紅細胞體病又稱作豬紅皮病,主要由寄生蟲引起,但學術界無法合理確定寄生蟲的種類與數量。豬附紅細胞體病會導致豬體出現溶血與發熱癥狀,主要是寄生蟲寄生于紅細胞表面,破壞生豬血液循環系統,繼而引發癥狀。不同日齡生豬感染附紅細胞體病的概率不同,其中感染率最高的為仔豬,其在一年四季均可爆發,較常發生于夏季。
2.2.2 預防措施
夏季蚊蟲較多,養殖人員應及時做好蚊蟲驅滅工作,強化衛生管理,在源頭上消滅蚊蟲,充分減少蚊蟲種類及數量。期間養殖人員還應定期做好生豬檢查工作,及時處理發現寄生蟲感染的豬體。生豬進行斷尾或閹割手術時應做好器械消毒工作,保證干凈。夏季屬于寄生蟲高發時期,此時養殖人員應將藥物拌入飼料中,如土霉素等,保證豬體連續服用,以有效預防豬附紅細胞體病的發生[3]。
2.2.3 治療手段
藥物注射屬于豬附紅細胞體病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土霉素、卡那霉素等,均采用肌肉注射方法,或者也可以靜脈注射黃霉素藥物。但需要注意,養殖人員應根據生豬體重選擇注射劑量,嚴格根據標準執行。除此之外,養殖人員還應在飼料中拌入艾葉等藥物。
2.3.1 特點
豬弓形體病主要由弓形蟲引起,感染性較強,較常發生于肉豬,且多發于夏季高溫時。此病多進行垂直傳播,且大多通過子宮、產道、初乳及胎盤等方式進行。
2.3.2 預防措施
為了更好地預防豬弓形體病,養殖人員應做好豬舍的衛生管理工作,及時清理排泄物,對流產母豬及時進行消毒處理,避免疾病傳播。當處于夏季高發病時期時,養殖人員應在生豬飲水中添加大葉青藥物,以達到良好的預防效果[4]。
2.3.3 治療手段
豬弓形體病應靜脈或肌肉注射抗生素藥物,如磺胺等,可有效根治此病。
在夏季,為了更好地防控豬場疾病,養殖人員應重點做好生豬日常管理工作,強化環境處理力度。溫濕度調節及防曬調節等均屬于環境處理的主要內容,期間還應及時除滅蚊蟲,并加強消毒,必要時采用藥物輔助預防措施,保證治療管理的科學性與適應性,最大限度地降低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