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山東莒縣畜牧獸醫管理服務中心閻莊獸醫站 276535)
非洲豬瘟作為2019 年最為嚴重的疫情幾乎席卷全國各地,不僅造成大批生豬快速死亡,給養豬產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還直接引起全國豬肉制品的空前短缺,致使肉制品價位上漲,對國民經濟造成巨大的影響。因此,在疫情過后應加強對該次疫情的研究與總結,對今后非洲豬瘟疫情預防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將從非洲豬瘟的防控幾個關鍵控制點做一探討,旨在提高非洲豬瘟防控水平,更好的保障生豬飼養產業的發展。
飼養環境直接影響疾病防控工作的開展,惡劣的飼養環境呈現疾病多發,在生豬飼養過程中應加強對飼養環境管理工作。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衛生消毒制度,并加以嚴格執行,在消毒藥劑使用上應堅持輪流用藥的方針,選擇高性價比的消毒藥物,減少疾病抗藥性。定期清理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水污物,并保持干燥衛生。加強豬舍通風與保溫,根據季節情況合理制定通風頻率,冬季要做好保溫防凍,夏季要處理好降溫防暑工作,為生豬創造一個適宜生長的飼養環境,從而增加生豬對疾病的抵抗力。嚴控非場人員、車輛及易感動物進入養殖場。進出養殖區及生產區的人員及車輛、物品要嚴格落實消毒措施,嚴防病菌帶入。非洲豬瘟對環境耐受力非常強,可長期在自然條件下保持感染力,因此,嚴格執行清潔消毒措施十分重要。但非洲豬瘟病毒不耐熱,可通過蒸、煮、燒的方式消毒。某些種類的蜱是非洲豬瘟傳播的生物媒介,一些吸血昆蟲能將病原從一個場帶到另一個場,因此,養殖場要做好滅鼠除蚊工作,減少該類動物攜病菌進入養殖場,同時禁止使用泔水或餐余垃圾飼喂生豬。定期對豬場及周邊環境進行消毒,并根據需要建立緩沖隔離帶,同時完善糞污處理系統及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系統。
增強豬群自身免疫力是有效防御非洲豬瘟疾病爆發的重要措施,目前養豬場多病頻發的一個根本的原因是豬群自身免疫力低下。因此,為減少疾病爆發,應在日常飼養管理中加強對生豬的保健工作,在飼養健康營養的飼料過程中給予合理有效的保健藥物,以此來提高生豬免疫力。在保健藥物選擇上應堅持合理有效的原則,禁止濫用各種添加劑,防止過度保健,導致肉制品發生藥物殘留等不良現象。生豬飼養過程中可考慮在飼料中定期添加黃芪多糖類保健藥物,以提升豬群整體抗病能力。
免疫接種是有效預防動物疫病爆發與流行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國對動物疫情采取的是“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免疫接種在預防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動物疫病發生和蔓延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目前還沒有有效預防非洲豬瘟疫苗,但其他重大動物疫病疫苗的接種可大大減低并發癥引發的死亡,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因患非洲豬瘟導致死亡情況的發生。隨著我國科研機構的努力,將在不久會有免疫效果良好的非洲豬瘟疫苗用于生豬生產。
合理營養供給是豬群保持良好健康體質的基本條件,因此,在日常飼養中應重視豬群的營養供給,合理配制全價日糧,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有效提高免疫力,減少免疫抑制,降低發病率。同時可在飼料中添加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微生態制劑、功能性氨基酸、免疫因子添加劑等,調控生豬免疫狀態,增強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降低發病率。
在飼養過程中,防止生豬與傳染源接觸,可有效預防該病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主要發生在生物安全水平較低的散養戶和小規模養殖場(戶),應盡量杜絕散養方式。對于有一定設施條件的養殖場,應盡量做到自繁自養和全進全出,近期應盡量避免引進生豬。如需引進應隔離觀察至少15d。盡量不要從外面引豬種購豬,出差人員返場要隔離1~2d,控制車輛物料入場,謝絕推銷人員進場,發現疑似病例立即隔離、送檢、上報,密切關注鄰近地區和周邊豬場疫情狀況,可將防控級別提升至最高水平。
為有效控制非洲豬瘟流行與傳播,動物疫病防控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完善的防疫防控機制,健全應急反應體制,對該類烈性傳染病應堅持早發現早撲殺,最大限度地減少疾病帶來的危害。為提升基層人員對疾病的防控水平,應加強對基層防疫人員的技術培訓工作,通過定期不間斷的培訓來提升防疫工作人員對重大疾病的防控能力。同時對養殖人員進行有針對性指導與培訓,提升養殖人員的防控意識,協助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做到科學化管理,全面提升行業的防疫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