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2200)
近年來,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全縣廣大農村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大力開展肉牛肉羊養殖,規模飼養場、養殖小區、散養戶不斷涌現,肉牛、肉羊飼養量逐年上升,肉牛肉羊飼養業業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但由于一些養殖戶缺乏飼養技術,造成一些牛羊疾病偶有發生,通過近年來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一些牛羊寄生蟲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在一定程度影響了朝陽縣牛羊養殖業的發展。據調查朝陽縣每年由于寄生蟲病造成0.1%的牛羊死亡,目前朝陽縣存欄肉牛10萬余頭、因寄生蟲病死亡100 余頭;存欄肉羊30 余萬只,因寄生蟲病死亡300 余只,總的經濟損失約250 余萬元。鑒于以上情況,牛羊寄生蟲病的防治勢在必行。
2019 年年初,朝陽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成立了由主要領導掛帥的項目領導小組,由5 名班子成員組成,同時成立了項目小組由15 名業務骨干組成,及時召開了項目實施大會,科學制定了項目實施實方案,明確任務,壓實責任,按照東南西北片,選出4 個規模在100 頭以上的肉牛養殖場,4 個場共存欄肉牛520 頭;選出4 個規模在500 只以上的肉羊飼養場,4 個場共存欄肉羊2480 只。整個項目實施分為3 個階段:一是春季預防性驅蟲、實驗室檢測、基礎免疫;二是秋季預防性驅蟲、實驗室檢測、基礎免疫。全過程制定嚴格的消毒制度,并嚴格執行。
項目組對4 個牛場和4 個羊場春季從4 月中旬開始進行預防性驅蟲,一是用廣譜驅蟲藥左旋咪唑進行體內預防性驅蟲,方法是按照使用說明給藥,于早上飼喂前1h 給藥,一周后重復給藥一次,這樣可以徹底清除牛羊體內寄生蟲;二是體外寄生蟲的防治,主要包括牛羊焦蟲和疥癬病,牛羊焦蟲防治最好藥物是貝尼爾,按照說明給藥,孕羊慎用,每半個月給藥一次,牛羊疥癬病可用0.5%的敵百蟲溶液每周一次;秋季從8 月份開始重復春季驅蟲程序,一直堅持到10 月末。春秋各進行一次實驗室檢測工作,通過檢出蟲卵百分比來指導驅蟲工作[1]。
朝陽縣牛羊強制免疫項目主要有牛口蹄疫、牛布病;羊口蹄疫、羊布病、羊小反芻獸疫,春秋兩季并結合平時補針嚴格按照上級業務部門的要求標準做到應免盡免,同時全力做好加強免疫和補針工作;并按季度開展實驗室免疫抗體檢測工作,通過檢測結果來指導免疫工作;在做好基礎免疫的同時,指導養殖場認真做好飼養管理工作,一是飼料多樣化,保持營養全面,提高群體免疫力;二是搞好環境衛生,不給寄生蟲提供有利繁殖生長場所。
一年來,通過項目領導小組的親臨一線督查指導,項目組兢兢業業的務實工作,于12 月末順利通過了市縣人事部門的檢查驗收。
4 個肉牛養殖場帶動輻射周邊肉牛養殖戶612 戶,牛肉存欄共達到12240 頭,通過預防性驅蟲項目的實施,一年可減少肉牛死亡10 余頭,減少經濟損失20 余萬元;4 個肉羊養殖場帶動輻射周邊肉羊養殖戶415 戶,共存欄肉羊31550 只,減少肉羊死亡30 余只,減少經濟損失6 萬余元,兩項共減少經濟損失達到36 萬余元。
如果該項目在全縣推廣,每年可減少經濟損失達到260 余萬元。從長遠看意義深遠,效益巨大,該項目的推廣使用,為農村脫貧攻堅添磚加瓦,助力加油。
通過此項目的推廣實施,將極大地改善農村養殖環境,主要表現在一是通過養殖衛生的改善,提升了農村居住環境;二是通過建立科學的消毒制度,徹底消滅了病原微生物和各種寄生蟲,保證了公共衛生安全;三是通過圈養保護了生態環境[2]。
目前一些養殖戶對預防性驅蟲和消毒認識不夠,認為多此一舉,不能按照上級業務部門的要求定期進行預防性驅蟲和定期消毒。
一些養殖戶不能按照要求標準進行驅蟲和消毒,用量和濃度忽高忽低,起不到很好的驅蟲和消毒效果,甚至發生中毒現象。
個別養殖戶不能按照各級政府封山禁牧要求執行,存在偷牧現象,增加了寄生蟲病的發生概率。
一是加強輿論導向,引導農戶提高認識,科學養殖,形成良好的科學養殖習慣;二是加大宣傳力度,堅決禁止偷牧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