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彬 吳興堂
(1,山東省臨沭縣畜牧局蛟龍畜牧獸醫站 276700;2,山東省臨沭縣畜牧局鄭山畜牧獸醫站 276700)
在中國養殖產業中,牛的養殖一直占據重要地位,與牛相關的疾病也成為防治重點,其中牛病毒性腹瀉較為常見,養殖戶想要防治該病要學會中西結合防治。
病毒性腹瀉各種年齡的牛均易感染,而且感染率還很高,以幼齡牛最為高發。這是因為新生牛犢在吸吮母乳時可以獲取一定的母原抗體,這樣可以保障犢牛前期的免疫力,牛犢也就可以安全度過犢牛時期。但這類抗體在半年后會出現持續下降直至消失現象,同時該病毒可通過胎盤傳播。
急性病例在6~18 個月的牛犢群體中高發,病初犢牛的體溫上升,同時還會伴隨精神不振、呼吸困難、厭食等癥狀,隨著病情的加重,絕食、腹瀉、結膜潮紅等癥狀會逐漸顯現出來。在病后期病牛的體重會顯著降低,同時還會伴隨體質虛弱、脫水等問題,該病的并發癥多是蹄葉炎,嚴重影響牛犢生長[1]。
妊娠期母牛感染牛病毒性腹瀉病毒后,流產、死胎率會急劇上升,而且母牛自身也會受到較大影響。即使生產牛犢也存在一定患病毒血癥的概率,雖然表面無異常,但這些牛已經是牛病毒性腹瀉病毒的攜帶者,這一問題會一直持續到牛的成年期。
慢性牛病毒性腹瀉在實際養殖較為少見,病程長達1 年。病牛多會消瘦,且伴隨間歇性腹瀉,糞便帶血。同時患病牛還會出現鼻鏡糜爛問題。慢性病并發癥也是蹄葉發炎和趾間皮膚糜爛壞死。
首先,清理病牛腸道,500ml 硫酸鈉和5L 水聯合效果最好,當然對于一些病情嚴重的病牛還可采用高錳酸鉀溶液清理。因為病毒性腹瀉會使病牛迅速脫水,所以適當的體液補充也是必不可少的,葡萄糖、地塞米松、VC輸液就可以有效緩解病牛脫水癥狀。高燒不退的病牛需安乃近肌注治療。同時病牛病情緩解時要繼續隔離。治療完成并觀察無復發后才可放歸牛群養殖。
牛的病毒性腹瀉治療并不復雜,養殖戶除了可以使用西藥治療外還可以使用中醫治療該病,我國的中醫治療該病多先消除病因,之后再利用一些草藥消積停泄消炎化腫即可。中獸醫治療牛的病毒性腹瀉常應用一些處方。
3.2.1 中藥處方一
神曲、山楂、麥芽、枳實、厚樸各取一錢,輔助大黃三錢、芒硝六錢,將這些中藥煎湯去渣,之后對病牛一次性灌服即可。
3.2.2 中藥處方二
我國民間還有治療該病的土方,將大米炒黑焦,研磨成粉。病牛的每天早、晚,通過飼料喂食各一次,3d 即可見效。
3.2.3 中藥處方三
取適當的白頭翁、活性炭、龍膽、神曲,使用破碎機破碎并混合均勻,病牛喂食3d 也可以見效。
總體而言,牛病毒性腹瀉的發病率與養殖戶的養殖環境息息相關,飼養環境管理必須要下功夫。首先,保證飼養空間的充足,提高對應的通風量,減少病毒的傳播概率。其次,通過多種措施有效改善牛的飼養環境,夏降溫、冬保溫,并且通過天氣預警等做到及時的應對一些極端天氣,保證牛的健康成長,這樣牛被感染的概率會大大降低,并且本身的抗性也在不斷提升[2]。
通常情況下,牛病毒性腹瀉的病因超過80%是受衛生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衛生沒做好,加之治療方式不合理,會使牛的病情腹瀉問題加劇,進而引發較為嚴重的損失。所以,對于牛病毒性腹瀉而言,治療時首先要通過癥狀及調查明確病因,這樣才可以對癥下藥。
防治該病日常管理是重點,所以養殖戶要重視養殖的日常管理問題,綜合處理牛的各種問題。通過作者多年經驗,腹瀉初始,因為傳播源較小,發病范圍很小,比較容易控制,只要能及時隔離病牛,并且進行相應的消毒和防疫,有效切斷病毒傳播,那么病毒性的擴散范圍就很難得到進一步擴大。
總體而言,我國牛病毒性腹瀉問題造成的損失可控,其對應的防治成效顯著,所以養殖戶面對這一類病癥無需過多擔心,只要及時查明病因,按照正確的方式、方法防治和治療,那么該病就很難影響養殖戶的實際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