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畜牧獸醫局響水畜牧獸醫站 516100)
養殖生豬一直是農村致富的項目之一,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養豬戶得到國家和政府的補貼,養殖數量不斷增多。但養豬本身也是一項技術活,既需要農戶投入大量的養殖時間和精力,也要養殖戶用心學習常見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豬氣喘病指的是受到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豬會出現呼吸不暢、肺炎支原體性疾病,這種豬疾病比較常見,表現出的癥狀是咳嗽和氣喘,但該疾病如同感冒一樣具有傳染性,一旦發現豬感染氣喘病就要及時隔離并采取治療。當豬到了患病中后期會出現急性肺水腫、肺氣腫等肺部功能異常的問題。豬氣喘病高發的季節是冬春、夏秋的交際,因為這時天氣變化較快。
生豬幼崽在約為5、6 個月大時容易感染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該疾病也是豬呼吸道疾病的一種,誘發該疾病的是多沙殺性巴氏桿菌及敗血博氏桿菌,當豬感染此疾病時,往往會出現鼻炎、面部變形萎縮等現象,并且由于豬自然免疫力遭到破壞,在感染其他疾病后加速了死亡速度。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會導致豬出現生產緩慢的現象[1]。
該病表現為豬關節炎、腦膜炎、敗血癥等,其中淋巴結膿腫和血性鏈球菌疾病是人畜共患病,危害性較強,傳染性也較強。
豬藍耳病指的是豬繁殖與呼吸道綜合癥狀,是豬生殖系統病毒與呼吸道綜合征病毒共同導致的高致病性傳染病。一旦感染,處于妊娠期的母豬會出現精神萎靡、高熱、進食量下降及呼吸困難等癥狀,而患病仔豬會出現采食量下降、精神抑郁等問題,其中有的幼崽在患上豬藍耳病后皮膚還會出現病斑等癥狀,有的病豬在腹部、耳朵等部位會出現發紅、發紫癥狀。
為了增強豬的免疫力,可以借助藥物措施來實現。通??诜a液鹽、可溶性黃芪、電解多維等藥劑的應用能增強豬的免疫力。在生豬疾病防治中,養殖戶可以為其接種疫苗,增強豬的免疫力,如治療豬瘟、細小病毒、豬藍耳病、口蹄疫和偽狂犬病。治療方案要結合生豬養殖情況而定,如母豬第一胎以前養殖戶必須做好豬的免疫工作,而母豬生育了2 胎后就可以暫停細小病毒疫苗的接種。另外,如果豬群沒有受到傳染病影響,不得采用抗生素來對豬進行保健。但如果出現傳染病癥狀,就要對病豬進行隔離,針對豬的癥狀對癥下藥。還要定期為豬驅蟲,防止寄生蟲對豬帶來的負面影響[2]。
豬舍環境安全對防止豬感染疾病具有積極作用,日常管理時要保證豬舍干凈、衛生。在建設豬舍時,養殖戶可以利用空心磚、石塊等來修建墻體。豬舍墻體的高度要控制在2.4~2.8m,常用的豬舍屋頂界定是等坡式屋頂、單坡式屋頂,地面要堅實平整無縫隙,并且要具備良好的排水效果,清潔起來簡單高效。同時豬舍還要做好防雨處理,內部門窗要和外部通道連接起來。豬舍在投入生產應用后,養殖戶要加大力度對豬生長環境、生產情況進行觀察和關注,降低生豬患病風險,合理控制養殖戶的飼養密度,防止豬舍內滋生細菌,做好定期消毒和清潔。
我國相關部門非常重視豬瘟的治療,并將豬瘟列為重大動物疾病,非典型豬瘟、慢性豬瘟是生豬養殖業中的主要影響因素,生豬養殖場管理混亂、免疫失敗等是導致豬瘟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非正規養殖場在防疫措施上做不到位,疫苗與飼料控制不合理,導致豬瘟容易爆發。為了控制豬瘟疫情,要科學合理地控制疫苗與飼料,使養殖戶在進行養殖時選擇質量可靠且符合國家標準的疫苗。獸醫部門可以開展緊急免疫接種工作,對出現豬瘟臨床表現的生豬注射豬瘟弱毒活疫苗,有效控制豬瘟。
疾病對養殖戶的生產效益帶來直接影響,只有加強對豬疾病的認識,做好日常管理與防護,在生豬出現疾病時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才能有效遏制常見豬疾病的發生,降低豬疾病對養殖戶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