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朐縣農業農村局 262600)
口蹄疫是偶蹄類動物的共患傳染性疾病。每年都可能發生,具有傳播速度快、潛伏期較短的基本特點。羊感染口蹄疫可能會導致腸黏膜與胃部出現炎癥,嚴重的可能會引發心肌炎。如果養殖場的衛生消毒工作不到位,可能會出現感染情況,羊奶與肉的質量也會受到較大影響,還會導致養殖人員利益受損。下面對羊口蹄疫的治療與應對措施進行闡述。
患病羊蹄部、舌、面等部位會出現水泡,在得病初期不容易被發現。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病羊癥狀越來越明顯,出現精神不振,飲食不規律及走路不穩等現象。甚至嚴重的病羊會出現體溫升高,發熱的現象,大約在3~4d 之后,病羊的四肢出現水泡[1]。病羊在剛起水泡時,水泡內的液體是無色的,而后逐漸變得渾濁。水泡破裂后,顯露出鮮紅色的潰爛面。如果病羊蹄冠部出現水泡,可能在結痂后出現蹄殼脫落現象。
羊口蹄疫常規防控過程中,做好消毒工作十分重要,定期清理糞便與污物,選擇2%~4%燒堿液、2%的苛性鈉、10%石灰乳、1%強力消毒靈其中的一種,做好全面消毒工作,每天最少進行2~3 次,以此保證達到衛生防疫的基礎目標,對使用的消毒劑也需要定期更換,避免產生耐藥性。在使用新羊舍前3d,要利用甲醛溶液或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晝夜消毒,并且通風超過1d。
要想預防羊口蹄疫,強化飼養管理十分重要。相關工作人員不能攜帶無關的東西進入羊舍,還要穿戴工作服與鞋,進入羊舍打掃衛生與飼養。使用的工具也需要定期消毒,如果發現異常情況需及時匯報。管理人員要對口蹄疫有基本的了解,還要掌握防范措施,保證消毒后才能進入羊舍。
口蹄疫最明顯的傳播方式是病源移動,許多養殖場都盡量做到自繁自產,不從疫區或口蹄疫高發地區引進羊種。在此過程中還要保證不到公路等交通要道中放羊,也不到疫區購買飼料[2]。最后,定期進行蟲鼠撲殺工作,避免出現傳染源。在此基礎上,對新購買的羊進行更加嚴格的檢疫,不能購進病羊,還要保證官方獸醫出示防疫證。在大批量引進羊種時,檢查無誤后才能進行防疫注射,并且觀察超過7d。羊種運回到養殖場后也需要進行防疫注射,每半個月檢查一次,確認無病羊混入羊群,還要避免賣出的羊群染病流入市場。
在羊養殖過程中,如果出現疫情,不管養殖地區的規模如何,都要及時上報給衛生檢疫部門,并且由專業的人員開展疫情控制與鑒定工作,以此杜絕出現大規模疫情流行的問題。只有嚴格的執行隔離、封鎖消毒工作,才能對健康羊群進行藥物控制與緊急接種,并且做好檢疫工作。病羊待過的地方要進行徹底消毒,并無害化處理病羊的毛發、排泄物等,還需要處理被污染的飼料,及時撲殺可能被感染的動物,避免出現疫情擴散問題。
在嚴格的隔離條件下護理與治療病羊,將病羊隔離在清潔的欄內,還要多加清水,精心飼養病羊。在日常飼養的基礎上加入礦物質、食鹽等,以流食為主,充分考慮營養結構,務必保證食物充足[3]。在治療過程中,口腔潰爛的羊要使用碘甘油或冰硼散,蹄部潰爛的羊用3%臭藥水或來蘇兒進行洗滌,擦干后涂角石脂軟膏等,還要使用繃帶進行包扎。最后一頭羊痊愈或被屠宰后14d 并沒有出現新的病例,經歷過徹底的消毒后才能解除封鎖。但在羊養殖過程中,如果口蹄疫感染牲畜不主張利用康復治療法,而是要捕殺全部感染病例,以此避免出現疫情擴散情況。
總而言之,在羊常見傳染性疾病中,應更加注重做好日常管理與消毒工作,還要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如果出現一只羊感染,需要及時進行處理,避免出現大面積感染現象,將養戶的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