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燕 李娜 盛海霞
(1,山東省費縣費城畜牧獸醫工作站 273400;2,山東省費縣畜牧發展促進中心防疫科 273400)
隨著現代化養殖不斷發展,大規模、集約化養殖已經發展基本成熟,各個養殖場都有一套針對自己豬場現狀的管理規范,免疫計劃、保健計劃均會嚴格按照規范實施。因為目前疫苗的使用藥物的定期使用,養殖場一般生產比較穩定,不會出現大群爆發疾病,特別是細菌病爆發的現象。但豬只的突然暴斃卻時有發生,可能單個豬只的死亡是某一種疾病爆發的前兆,所以應引起我們基層養殖人員的重視,探究猝死原因,及時調整方案。
高致病性藍耳病是由變異藍耳病病毒毒株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高致死性的疫病[1],患病豬往往體溫升高至41℃左右,發生明顯結膜炎,眼瞼水腫,呼吸道疾病癥狀明顯,常發生腹式呼吸。對病死豬進行剖檢可見脾臟邊緣有黑色梗死灶,腎臟呈現土黃色,內臟多彌漫性出血點;也可看到消化道潰瘍、壞死甚至出血等病理變化在臨床上豬只猝死后經過解查看病理變化及借助實驗室檢測即可確診,此時一定要時刻注意整個豬群的健康程度,可以采取不同階段豬只的血液進行抗體水平檢測,然后進行方案處理。
豬瘟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溫和型豬瘟,往往急性豬瘟發生時,病豬突然死亡比表現任何臨床癥狀,對病死豬進行剖檢可見內臟器官均有不同程度出血,全身淋巴結腫大甚至萎縮,脾臟邊緣可見明顯黑色梗死灶[2]。典型特征是回盲瓣有紐扣狀輪層樣潰瘍。一旦確診即可對大群進行抗體檢測,如果抗體水平尚可,可用抗病毒中藥進行全群保健,如抗體水平不合格進行緊急全群免疫豬瘟疫苗。
急性豬丹毒往往不表現任何臨床癥狀而突然死亡,病死豬全身呈現敗血變化,皮上可見明顯藍色、紫色瘢痕,用手用力按壓褪色。對病死豬進行剖檢可見呈現櫻桃紅色的脾臟,淋巴結腫大淤血,腎臟有針尖樣出血點,胃底黏膜和小腸有很嚴重的出血癥狀[3]。該病具有高致死率和較高傳染性,一旦確診即可對全群飼喂大劑量阿莫西林,連用7d;對發病豬用800 萬單位青霉素緊急肌注,每天2 次,連用3d。
該病多發生于21 日齡前后的仔豬,多個體發病,偶有整窩發生案例,死亡率很高,死亡時間很快,發現時仔豬往往沒有治療價值。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頭部水腫,患病豬往往出現繞圈,尖叫。該病致病原為大腸桿菌,需要豬場改善養殖條件,保證豬舍內良好環境衛生。
本病主要發生在強應激后,多發生在8 月齡的肥豬或者公豬。對病豬進行剖檢,經常能看到腸管內有大量血液,但整個腸道沒有明顯出血處。
本病多發生于受刺激后,豬只經常沒有任何臨床癥狀突然發生猝死。如公豬配種時多發,驅趕豬只時,長途運輸時等等。本病主要是因為刺激時神經過于緊張,機體亢奮過度,導致猝死。
本病多發生于7 日齡內的仔豬,尤其是3 日齡內的新生仔豬。多單個發生,偶有群體發生案例,對病死豬解剖可見腸系膜淋巴結呈鮮紅色,腸道內有血色內容物。
本病的最急性病例通常不表現任何臨床癥狀,突然倒地死亡,同時口、鼻中多有淺紅色泡沫狀分泌物,一般體溫均升高,多為42℃以上。臨床上多表現嚴重呼吸道疾病癥狀,腹式呼吸、犬坐式呼吸,往往幾小時內死亡。對病死豬進行剖檢可見氣管內充滿泡沫,肺臟呈黑紅色,腹腔內甚至肺臟表面有纖維素滲出附著,有明顯的間質性肺炎病變。
在平常的飼養管理中,霉菌毒素中毒的現象較多見,中毒豬只往往經過一段時間的蓄積才會發病,眼屎淚斑嚴重,皮角毛躁,經常表現為猝死。急性比例往往表現后軀搖擺無力,不喜運動。對病死豬進行剖檢可見肝臟腫大壞死,黃染明顯,且有出血點,消化道出血明顯,淋巴結水腫,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