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縣光華鎮畜牧獸醫站 134111)
便秘是由于腸道弛緩或食入過多難消化的飼料或泥沙,腸內物停滯干固引起腸道完全或不完全阻塞一種腹痛性疾病。該病多發于集約化限位飼養的懷孕母豬,特別是懷孕后期、分娩期、產后初期的母豬,仔豬、育肥豬很少發生。母豬發病后輕的采食和泌乳減少,影響胎兒和仔豬發育,重的很難治愈,易造成母豬和仔豬死亡,影響養豬業發展和經濟效益。
(1)長期飼喂含粗纖維較高難消化的飼料或混有大量泥沙的飼料,粗纖維或泥沙在腸道排泄緩慢、停滯干固而引發便秘;長期飼喂含粗纖維不足的精細飼料,其對腸道刺激不足,腸道蠕動緩慢而引發便秘。
(2)各種原因引起飲水不足或青綠多汁飼料喂量不足引起腸內物水分不足而干燥便秘。
(3)長期運動不足引起胃腸道松弛、消化液分泌減少而引發便秘。
(4)用藥不合理,長時間使用腸道廣譜抗菌藥如土霉素、金霉素等,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微生物消化障礙,或長時間使用抑制腸道蠕動的藥物如阿托品而引發便秘。
(5)繼發于高熱性疾病、高熱性傳染病如肺炎、豬瘟、藍耳病、混合感染等,或氣溫過高,超過35℃以上而引起的高熱性反應,可引起體內和腸道水分消耗過多而引發便秘。
(6)懷孕母豬內分泌失調引起虛火旺盛、耗傷津液而便秘;母豬在分娩過程中消耗和過多的體液而便秘;母豬懷孕后采取限位限量飼養,限位飼養引起運動不足,限量飼養采食量減少,食物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長引起水分被過度吸收而引起便秘;母豬懷孕后期胎兒壓迫腸道,引起腸內物排泄障礙而易發生便秘;產后母豬產道發炎、乳腺炎引起發燒而繼發便秘。所以,懷孕母豬,特別是限位限量飼養的懷孕母豬及懷孕后期、分娩期、產后初期的母豬更易發生便秘。
(1)合理搭配飼料,除應根據各生長階段特點提供營養均衡的全價飼料外,粗纖維飼料應保持在8%~10%,孕豬日糧中稻殼、精糠不宜超過10%。粗纖維飼料不宜過低或過高,過高難以消化,過低對腸道刺激不足,易引起便秘;孕豬每日要飼喂一定量青綠多汁飼料,妊娠前期每天每頭1~1.5kg、妊娠中期和后期及泌乳期每天每頭1.5~2kg,這樣既可增加食欲和補充維生素又能促進泌乳和防止便秘;孕豬不宜限位限飼,妊娠前期日糧中可加入20%~30%小麥,泌乳期加入8%~10%小麥,使母豬有飽腹感;日糧和青綠多汁飼料要干凈,避免混入過多的泥沙。
(2)加強母豬飼養管理。保證供給充足干凈飲水,特別是炎熱的夏季;保證適當運動,懷孕初期(1~3 周)和臨產前1~2 周可適當減少運動,防止意外刺激引起流產、早產,妊娠中期(20~100d)要適當運動和光照,這樣既有利于胎兒發育又可預防便秘和難產;提供適宜的溫度、濕度、密度、光照,保持安靜避免突然驚嚇等不良刺激;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3)孕豬產前3d 要逐漸減少飼料喂量,每天減少1/3,產后再逐漸增加飼料喂量,每天增加1/3,3d 后恢復正常。產后日糧中可加入2%~3%的蜂蜜來潤滑腸道防止便秘。母豬分娩期間和分娩后要供給充足麩皮糖鹽水(麩皮1.5kg、紅糖0.5kg、鹽1 兩、溫水5kg),讓其自由飲用,以補充分娩時損失和消耗的體液,這樣既有利于泌乳又可預防母豬便秘又可避免因其口渴而誤食仔豬。
(4)發生便秘時要及時治療。治療便秘的瀉藥有容積性瀉藥(硫酸鈉)、潤滑性瀉藥(植物油、液狀石蠟)、刺激性瀉藥(大黃、巴豆)、神經性瀉藥(氯化卡巴膽堿、毛果蕓香堿),但神經性瀉藥、刺激性瀉藥、容積性瀉藥在促進胃腸蠕動起瀉下作用時也能引起子宮收縮引起流產,所以,這些瀉藥不宜用于孕豬,可用于產后母豬。潤滑性瀉藥可用于孕豬便秘。
處方1:硫酸鈉或硫酸鎂30~80g、水500~1000ml,或人工鹽50~100g、水適量,灌服。
處方2:植物油或液狀石蠟100ml、甘油30ml,灌服。
處方3:大黃、麻仁、桃仁、郁李仁各15~30g,煎汁去渣再加植物油60ml,灌服。
處方4:每噸飼料加龍膽草250g、火麻仁750g,混飼。
處方5:頑固性便秘可用溫肥皂水深部灌腸。腹痛明顯的要止痛,20%安乃近3~5ml、肌注,或鹽酸氯丙嗪注射液5~40ml、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