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繼東 邢玉芳
(1,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富太鎮畜牧獸醫站 132308;2,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紅旗嶺鎮畜牧獸醫站 132311)
生豬養殖過程中常見各種疾病,部分疾病的發病率較高,部分疾病傳染性與致死性較強,未能對這些疾病進行科學的防控管理將增加疾病大范圍爆發的風險,嚴重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1]。為了從疾病的根源著手,預防疾病發生,必須在養殖過程中將預防工作做好,盡早進行科學治療,將疾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降低生豬發病率與死亡率。
該病是豬丹毒桿菌感染生豬后引起的熱性、急性傳染病。豬丹毒桿菌對日光、腐敗、干燥、火熏等均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對熱抵抗力不強,15℃下15~20min,70℃下5min 可殺死。對1%氫氧化鈉、1%漂白粉及3%來蘇水均敏感。豬丹毒是人畜共患病,主要經皮膚創傷接觸病菌及飲食經消化道感染發病。亞急性疹塊型的皮膚可見疹塊,在四肢、肩、背及胸腹可見,形狀主要為圈形、菱形及方形,突出表皮,疾病早期充血,按壓后褪色,后期紫色淤血,按壓后不褪色。急性敗血型主要表現為精神抑郁、高燒,部分可見黏膜發紺、便秘、嘔吐,皮膚先潮紅后發紫,可突然死亡。
該病為傳染性疾病,急性特征為腦膜炎與出血癥。前者以小豬居多,病豬體溫在短時間內升高,伴有間歇性神經癥狀,四肢脈狀搏動,仰臥到底;后者可見呼吸困難、體溫升高等癥狀,常見抽搐死亡或突然倒地,口鼻可見紅色泡沫狀液體。
豬瘟是養豬業最為嚴重的疾病,為豬瘟病毒引起的疾病,其具有高度傳染性,病豬死亡率高。豬瘟的癥狀表現多樣,主要特征為器官淤血,病豬多伴有器官壞死的癥狀。幼豬生長階段及母豬繁殖階段都可見豬瘟發生。豬瘟有急性、慢性及遲發性3 種類型,但無論何種類型,其致死率都較高。發病初期病豬表現為拉稀、體溫上升、精神萎靡、進食減少等,發病1 周后死亡。
2.1.1 科學喂養
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優質飼料,保證飼料質量。結合當地氣候變化及生豬各生長階段的需求合理調配飼料,飲用水應保證干凈,絕對不能使用變質、發霉的食物等。對晝夜溫差大、氣溫變化快的地區,要注意調整飲用水的溫度,預防水溫不合適引起的腸道疾病。
2.1.2 嚴格消毒
減少生豬疫病發生的關鍵在于切斷傳播路徑,消滅傳染源,將易感動物保護好。適當開窗通風,以改善空氣質量;注意保持豬舍衛生,定期進行全面且嚴格的消毒,保證豬舍環境相對干燥;分隔管理剛生產的母豬、哺乳期母豬及小豬。養豬場應封閉管理,凡是進出人員及車輛都要進行嚴格消毒,以免外來致病菌進入養豬場。
2.1.3 做好免疫工作
嚴格按照自繁自養的原則進行生豬養殖。當引進新品種時,要將檢驗免疫工作做到位,以免不同種群的豬感染病菌。豬群出欄后將豬舍徹底清洗;對帶病的豬群要清圈,將豬舍空置10d 后再進行全面消毒后才能繼續使用。豬群要定期接種傳染性強、常見的疾病疫苗。
生豬患病后會表現出精神萎靡、行走不便、排泄異常、體溫增高、食欲減退等癥狀,發現這些癥狀后應及時隔離可疑病豬,并全面檢查,判斷患病情況。杜絕盲目診治,使用的藥品應符合質量控制標準,有國家批準文號,由正規廠家生產。
治療生豬疾病的前提在于提高免疫力,盡早診斷疾病,判斷病情嚴重程度,根據病豬所患疾病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當病情嚴重時應酌情淘汰,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結合病豬年齡、體重、發病時間及嚴重程度等綜合用藥,嚴格控制用藥次數及劑量,注意科學用藥,這樣才能保障治療效果與安全[2]。
生豬疾病預防與治療藥從飼養方法、飼養理念及治療手段等方面著手,廣大養殖戶要不斷學習相關知識,高度重視疾病的預防,當生豬患病時及時進行科學治療,這樣才能控制病情,提高自身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