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苗,李 艷,楊少杰,李 浩,晉小軍
(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蔬菜從采收、運輸到上架的每個過程都會產生一些廢棄的殘枝爛葉,如采收成熟的新鮮蔬菜時去掉的那些不能用作食物的部分;從大田運輸至市場過程中,會導致一些蔬菜受損,這時需要去掉的那些破損部分;上架前為了商品美觀會對蔬菜進行一些簡單處理,處理過程需要去掉的部分。這些殘枝爛葉構成了大量的蔬菜垃圾,被稱為尾菜[1,2]。
尾菜對人類的生活有著很大影響,尤其是對城市中的市容市貌及人類生活環境影響,如若對這些尾菜不能及時進行處理,就會滋生出大量的細菌,從而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3]。一棵白菜就要丟掉約0.5 kg 的菜葉和根,0.07 hm2地就會產出數噸尾菜垃圾,我國又是一個農業大國,一年下來所產生的尾菜可謂數不勝數。尾菜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菜農和政府,很多城市也都受到了尾菜的影響,尾菜污染已經嚴重制約了當前蔬菜產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目前甘肅省的尾菜處理技術主要包括尾菜漚肥、加工飼料、尾菜直接還田等,尾菜再利用工作正處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機遇期和技術推廣效應的集中顯現期[4]。要想讓蔬菜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促進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好尾菜污染及尾菜資源化利用問題。
要求生產基地周邊不能存在污染源;當地環境空氣質量按GB3095 中規定的二級濃度限值執行;尾菜還田的土壤環境質量按GB15618 中規定的二級標準執行。
要求選擇前茬作物已經完全腐爛的區域進行尾菜還田處理。若前茬蔬菜還未完全腐爛就開展此技術并種植下茬蔬菜,對播種質量和蔬菜的生長均有影響,嚴重時還會引發病蟲害,導致產量降低、品質下降,使農民的經濟收益大幅度降低。
一是一年之內收兩茬的蔬菜產區,前茬尾菜不可直接還田。一年之內收兩茬的作物,一般未完全腐爛的第一茬會對第二茬造成影響,如引發病蟲害,致使作物產量減少、品質降低,農民的經濟收益大幅度降低,同時還會引發食品安全問題。
二是木質化程度高的尾菜不能直接還田。木質化程度高表明木質素含量高,木質素主要位于纖維素纖維之間,是使木質部維持極高硬度的成分。木質素含量高的尾菜在還田過程中不易腐爛,不能為作物提供養料。因此,常選用木質化程度低的尾菜進行直接還田。
三是不可選擇會與作物發生連作障礙的尾菜。倘若選擇與作物同種或近緣關系的尾菜還田,則會引起連作障礙,導致土壤有害微生物不斷增加、土壤的理化性質發生改變、土壤養分降低,甚至發生植物自毒作用。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種植時要注意倒茬,合理選擇后茬作物。
在蔬菜完全采收后,先挑揀出地里不能降解的無機物,如捆綁蔬菜的一些線繩、種植蔬菜時所覆的地膜、隨手扔在地里的農藥袋等。隨后將地里剩余的根、莖、葉剪成長約5 cm 的小段,并均勻鋪撒在土地表面。
施尿素75~120 kg/hm2,然后用有壁犁深翻,要求深度達到25~30 cm,將尾菜和尿素全部掩埋到土壤中。最后再用耱或耙把地表整平,以達到保墑、促進腐解的目的。如果土壤墑情較差,土壤含水量不足20%,或尾菜含水量低時(干尾菜所占比例過大),在翻耕后要及時灌水,以促進腐解,提高腐解效果。
高溫季節(6—9 月)1 個月就可徹底腐爛。腐熟程度以蔬菜尾菜看不見原有形態,且腐爛成具有彈性的黑褐色物質為標準。但是在低溫情況下,尾菜的腐爛速度比較慢,腐爛時間較長。
通過近幾年的研究,國內外尾菜處理均已從消除尾菜污染轉變為合理利用尾菜資源,使尾菜變成了有機肥、飼料、沼氣等。雖然尾菜處理利用研發工作已經開展了很多年,也從多方面對尾菜的處理利用進行了研究,但由于尾菜種類繁多、來源不同且季節性強,不能長期均衡供應,研究者們難以統一處理利用技術,這嚴重影響了現有尾菜處理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3]。而尾菜直接還田技術所需要的成本較低、污染較小且利用率高,能很好的解決尾菜問題,在滋養土壤的同時還可美化環境。
芹菜、花椰菜、娃娃菜3 種蔬菜是甘肅省產生尾菜最多的品種,這3 種蔬菜的種植面積也較大,占蔬菜總種植面積的40%,每年產生的尾菜大約有100多萬t[5]。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種植規模及不同的資金投入等情況,合理利用尾菜直接還田技術,對污染自然環境的尾菜進行生態化處理,從而推進農業生態循環,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