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研
(甘肅省臨澤縣新華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甘肅臨澤734203)
臨澤縣隸屬于甘肅省張掖市, 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地處東經99°51′~100°30′、北緯38°57′~39°42′,年平均日照時數為3 052.9 h。氣溫日較差大,縣城年平均日較差14℃,年平均氣溫為7.7℃,年均無霜期176 d,年均降水量118.4 mm、蒸發量1 830.4 mm。東鄰張掖市甘州區,西接高臺縣,南依祁連山與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北毗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總面積2 727 km2。全縣轄7 個鄉(鎮),71 個行政村150 294 人。2017年全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103 萬hm2(含荒地),玉米制種面積穩定在2 萬hm2以上,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64.46%;蔬菜面積約為0.667 萬hm2,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21.48%。
嚴格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制,推行縣、鎮、村三級網格化監管體系,層層靠實責任,一級一級抓好落實。做到覆蓋全面、全程監管、權責明晰、精細管理、科學高效。
引進和推廣生物綠色防控技術,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開展農業標準園建設,推進標準化生產。全縣農業標準化生產面積達2.733 萬hm2,占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的86%?,F有省級蔬菜標準生產園2個、省級標準化養殖示范場(區)5 個、市級標準化養殖示范場(區)24 個,輻射帶動建設縣級蔬菜標準園25 個、標準化養殖場(區)152 個。
建成全省一流的農產品檢驗監測中心7 個,構建了以縣級檢測中心為核心、7 個鄉(鎮)質量監管站為基礎、28 家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檢測點為補充的監測網絡??h級檢測中心全年定性抽檢農產品樣品數量不少于8 000 個,定量抽檢不少于600 個;鎮級監管站每月不少于4 次檢測,全年定性抽檢樣品數量不少于7 200 個。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實行產品自檢和委托檢測制度,保證農產品“出基地”批批檢測、全覆蓋檢測。建成了全省首家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產地檢疫出證率、病害肉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
按照“產銷有記錄、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追究”的總體要求,制定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完善以農業投入品采購、農事生產、農產品銷售為主要內容的生產記錄檔案,建立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臺,將7 個鎮、65 個生產主體和70 個農資門店全部納入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建成縣級質量安全追溯示范點28 個,開展產品追溯246 批(次),構建了“事前預防、事中監管、事后處置”為一體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臺,實現農產品生產、收購、銷售、消費全鏈條質量追溯全覆蓋。
充分利用互聯網、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及工作成效,印發各類宣傳資料,在村社顯眼位置懸掛橫幅,舉辦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訓班,積極開展綠色有機食品進社區、進校園活動,大力宣傳推介臨澤縣“三品一標”農特產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不斷提升農產品市場占有率,為創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營造良好氛圍。
進一步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大力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既要在增加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總量上做文章,又要在規范運行、發揮帶動作用上下工夫,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規模經營和社會化服務,探索發展新興產業,通過土地流轉、土地互換、土地入股等形式,擴大經營規模,增強農戶帶動能力,促進臨澤縣農業健康發展。
圍繞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深入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積極推廣合理施肥、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科學用藥、物聯網等技術。大力提升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信息化水平,加快淘汰環境兼容性差的農藥品種,促進先進植保機械和高效環保農藥的引進推廣應用。加強病蟲害生物防治、生態控制、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的集成應用,加快實施精準施肥、優化調整使用結構、不斷改進施肥方式、促進有機肥替代化肥。推進病蟲害綠色防控、推廣新農藥新器械、推行精準施藥和統防統治,確?;兽r藥減量增效取得新成效,力爭到2020 年底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化肥農藥利用率達到40%以上。
根據臨澤縣農產品生產實際,嚴格執行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禁用清單”,嚴格落實“一嚴格五禁止”規定,在全縣范圍內開展農資打假檢查和專項整治,對農業投入品經營許可及范圍、票據是否齊全、購銷臺賬是否跟進建立、是否制假售假、是否經營高劇毒農藥等情況進行例行檢查,對各農產品生產基地及街道農產品銷售經營門店進行抽樣抽檢,對檢查出的問題建立臺賬,責令即時、限時整改,并進行問題整改“回頭看”,對檢查出的不合格或者違禁農藥進行收繳銷毀,不斷強化市場監督管理。
臨澤縣7 個鄉(鎮)均成立了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配套完善檢測設備,購置配備農藥殘留速測儀、葉綠色測定儀、病蟲調查統計器、谷物水分測定儀、土壤養分速測儀等設備,積極開展農產品農殘快速檢測工作,組織農產品質檢員不定期對全縣蔬菜種植基地、農資銷售門店和種植大戶生產、銷售的果蔬、農資開展抽樣抽檢,對不符合農產品安全標準的果蔬、農資,及時查明原因,下發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并納入重點監管對象,加大對其抽檢頻率,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強化“三品一標”農產品質量管理,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
把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供給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落實綠色生產措施,健全全程可追溯體系,大力支持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開展品牌創建,加快“三品一標”認證步伐,聚力打造一批“新字號”知名農產品品牌,著力開發“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的特色農產品,加大農特產品宣傳推介力度,與電商接軌,持續開展微信直銷,抖音、快手等平臺推介活動,共促優質農特產品走出小地方、通向大市場、賣上好價錢。
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先進的工業裝備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引領生產,轉變過去依靠拼資源消耗、拼要素投入的發展方式,遏制環境透支的態勢,倡導農產品生產標準化,促進農產品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創新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發展模式,做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倡導綠色、減量和清潔化生產,遵循資源循環無害化利用,嚴格控制和鼓勵減少農業投入品使用,推行標準化生產和規范化管理,將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控制和全程監管落實到農產品生產經營環節,有利于實現“產”“管”并舉,從生產全過程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