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雅娟
(莊浪縣農業經營服務中心,甘肅莊浪744699)
近年來,莊浪縣把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提升工作作為推動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強化組織領導,健全組織體系,強化服務指導,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緊緊圍繞全縣果品、馬鈴薯、畜牧、蔬菜等優勢特色產業,以專業村和基地為依托,積極引導村集體、種養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抱團組建三級聯合社,有力地推動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提升,帶動了農民收入的持續增加。
莊浪縣累計登記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1 655 個(三級聯合社141 個),其中:縣級示范社72 個,創建市級示范社37 個,省級示范社26 個,國家級示范社6 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達2.66 萬戶,帶動農戶3.68 多萬戶。其中:果品專業合作社75 個,馬鈴薯專業合作社40 個,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67 個,蔬菜專業合作社13 個,占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的74.4%。
全縣196 個貧困村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826個,其中運營規范的296 個,占35.8%,運營一般的375 個,占45.4%,未運營的155 個,占18.8%。2018年底開始,按照“控數量、提質量、促提升”的思路,對全縣貧困村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整改提升。截至目前,貧困村農民專業合作社運營規范的301 個,占36.4%,運營較規范的323 個,占39.1%,未運營的125 個,占15.1%,注銷吊銷的77 個,占9.4%,運營較規范以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624 個,占75.5%。
按照“國有公司(龍頭企業、村級班子、能人大戶)+專合組織+產業基地+農戶”模式,組建國有公司推進型縣級聯合社,跨鄉(鎮)、跨村社組建龍頭企業帶動型、村“兩委”班子成員牽頭組建村級班子帶領型、農村能人、大戶牽頭興辦型聯合社。按照有基地、有實體、有能人、有營銷渠道和會建賬5 個標準,新建自然村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機結合實體經濟,實現聯合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國有公司、龍頭企業組團發展。
按照“黨委政府主導,公司化運作,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貧困戶入社入股分紅”的思路,建立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運行體制,在18 個鄉(鎮)、293 個行政村每村建立種植業、林果業、養殖業3 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由農村種養大戶、運銷大戶、農民經紀人等牽頭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吸收農村主要從事種植、養殖的農民加入合作社,開展特色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經營活動。
以農業企業為龍頭,組織農戶以土地和勞務入股,建立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為農戶提供產前技術指導、產中加強管理和產后銷售服務,保障了農產品銷售渠道。
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提升和提質擴量,經營范圍不斷拓寬,已由原來的單純以種植、養殖主要農產品生產擴大到多種經營服務領域,農機服務、農資經營、農產品銷售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運營,彌補了農業生產的不足和短板。與超市、運銷企業建立穩定產銷關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63 個,有30 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電子商務,建立農產品網絡銷售平臺,實現了網上直銷、信息查詢及溝通聯系。
隨著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的增強,市場體系的不斷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完善運行機制,改進服務模式,實現生產、管理、運銷等標準化運營模式。一是統一生產標準,統一原料供應,統一管理措施,提高了產品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二是統一組織銷售,實現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降低了交易成本,減小了市場風險。三是統一應用新品種、新技術,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保障了優質優價。通過“五統一”服務模式,既提高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盈利空間,又增加了社員的收入,其服務功能和作用發揮日益明顯。
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的規范提升,實行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意識逐步增強,逐步形成了全縣以果品、馬鈴薯、畜牧、蔬菜為主的農業產業格局。申請注冊了“紫荊紅”果品、“莊薯”馬鈴薯、“強莊”生豬、“裕源淀粉”水晶粉條等知名商標品牌,認定認證了一批蔬菜、蛋雞、鮮雞蛋、獺兔等“無公害”農產品及“綠色食品”原料生產產地,形成了“果升級、牛擴量、薯提質、勞增效”的良好態勢。
建立了縣委縣政府統一領導、分管領導劃片包干、聯系鄉(鎮)縣級干部具體指導、相關部門協調配合、100 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隊伍具體負責的工作機制,制定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提升和發展壯大的實施意見(試行)》《莊浪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席會議制度》《莊浪縣產業發展指導員及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制度》《全縣貧困村合作社反饋問題專項整改工作方案》,為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提升建立了責任體系,提供了制度保障。
以完善組織體系、規范內部管理、強化聯結機制為關鍵,探索創新4 種發展模式,有機結合實體經濟,精細化管理,高質量運營,實現組團發展。
依托全縣100 個產業技術服務隊,抽調熟悉農民專業合作社政策法規、業務能力強、工作作風實的農業農村系統干部,畜牧、農技和果業技術骨干,鄉(鎮)分管領導和包村干部共703 人,組建了縣、鄉、村三級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隊伍,兼任產業發展指導員,定點包抓自然村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鄉村兩級聯合社。累計舉辦縣級培訓班4 期1 500 多人(次),發放宣傳資料3.5 萬份、合作社政策宣傳掛歷5 000 份,社員證和股權證7 萬本,邀請專家教授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人員培訓2 期380 人(次),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定期召開社員大會,提高了管理人員和社員的整體素質。
按照“立足實際、分類指導、逐社規范、整體提升”的原則和“控數量、提質量、促提升”的整改要求,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全力抓農民專業合作社整改提升,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制定規范提升“一社一策”,完善章程,建立“三會制度”,完善內業資料,協調農民專業合作社與企業、社員簽訂訂單,健全規范賬務,督促農民專業合作社按期足額分紅,同時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空殼社”專項清理,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布注銷公告,及時注銷,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運營。
2018 年以來,按照每村、每個農民專業合作社50 萬元的標準,將196 個貧困村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資金入股縣農發公司,按照年均10%的比例固定分紅,每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每年提取5%的公積金和公益金、入社入股貧困群眾獲得95%的固定分紅,有效增強了農民專業合作社運營能力,增加了貧困戶收入。采取貸款貼息、加工補貼、參加農產品展銷會等措施,全力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籌資、推介產品、開拓市場。
莊浪縣督查考核局、縣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三部門成立了聯合督查組,不定期進行督導檢查,每進一個村,做到村不漏社逐個進行指導,發放整改通知書,農民專業合作社“空殼社”注銷吊銷告知書,累計發放整改通知書300 多份,發放注銷吊銷告知書20多份。把抓好農民專業合作社整改提升工作納入鄉(鎮)和部門年度重點工作考核內容,把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整改工作作為黨政干部評先選優、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將任務分解到人、責任明確到人,構建起上下貫通、橫向到邊的責任體系,對重視不夠、謀劃不深、數據不實、措施不力的部門、鄉(鎮),在全縣范圍內進行了通報,縣上分管領導對相關鄉(鎮)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限期整改,確保了整改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莊浪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規范提升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領辦人能力不強。村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多是圍繞主導產業組建,很少圍繞“產業能人”組建,合作理事長文化程度低,經營管理水平不高。二是發展不平衡。川區鄉(鎮)農民專業合作社運作良好,種植、畜牧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數量多,林業、服務業等相對較少,果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較好,糧食領域農民專業合作社沒有形成產、加、銷一體化運營服務。三是帶動力不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總體還處于發展起步階段,總體數量多,真正效益好、帶動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少。
積極培育示范社,加大對服務能力強、民主管理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和扶持力度,出臺有利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的相關政策,在項目資金、貼息貸款、土地審批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積極性。同時,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資金使用、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檢查和監督,鼓勵和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示范帶動能力。
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宣傳培訓等認真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關于加快推進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提升和發展壯大的實施意見(試行)》等政策精神及有關規定,讓更多的農民群眾了解掌握國家政策和有關規定,增強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積極性和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監督的自覺性。
對新申請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市場監管局和農業農村局要切實負責,嚴格按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標準和要求,從嚴審查申報材料和基礎設施條件,嚴格審批和登記,確保建設質量;對現有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農村局要繼續做好摸底調查,搞好分類指導和規范化認定工作,對不符合標準已通知整改仍沒有整改到位的,要堅決予以取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