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偉
(秦安縣王鋪鎮農業技術推廣與綜合服務中心,甘肅秦安741600)
近年來,隨著產業多元化發展需求,秦安縣設施黃瓜種植不斷發展,但受地域、經濟等諸多因素影響,當前秦安縣設施黃瓜種植還存在很多問題。
秦安縣設施黃瓜主要種植在葫蘆河川道區、清水河川道區,有一少部分種植在縣城周邊半山區和南小河川道區,涉及興國鎮、西川鎮、葉堡鎮、安伏鎮、五營鎮、隴城鎮、蓮花鎮和王尹鎮。設施黃瓜常年種植面積 166.67 hm2,總產量 1.3 萬 t,總產值2 700 萬元。主要栽培春茬塑料大棚黃瓜,有少量春茬日光溫室黃瓜,存在栽培類型單一、專業化生產技術不高、品質欠佳、品種更新緩慢及缺乏統籌規劃等諸多制約因素。在黃瓜生產上難以達到周年生產,存在上市不均衡,旺季過剩、淡季缺瓜的現象。
近年來,隨著設施產業的發展及社會市場需求,種子經銷商及農戶引進種植一些高產優質新品種,個別專業合作社實施集中育苗,但仍然存在栽植品種選擇盲目和隨意買苗栽植現象,造成黃瓜栽培性狀不穩定、經濟收益不高等不良現象。
從設施黃瓜種植總體情況來看,種植條件相對簡陋,生產者文化基礎與科學素質較差。設施黃瓜栽培技術相對落后,仍以經驗栽培為主,經濟效益較低,生產潛力亟待提高。
種植戶選擇品種主要是由個體經銷商提供,種子選擇空間嚴重受限,在良種引進方面隨意性大,造成品種雜亂,種子真假難辨。此外,農戶對所引品種的性狀大多不了解。因此,設施黃瓜在種植上存在早期化瓜現象,結瓜率不高,病蟲害發生嚴重等。
設施栽培類型主要為春茬黃瓜,基本沒有冬春茬黃瓜、秋茬黃瓜和長季節栽培黃瓜。受限原因主要是秦安縣設施黃瓜種植是以春季塑料大棚種植為主,缺乏其他類型種植技術和設施設備。冬春茬黃瓜、秋茬黃瓜和長季節栽培黃瓜成本高,設施管理要求嚴,所以一直發展不起來,導致黃瓜周年生產均衡上市受阻。
黃瓜種植面積存在一年高一年低的現象,種植戶主要分布在川道區和縣城周邊淺山區,農戶土地少,且大部分土地用于林果產業發展,設施蔬菜種植面積不大。此外,設施蔬菜種植種類繁多,種植戶沒有統籌規劃各個種植區,造成設施黃瓜種植面積不穩定。
種植黃瓜的專業化合作社較少,主要是零散菜農,其種植不專業。有的蔬菜專業合作社運作不暢,起不到示范帶動作用。大部分種植主體年齡偏大,新生力量薄弱。
秦安縣黃瓜種植缺乏良種,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積極引種和選種。菜農不能盲目購買種子或種苗,最好由農業服務部門和經銷部門統一引進良種,經試種確認適宜種植,且充分了解其品種特性,熟悉管理關鍵技術后,再進行推廣種植。
目前適宜秦安縣種植的黃瓜品種有迷你2 號、中研21、中農37、中研盛峰608F1 等。
大力推廣工廠化育苗栽培技術,受條件和發展制約,可先使用統一集中化無公害生產育苗栽培技術,有效降低病蟲害傳播速度。減少農藥使用次數和使用量,為廣大種植農戶提供適應性強、出瓜率高、品質優的黃瓜苗,保證設施黃瓜生產。
依托縣農業農村局、科技局等涉農單位,積極爭取項目來增加設施黃瓜種植基礎設施、科技培訓、市場開拓等相關扶持資金,確保設施黃瓜種植農戶的收益,充分調動設施黃瓜種植農戶的積極性,促進秦安縣設施黃瓜種植快速穩定發展。
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和網絡信息,實時關注病蟲害和自然災害預測預報,提前做好防范和統防統治措施,推行新觀念,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部分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新型種植組織運作不暢,甚至空殼,其綜合實力不強,帶動力差,應在財政給予更多的支持和補助外,清理和整頓現有合作社中不合規不完善的經營主體,鼓勵和支持有帶動力和發展力的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之間信息與經驗的交流,發展壯大合作社。
從生產現狀和農民意愿來看,很多土地需要流轉給合作社,將分散在農戶手中的土地整合起來,走規?;⒓s化、產業化的現代農業之路,擴大社員隊伍數量,提高專業合作社的運作質量,保證土地效益最大化,保障農民穩定增收。
設施農業信息化、自動化在秦安縣基本空白,可通過學習及引進其他地方的發展模式,利用現代化科技,結合秦安縣實際情況,試驗示范,發展適宜秦安縣的設施農業信息化及自動化。